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被地圖刷新的“世界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華聲(2014年第13期) 本章:正文 被地圖刷新的“世界觀”

    被地圖刷新的“世界觀”

    美國在中國的什方向?

    東邊?錯,是北邊。

    中國和美國之間隔著什洋?

    太平洋?錯,是北冰洋。

    這是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郝曉光給出的新答案,而且這個答案被中國軍方認可了。

    這兩個長久以來存在於中國人印象當中的常識誤區,在很大程度上與國內長期使用的地圖有關——國內發布的世界地圖都是橫版的,這樣看起來從中國飛往美國確實需要跨越太平洋。事實上,一些參與軍工科研的專家都有這樣的誤區。

    郝曉光破除了這個誤區——近日,湖南地圖出版社出版了郝所主編的《豎版世界地圖》。

    郝曉光介紹,在《豎版世界地圖》公開發行之前,這份地圖其實已經在多個單位作為國防科研用圖內部使用。中國軍方開發北鬥衛星係統時,采用的就是這份地圖,才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失誤:一旦有來自美國方向的導彈來襲,掛在太平洋上空的衛星,肯定要比掛在北極附近的衛星更晚看到。

    與這次《豎版世界地圖》同時出版的,還有《豎版中國地圖》。因為後者第一次在地圖上將中國的南海完整呈現,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在左下角畫出小框來介紹南海,所以《豎版中國地圖》吸引了更多的輿論關注。

    但其實郝曉光將世界地圖豎起來的舉動,承載著更為微妙的情緒。

    《豎版世界地圖》改變國家計劃

    “這明顯有問題”。

    2006年10月,在一次測繪行業的學術年會現場,一名發言專家正在台上介紹北鬥衛星係統的布局方案。北鬥衛星係統是中國開發的類似於GPS的全球定位係統,軍事意義重大。

    郝曉光回憶道,當時這位專家說,由於衛星發射和運行成本問題,北鬥二號優先選擇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太平洋被重點考慮,衛星覆蓋範圍也將越過中國國界向東延伸達5000千米,因為這關係到“中美軍事較量”。而向北延伸覆蓋,隻涉及覆蓋到中國版圖的最北端。

    郝曉光當時急了,也顧不上專家的麵子,站起來就予以反駁。“方案嚴重忽略了北冰洋的重要性”,“美國在中國的北麵,而不是東麵”。一下子,全場鴉雀無聲。

    在郝曉光看來,北鬥二代覆蓋範圍的決策主要依據傳統橫版世界地圖展現的中美地理位置。在橫版地圖上,中美兩國位於太平洋兩岸,連接兩國的最短線路要跨越太平洋。事實上,兩國之間的最短線路要橫穿北極。

    所以郝的建議是,北鬥係統應該向北覆蓋麵積更大的信號,而不是將更多的衛星掛在太平洋上空。在傳統的橫版地圖上,由於北半球被拉成一條長長的細線,北極地區被切斷,那條最短的線無法在地圖上呈現。

    與橫版地圖以經線切割地球的方式不同,郝曉光編製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圖》以北緯15度為切線,投影到平麵上的北冰洋被完整保留。從地圖上看,原本是世界邊緣的北冰洋成為被歐、美洲國家包圍的“地中海”。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聲(2014年第13期)》,方便以後閱讀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被地圖刷新的“世界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被地圖刷新的“世界觀”並對華聲(2014年第1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