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特效電影創意問題的側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評介(2014年14期) 本章:正文 中國特效電影創意問題的側影

    中國特效電影創意問題的側影

    博士論壇

    作者:趙敏

    【作者簡介】趙敏,女,福建霞浦人,福建師範大學講師,博士生,主要從事當代文化,文化產業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係福建省教育廳A類項目福建師範大學2013年度青年教師成才基金項目(人文社科類,項目號:JA13101S)成果。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海報當前體驗經濟下,特效電影作為象征品味的符號價值和提供視聽的體驗價值,成為了電影產業發展的大方向,甚至有論者認為,誰取得了特效電影的市場,誰就占據了整個電影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在好萊塢特效電影進軍中國市場並創下令人瞠目的票房成績後,中國電影業開啟了數字製作的破冰之旅。《英雄》、《無極》、《集結號》、《畫皮》、《金陵十三釵》、《唐山大地震》等一大批特效電影誕生,近年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倩女幽魂》、《白蛇傳說》、《畫壁》、《畫皮》係列、《西遊·降魔篇》更是創下了總計30多億人民幣的票房紀錄。但是,在中國特效電影狂飆突進式追趕之路上,“高票房、低口碑”成為了中國特效電影的標簽,影片的表現與觀影者的期待產生巨大反差,招來論壇上肆意的詬病和批駁。今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從其特效投入到高票房上說,都可算是中國特效電影的階段性總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可逃脫低口碑的怪圈。從其身上,折射出中國特效電影的創意瓶頸。

    一、奇觀代替敘事

    “耗時三年,特效投資逾4000萬美金,動用了8部3D攝影機,2400多個鏡頭,98%的鏡頭CG特效處理,5000多人的製作團隊”[1],《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的物質投入的確締造了《西遊記》原著小說向影像轉換的視覺奇觀:天庭的煙波浩渺的無疆無界、向上升騰的懸浮失重;魔界深淵萬丈的深不見底、不寒而栗的猙獰尖刻;海嘯時的巨浪衝天、浩浩蕩蕩;還有,超現實幻化變形動態成像。炫目的神魔兩界百萬大軍交戰,牛魔王“魔牛怒變”,孫悟空吹毛成兵,幻化成千萬靈猴,玉帝“神龍震吼”,二郎神開啟第三隻眼,這些現實不能及的物象不再是唯有文字敘事能以企及,現場特效和視覺特效融合,群組動畫、對壘的數字提升,可以讓每一個細節逼真呈現。想象世界的具象化呈現展示了IMAX-3D技術的無所不能,力證了其作為呈現影像奇觀的有力手段同時,是否也有效承擔起作為電影語言的敘事功能?

    從敘事的角度看,《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中特效,主要以敘事空間和戲劇衝突兩種功能存在。電影完整保留了原著中濃墨重彩、仔細描摹、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核心場景,通過特效具象化呈現於大銀幕。除此以外,電影為了最大化其作為魔幻影片的視效,還增加了“神龍護天庭”、“巨龍穿雲而出”、“美猴王、玉皇大帝、牛魔王神魔決戰”、“二郎神開天眼”、“魔牛驚天怒變”等具有震撼效果的特效場景。這些場景有大量的空鏡頭,做遠景化處理,除了大場麵的視覺衝擊之外,看不出其對推動情節有何幫助,更勿談深層的象征意蘊。同時,作為承載人物行動的敘事空間,過多奇觀場景呈現,占據了大量敘事時間,敘事拖遝,人物關係和內在心理表現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造成人物塑造單薄,情感邏輯不合理。如鐵扇公主,一路為愛癡狂,深刻愛戀的緣起缺乏鋪墊,如玉帝,對犯了天條的胞妹,對冒犯天庭的孫悟空如此寬容,顯然與其天庭主宰者身份所應有的威儀反差甚大,影片對此沒有做相應的心理鋪設,人物形象缺乏邏輯。

    其實,《英雄》、《畫壁》、《白蛇傳說》、《畫皮Ⅱ》等一類中國特效電影大多存在類似的問題。

    例如《畫皮Ⅱ》中小唯為寒冰所困和寒冰來襲、霍心精湛射箭技術、靖公主跳崖、靖公主被熊襲擊鏡頭、小唯取心等奇觀場景都不遺餘力進行慢鏡頭表現,過多的慢鏡頭的確營造了抒情寫意的浪漫氛圍和奇幻視覺,但是卻使得敘事顯得拖遝冗長,沒有成為主人公靖公主和霍心的情感源起、小唯的心理變化、人物感情糾葛與關係等敘事發展的要素,奇觀與人物塑造沒有太大關係。例如,小唯為寒冰所困的奇觀展現中忽視對小唯被困百年的壓抑畸變心理以及欲以逃脫的渴望心理的表現,使得小唯算計靖公主與霍心兩人之間的情感邏輯顯得很不合理,所以觀眾反映在影片後半段觀影情緒投入不夠。而《畫壁》故事毫無創意可言,人物塑造相當單薄。電影擺設了四個男主角、五個女主角的龐大陣容。柳岩飾演的雲梅一角,其作為故事的副線完全遊離於故事主線之外,電影除了畫壁之中的奇幻聖境和仙姑們的非凡神力之外,隻剩下讓人眩暈的無厘頭台詞和滿足現代男性觀眾幻想的渴望又不可得的三千佳麗的絕倫美貌。

    ·博士論壇趙敏:中國特效電影創意問題的側影 中國特效電影在影像奇觀與敘事上的偏頗暴露了中國導演創意過程的急躁心態。中國市場對於特效的巨大期待和好萊塢特效傲立世界電影潮頭之姿,讓中國導演狂飆突進式追趕世界腳步的同時,中國特效電影創作在技術上的量度造成的自怯感讓視效追求始終成為電影創意的核心,故事創意、敘事創意、立意創意等其它層麵是以視效創意的實現為存在條件。影像的非理智心態打破了電影故事、影像、敘事等構成應有的平衡感,導演在特效呈現上的用力,甚至是視覺呈現的無節製,忽略了其在敘事上應有的承擔。

    有學者評價得好,“中國影片的真正代價不在於像有些論者指責的那樣,沒有提供高雅文化常見的那種完整的故事、明確主題和深刻的思想等,而恰恰在於沒有編織起屬於大眾文化框架的中國視覺流所要的更流暢而合理的零散故事、變幻場景和曆史戲擬姿態等,甚至連起碼的可資煽情的‘後情感’意義上的僅供影院觀賞的愛情故事,也編得不盡連貫、流暢和合理,更談不上感人了。真正的中國視覺流應當不僅在視覺奇觀上,而且也在故事編排及情感效果上,體現出相匹配的美學和修辭法則。”[2]

    二、中西大拚盤

    中國特效電影以特效創意為核心定位,無疑給了特效技術掌權者更多的話語權,選擇駕輕就熟的故事模式來減少特效實現的風險,自然成為創意者們主要的考量。

    同樣以《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為例。從故事創意層麵上說,如果適應觀眾口味的現代化轉換是當代電影改編的趨勢,原著前七回故事已包含了諸多故事母題,故事母題鏈具有豐富的生長點,為情節創意提供豐富的可能性。同時,電影圖像敘事的顯著特征就是畫麵的高度容納性。文字敘事時間性特征導致了情節的先後和主次差異,而電影的畫麵不存在這樣的限製,在文字敘事中出現的先後事件和主次事件,通過景深和位點的處理,可以使原來處於敘述先後次序上的人物和事件同時並置於同一景框之中,這無疑為故事創意帶來了更多可能性,例如人物關係多元化和情節的多線發展。製片人劉曉光在接受訪談時也說,情節改編具有無限可能性。但是電影最終設計出以牛魔王與天庭對抗而設計出的複仇圈套作為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直接成因的情節,導致在民族共有記憶中的為自由而戰電影《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劇照的英雄形象滑落,瞬間扁平化。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的3D電影的定位,對視覺特效的追求,必然突出和強化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打鬥場景和異於人類經驗具有陌生化效果的神魔世界。如果故事的轉換出於強化打鬥場麵的需要,那從孫悟空任性而為的玩鬧天宮轉換成神魔兩界之爭,就無可厚非了。神魔兩界之戰比起頑猴鬧事,其場麵規模無疑更加宏大。同時電影媒介對戲劇衝突性和緊張感的要求,如果增加神魔之爭和陰謀的兩個元素無疑增加了人物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使電影戲劇化效果更加突出。原本出於講述而存在的情節,到了中國特效電影這,隻成為了組織視覺奇觀的邏輯鏈條。同時,作為數字技術話語權的掌控者,自然選擇自己駕輕就熟的故事模式,好萊塢典型的英雄成長模式隨之呼之欲出了。承載東方民族記憶的孫悟空就與西方典型的複仇英雄形象合體,這是中西合流的美學融合還是技術壟斷的妥協,隻有留待觀眾去評判了。

    事實上,這種中西拚盤式創意不僅體現在故事本體上,畫麵視覺的美學特征直接暴露了來自東方神話和西方魔幻兩套完全不同的美學體係。著名電影視效專家徐欣在《大鬧天宮之中國現代古典神話視覺與特效》一文中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特效美學特征歸結為“無體係雜糅並置”。她以該影片中的“幻化變形”為例,比較了東西方有關“變”的美學表現上的差異。在她看來,該片中幾乎所有的變形都以“煙”和“霧”作為中介,具有西方魔術障眼法的特點,與影片《哈利·波特》、《神奇四俠》不盡相同,是西方魔幻電影慣用的手法。同時,該片的空間造型上,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下”,“古代元素”和“包括網絡流行文化和電子娛樂文化視覺元素數字文化元素並置共存”,使得“‘觀眾情不自禁將視覺轉向到魔獸世界、撒旦、金剛……’這也許引起了觀眾對好萊塢特效電影的美好記憶,而摧毀了東方神話的視覺體係。”[3]

    好萊塢類型片的故事套路和美學元素與承載民族共有記憶的東方題材嵌合雜糅成了中國特效電影製作無力掙脫的尷尬。

    觀影者評論電影版《畫壁》更像一出男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人物塑造上“姑姑”儼然是驕傲蠻橫的“紅皇後”翻版,電影《畫皮2》“天狼國”眾生相特效造型皆與魔獸世界如出一轍。而改編的故事套路則是清一色的為愛一戰的英雄傳奇。

    三、特效互文的非自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中國特效電影創意問題的側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中國特效電影創意問題的側影並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