正文 官員落馬前後的輿論怪象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華聲(2014年第13期) 本章:正文 官員落馬前後的輿論怪象

    官員落馬前後的輿論怪象

    6月27日15點55分,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而就在幾個小時前,萬慶良前一天到天河區調研的報道剛在廣東省政府網上發布。

    據記者觀察,十八大後,至少有23個地市以上的一把手或者曾長期擔任地市以上一把手的高官“落馬”,隨其落馬而來的則是其在公眾輿論形象上的巨大反差,而這些反差也往往成了媒體在報道官員落馬情況的時候,著重提及的新聞點。

    比如萬慶良落馬前,見諸報端的多是其“曾分管外貿,力克金融危機”、履新廣州,省委曾評價“廉潔自律”、“拆除違建,新官上任三把火”、“慣用排比句,下屬專門準備唐詩宋詞選”、住月租600元的公寓,也曾是足球健將”。

    落馬後,隨即有《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被查或因涉揭陽窩案》,新媒體“澎湃”則描述了彼時已在微博、微信中甚囂塵上的中紀委抓人經過。萬慶良“600帝”、“鄉下佬”“瘋狂與狂妄”,甚至一些情色傳言也開始流傳。

    以至於有媒體評論指出:官員不出事,一般就是一個新聞貧礦,他們有的隻是考察、看望、講話之類的例行公事。而官員一旦出事,就成為一座媒體競逐的新聞富礦,其受賄統計、風流韻事、官場人脈之類,就成了全國人民都知道的“腐敗傳奇”。

    落馬前的監督空白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這23名“一把手”落馬前最後一次公開露麵的場景,多是參加或陪同會議或陪同調研,總之都是例行公務的報道。

    比如,作為十八大後落馬的首個省部級官員,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最後一次公開露麵是出席四川省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並講話,通報中共十八大精神。還有一些高官是在主持召開常務會議後“落馬”,比如原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和原南京市長季建業。

    然而,官員的腐敗事件並非發生在落馬的前夕,而恰恰是在他那些例行公事開會、看望、考察的普通日子。以十八大後落馬的23名一把手為例,他們都有在同一省份或同一領域長期工作的經曆,同地任職的平均時長達31年。在同一地域或係統工作時間長,難免形成盤根錯節的人脈關係網絡。

    這樣的關係網絡在貪腐官員處經常演變成為利益網。在他們盤踞多時的地方,沒有任何所謂輿論監督報道和負麵新聞出現。一些個性鮮明的官員甚至會在媒體上大談特談如何清廉、如何反腐,其個人愛好也會被媒體誇張放大。

    比如,萬慶良的運動天賦就被廣東的媒體充分挖掘。一家廣東當地的報紙在2011年7月報道稱,“萬市長總共用了15天便成功渡江。從一點也不懂,到5米、10米、50米、100米、200米,一直到800米,那快地掌握技術,這得益於萬市長的運動天賦,也歸因於萬市長的堅強意誌”。

    這類報道中跳出固有的新華社、黨報通稿議程,刻畫了個性稍微鮮明的官員,但亦沒有輿論監督的內容。極少能夠搬石頭砸自己腳的,也隻能是官員自己。比如《南方日報》報道,萬慶良2011年1月7日在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分組討論中,時任廣州市長的他曾自曝“工作20多年沒買房”,“房價高企廣州人能幸福嗎?”萬慶良沉思片刻,我認為,“我們的觀念要轉變,從有住房變成有房住,我工作了20多年,還沒買房,現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當然,政府會補貼一部分房租。”

    當時珠江帝景每平米單價已近四萬元,130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則通常超過四千元。譏諷他“何不食肉糜”的批評者給他封了個“600帝”的渾名。這算是官員落馬前為數不多的諷刺性報道。

    甚至還有一些舊的表彰性報道不合適宜地冒出來。比如,就在劉誌軍被免職的消息公布前幾個小時,一條幾年前的通訊《鐵道部部長劉誌軍訪談:從不回家過年》,被重發在中國廣播網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聲(2014年第13期)》,方便以後閱讀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官員落馬前後的輿論怪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官員落馬前後的輿論怪象並對華聲(2014年第1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