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評介(2014年14期) 本章:正文 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

    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

    專家來稿

    作者:廖衛民

    【作者簡介】廖衛民,男,浙江平陽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在站博士後,副教授,主要從事傳播理論、網絡傳播、影視藝術等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係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網絡語言風潮的表達機製、傳播影響與應對策略研究》(編號:2012M510501)成果。電影《天注定》海報 近年來中國社會中出現的若幹突發事件中,透露出一種強烈的社會戾氣,主要表現為:源於對社會的強烈怨恨,動輒施以暴力,給當事人乃至整個社會造成嚴重後果。賈樟柯編劇、導演的電影《天注定》恰恰集中呈現了四個典型暴力事件,用一種藝術的手法濃縮了當下中國的社會現實。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對中國社會進行理解分析的生動而藝術化了的影像樣本,從而有助於人們理解我們的社會究竟出現了什問題。在本文中,筆者試圖通過對《天注定》在網絡傳播過程中形成的影像評論文本的內容分析,來探討分析頻頻源發暴力的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

    一、從影像到文本:《天注定》網絡傳播過程中的影像評論文本采集 或許正因為《天注定》中密集呈現了暴力血腥的震撼場景,導演賈樟柯原本期望該片能按期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映,事實上,截止本文寫作的2014年7月,也沒有與國內觀眾正式見麵。然而,該片在國外電影節的多項獲獎和有限度的宣傳,依然吸引了觀影者在網絡中較為廣泛的傳播與討論。網友討論所依據的影像版本分別有133分鍾(戛納電影節)、129分鍾(多倫多電影節)和125分鍾(紐約電影節)這三種版本。可見不少網友已能通過相應渠道觀看到該片,並在豆瓣網等網站發布相關的影評[1][2],這些內容主要包括豆瓣網影評700條、短評19453條。此外,還有能較為全麵細致透露影片內容的方式,如天涯社區中圖文直播電影帖的帖子[3],這種影像結合文本的評論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是電影影像的網絡全景展示,同時也是一個可以交互討論的網絡平台。因此,在本文的討論研究中,主要采集了豆瓣網和天涯社區的網友評論文本和相關內容;同時還搜集了電影《天注定》的官方微博[4]內容作為補充進行分析研究。

    二、從生活到故事:《天注定》中的四個故事原型及情節呈現 《天注定》於2013年5月獲得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國際評委給予這部故事片所呈現的情節內容及其影像文本的一種品質上的嘉許。《天注定》以中國現實發生的社會事件為藍本,講述了四個故事。按照賈樟柯本人的介紹分析:“四個故事的地理版圖正好縱貫中國南北,就好像中國古代畫家會在一個長卷表現萬的山川江河。串聯起幾個故事的時間線索是春節,故事的起伏上我借鑒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手法,嚴格地起承轉合。”[5]這四個故事原型分別是2001年的“胡文海事件”、2012年的“周克華事件”、 2009年的“鄧玉嬌事件”和 2010年的“富士康跳樓事件”。

    這四個故事的原型,看起來都可謂觸目驚心,在當年都曾引起全社會的強烈關注,分別發生在山西、重慶、湖北和廣東。電影在講述故事中運用了多種方言,整個電影呈現了當下中國底層生活的各種人生困境,暴力情節也幾乎滲透彌漫在整個片子當中。該電影在戛納、多倫多、紐約和阿布紮比等多個電影節進行過展映。《天注定》官方微博轉發包蓓蓓發表的一則微博說:“看完賈樟柯的《天注定》,胸口壓石。影片中的四個主角:憤懣於貧富不公的村民,認為生活毫無刺激的鄉村青年,桑拿房不甘於被別人認作小姐的前台,以及在東莞迷失自己的務工者,都對別人或自己施加了致命的暴力。是誰的錯誤呢?似乎都是中國社會的某種縮影。”[6]可見,《天注定》選取的故事原型強烈地體現了中國社會的當代性和問題性,因而能引起廣泛的觀眾反響和輿論關注。

    ·專家來稿廖衛民: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 三、從語言到行為:《天注定》所呈現暴力情節的內容及數據統計 盡管賈樟柯在接受訪問時強調自己的電影“關注的不隻是暴力本身”[7],“避免暴力就要藝術地理解暴力”[8],但是,《天注定》影像中最引起觀眾直觀印象的還是“暴力”,一位豆瓣網友在一則影評中描繪出在國外看到片中暴力細節出現時的現場感:“大海(薑武)舉著那支雙管獵槍對準村會計,然後突然扣動扳機,一聲巨響,隨後畫麵中出現的是會計的腦袋血肉模糊隻剩半個。伴隨這一幕,我聽見全場的驚訝、恐懼,和旁邊觀眾的HOLY(筆者注:天哪)!”。[9]對該片,還有無數網友都予以鮮明概括或精妙點評,如“高度戲劇化的凶殺場麵”(網友“木衛二”)、“片中一個個狠角色,想殺就殺,想死就死,都挺利落的”( 網友“影誌”)、“攔路搶劫者被槍殺、貪汙受賄者被槍殺、嫖娼造事者被刀殺、活路難走者就自殺”(網友“Panda的陰影”)。[10]這些短評文本足以說明《天注定》電影影像中暴力成分的密集度和衝擊力。四個故事的主人公以及其他電影角色在生活現實受挫或情緒失意之下,往往訴諸暴力,最為極端的行為就是血淋淋的殺人致命。除了致人死命的暴力之外,還有諸如“發飆”、“暴打”、“毆鬥”、“群毆”等行為暴力,還有“對罵”、“粗口”、“侮辱”、“挖苦”、“猥褻”等語言暴力。

    為了全麵清晰地分析該片的暴力情節及內容,筆者按照電影出場順序,以天涯社區中圖文直播電影帖為藍本,列出了該片主要的暴力情節,梳理出其所屬的暴力類型、引發原因及其性質特征。經過粗略統計,整個電影中出現的“奪人生命”(包括自殺)的暴力類型共有13個片段,致死(或可能重傷)13人,致人身體傷害的有4個片段,嚴重語言傷害的軟暴力片段有3處,並包含多種類型的言語傷害,可以說是《天注定》幾乎成為一個呈現中國當下社會現實中的各種暴力類型的交匯地和展示館。

    四、從個體到社會:《天注定》所呈現戾氣橫行的社會根源及形成原因分析 暴力橫行,一定是社會出現了問題。傳統中醫認為,戾氣是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邪之氣,戾氣又名癘氣,係病因學名詞,又稱為“疫毒”、“疫氣”、“異氣”、“毒氣”、“乖戾之氣”等。近年來,新聞媒體和學術界對頻頻引發極端暴力的社會戾氣已有所探討,例如餘世存(2011)認為“暴戾之氣,在傳統看來,是一種殘忍,凡事做得狠,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理或風氣。它是殺心重,或殺氣的近義詞,比如動不動破口大罵,往死罵,或對一些小事偏於刻薄、嚴酷的言行。”[11]這其實說出了當事人個體的心理因素。京華網在2013年夏製作了一期網絡專題就多起暴戾事端來探討中國社會的戾氣問題[12],如當街摔死女童、公交車上縱火、機場製造爆炸等案,這一係列的惡性血案讓民眾感到整個社會戾氣彌漫,對公共安全憂心忡忡。對此,京華網列出了四種致使“邪戾之氣”產生的因素,諸如“權力戾氣”或成社會戾氣的導火索、申訴無門遂罔顧法製而以暴易暴、“即興傷人”而痛下殺手、精神病發作等。此外,京華網還列出了三項致使戾氣疊累、溫良漸失的因素:一是國人心緒無意識浮躁,諸多當事人任憑暴戾之氣遷怒無辜之人;二是弱勢群體缺乏表達利益的有效渠道,因絕望而訴諸暴力;三是法紀不彰、權力失範、機製不公導致令公信力喪失,社會信任不複存在。

    與以上這些分析類似,其實在《天注定》的影像中也有所反映或有藝術再現。在豆瓣網友的評論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社會戾氣的形象表述及到位分析[13],例如:有網友短評認為該片“戾氣好重,就像所有人在霧霾麵無表情地走,壓抑得可怕。”(網友“陸支羽”)這是整個電影帶給這位觀眾的直觀切身感受。另有一網友概括此電影為“戾氣填胸襟,因果天注定,身負反骨自然不平則鳴。一部當代水滸傳,可惜符號化內容多到有泛濫的跡象。”(網友“同誌亦凡人中文站”)還有一位網友分析說:“難得的直麵現實,但有佳句無佳章,對平民暴力成因的探討也流於潦草,屬於一勇遮百醜的電影。”(網友“麻繩”)畢竟,電影本身無法做理性分析,而是要動用藝術表達方式。

    多數觀眾在看電影時都看到了非常典型的產生社會戾氣的一些基本社會環境因素[14],例如一位網友在參加了《天注定》戛納電影節的官方首映後說:“電影赤裸裸地呈現了現今中國的諸多問題:官商勾結,貧富差距,血汗工廠,夜總會……精彩的暗喻和隱喻更是數不勝數,觀影途中掌聲幾次響起。觀看完畢後覺得酣暢淋漓,但心中有隱痛。一部正視慘淡現實並發出拷問的大師作品!”(網友“夭小姐”)另一位網友則直接概括了電影中的隱喻:“牛馬受虐,雞鴨待宰,豺虎張爪,蛇鼠竄行。”(網友“複”)在電影中,我們還看到了編劇加入的溫州動車追尾事件新聞、以及第四個故事主人公小輝對若幹負麵新聞的跟帖等,似乎在無意中進一步提示我們這構成了社會戾氣盛行的外部環境因素。

    除了這些社會環境因素之外,賈樟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一般情況下,暴力的發生都是因為缺乏公正的評價係統,弱者的尊嚴被剝奪,受害者被逼到了絕境,忍無可忍,才會變成施暴者。暴力的發生也跟表達渠道的缺失有關係,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弱者,他們的孤獨和屈辱長期沒有申訴和排解的恰當途徑。”[15]在這個意義上看,社會戾氣的凸顯及大肆傳播,也表明底層抗爭的合法權利救濟資源的不足。

    綜合上述分析,社會戾氣的形成既有大環境的因素,也有小氣候的係統失調原因所致,還有個人性格偏執的因素,似乎正如中醫所言:“此病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延及外人,故須預服藥及為法術以防之。”(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

    五、從信仰到製度:療治戾氣、消解暴力之道的藝術表達與現實邏輯分析 如何消解社會戾氣?如何根除暴力源頭?對於這些問題,上文提及的中醫理論給出了那個方子似乎也可參考。然而,看《天注定》中的一些影像藝術表達,不能不說導演賈樟柯必定進行過深入的思考。我們在電影中見到一些讓人覺得靈異古怪的場景和影像片段,似乎在那植入了創作者的理念主張。有評論者指出:“賈樟柯影片中首次出現了一係列的信仰符號:烏金山的毛澤東雕像,三輪車載著的聖母子像,站立於鄉間路上的兩位聖女,三兒年三十不祭神而拜鬼,‘夜歸人’夜總會門旁的‘命運天注定,靈蛇知禍福’,在東莞雨中車頭前的菩薩像。這樣的影像序列,反映了當前的中國處於靈魂信仰的真空狀態,人與這個世界的僅存的連結斷裂了。”[16]這些符號好像預示著社會信仰的缺失,從而導致人的內心世界的失衡與失落。這既可以看成是戾氣橫行的精神原因,也可以把重樹信仰當作消解暴力的一種心靈療治出路,隻是電影創作者運用了一種隱晦的藝術表達。

    另一方麵,如果比照前文所述的京華網網絡專題《文明法治社會不容戾氣泛濫》提出 “化解社會戾氣,需要標本兼治”的可行辦法,第一點和第二點都強調“去除權力戾氣”、“從源頭上克製社會負麵情緒,需要官員強化宗旨意識、公仆理念”、“政府更要首先遵守規則”之外,第三點是“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大開公力救濟尤其是司法救濟的方便之門,令暴戾沒有必要”;第四點是“對暴戾者形成同聲譴責的輿論”。作為補充,筆者認為應該在現實社會當中,培育一種良善寬厚的人格品性,涵養健康的心態,鄙棄暴力,遠離暴力。在《天注定》電影中,隻有呼嘯而來的警車好像在簡單暗示了以法治國、依法治暴的正常軌道,這就顯得過於羸弱單薄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社會戾氣的形成原因及消解之道並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