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朝皇帝的“巡視組”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華聲(2014年第13期) 本章:正文 清朝皇帝的“巡視組”

    清朝皇帝的“巡視組”

    “巡視組”是當今熱門名詞,中央每開展一輪巡視工作,都有一批省部級高官落馬。在河南,還出現了當地官員在中央巡視組外“截訪”的新聞,可見民眾和官員都認為巡視工作的效果非同尋常。

    官方媒體指出“建立巡視製度並開展巡視工作,是實施黨內監督的一項創舉”,網絡輿論中更有人認為巡視組是現代版的監察禦史,視其為解決貪腐的靈丹妙藥。

    古代禦史製度高度依附於中央權力,或者說皇帝的權力。但無論哪個朝代,那些來自監察院,被稱為禦史,或者在戲劇被稱為八府巡按的監察官員,都很難真正解決貪腐問題。

    禦史固然能查辦貪官,但查誰、不查誰還得皇帝說了算

    曆史上是否真有敢於打老虎、辦大案的監察禦史?答案是肯定的,清代的錢灃便是一位。

    作為監察禦史的錢灃,出道第一案就彈劾了一位封疆大吏——陝甘總督畢沅。這個案子的源頭還要追溯到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錢灃剛剛從翰林院散館(翰林院考試)的時候。

    那年三月,時任陝甘總督勒爾謹上奏朝廷,稱甘肅前些年災荒不斷,各地糧倉都缺少存糧,近年糧食豐收,民眾家有餘糧,請求皇上準許該省實行“捐監”,也就是買“監生”的學曆。但勒爾謹提出,這次甘肅捐監不用錢,而是用糧食來換,以充實糧倉,備不時之需。乾隆覺得這個建議好,很快準了。

    誰想開“捐監”不久,甘肅又連年報告鬧旱災,開倉放糧了。這樣折騰了七年,甘肅鬧出民變了,朝廷連忙派大臣和珅、阿桂赴甘肅鎮壓。結果兩人匯報當地雨水連綿不斷,軍隊行動至為困難,才讓皇帝起了疑。

    派人一查,發現勒爾謹等人一邊實收捐納糧,一邊虛放賑災糧,把糧款全都吞到自己的口袋。皇帝大怒之下,涉案官員自勒爾謹以下被處死刑者達56人,史稱“甘肅捐監冒賑案”。

    就在案件將結之時,新任監察禦史錢灃挺身而出,上疏彈劾現任陝甘總督畢沅,指責他在任陝西巡撫時曾多次代理勒爾謹的總督之職,且陝甘兩省接壤,對此事安能不知,而七八年來竟然隱瞞不報,實屬欺君,要求“比照議處”。畢沅雖百般辯解,仍被處以降為三品頂戴和停俸的處罰。

    錢灃雖然一戰成名,其實隻是撿了個尾巴。乾隆四十七年,彈劾山東巡撫國泰、布政使於易簡一案,才是他真正經手的大案。

    此案源於當年二月錢灃上疏彈劾國泰、於易簡二人“貪縱營私,遇有題升調補,勒索屬員賄賂,以致曆城等州縣倉庫虧空”為開始。在乾隆皇帝準許立案之後,錢灃會同和珅、劉墉等大臣前往山東查辦。

    查案過程按部就班:訊問各級官員,盤查核對錢灃掌握到證據的曆城、益都、東平、章丘等州縣的錢糧帳目,確定全省虧缺達200萬兩。而在民間傳說中,國泰乃是和珅的同夥,錢灃查案中不僅要與涉案的山東官員鬥智,還要與一同查案的和珅鬥勇,甚至要微服出行,親手截住為和珅與國泰送信的仆人以掌握證據,最後才堵住了和珅的嘴,使國泰、於易簡得以繩之於法,雙雙送命。

    隻是,錢灃雖能連連查處封疆大吏,卻對朝廷的大老虎和珅無可奈何。畢竟,上疏彈劾官員是禦史的權利,但是否查處、誰去查辦,又如何懲罰當事官員,全都取決於皇帝本人。錢灃不僅對聖眷正隆的和珅無可奈何,對曾被他彈劾過的畢沅很快被皇帝恢複了品級、俸祿,也不敢多說一句。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聲(2014年第13期)》,方便以後閱讀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清朝皇帝的“巡視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聲(2014年第13期)正文 清朝皇帝的“巡視組”並對華聲(2014年第1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