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成功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評介(2014年14期) 本章:正文 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成功

    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成功

    文化藝術

    作者:楊晴

    【作者簡介】楊晴,女,安徽六安人,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主要從事應用傳播學方向研究。

    【基金項目】微信漫畫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新興即時通訊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國外的Kik、Ping-Chat、Whats App、iMessage,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基於手機通訊錄的簡易應用。然而,2010年在中國就已經有“米聊”軟件誕生,隨後Youni、口信、陌陌、微信等一大批類似的軟件應運而生,這些即時的通訊軟件不僅改變了人們交流溝通的方式,而且還引領了社交工具從“弱關係鏈接網”向“強關係鏈接網”的拓展。作為這類社交工具的代表——微信,它借助於手機通訊錄和QQ好友的強大關係網絡,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已經有超過6億的用戶,正如其口號“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通過使用微信,虛擬社交圈與實際社交圈達成交融,使得人們線上的信息傳播更具現實感,更加緊密化。

    一、微信的概述

    微信作為促進人與人溝通與交流的新型社交軟件,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的。微信以智能手機和網絡為載體,借助手機通訊錄和QQ好友等用戶已有的“強關係鏈接網”,以及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二維碼等趣味人性化交友的“弱關係鏈接網”,通過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等,與其他個人或者群體進行聯絡。這種可以發送語音短信的軟件,突破了以往單一的文字形式,免去了輸入文字的繁瑣和不便,不僅豐富了信息的傳播方式,節約了時間,還大大降低了使用的難度,上至老人下到孩童,都可以利用手機對講,傳達信息,從而擴大了微信用戶的使用範圍。“微信給用戶提供服務時,是把所有用戶看作是一個人,這個人沒有性別、年齡、區域、教育程度的屬性,他就是一個對象,他包括了所有用戶,他是所有用戶共同需求的交集。”[1]然而,這種新型的聯絡平台,隻需要用戶繳納一定的網絡流量費用,便可以隨時隨地與身邊的好友盡情的語音對話,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們的語音通話費用和短信費用,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廉價的通訊方式。

    被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思考者”的美國學者克萊·舍基在《未來是濕的》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濕世界”的概念。他認為:“未來在本質上是濕乎乎的。當人們把組織像衣服一樣脫掉時發現,人與人之間可以憑借一種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結合。”[2]這所謂的“濕”是特指借由社會性軟件,使得人與人之間充滿人情味,變成濕乎乎的、充滿粘性的存在。在粘性的社會中,人們不再像機關、工廠那樣永遠依靠製度被捆綁在一起,而是可以輕易地組建各種群體,發現誌同道合的人,共同以從前無法想象的方式一起完成某個項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微信時代的到來正是契合了社會向粘性化、濕向化的方向發展。受眾使用微信時,QQ好友、手機通訊錄上的朋友可以任意添加;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新方式不僅讓交友形式更加新穎,而且還有可能擴大交友麵,結識更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微信的使用讓虛擬社交圈與實際社交圈達成交融,人們的傳播與交流變得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粘性化。

    二、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微信如何滿足大眾的需求 “‘使用與滿足理論’的研究把受眾成員看作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於特定需求動機來使用‘使用’媒介,從而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3]這是早期基於對廣播媒介、印刷媒介和電視媒介的研究所提出的“使用與滿足”理論。然而,在今天這個社交工具泛濫的年代,人們如何選擇通訊方式或者說為何選擇“微信”而放棄其它相類似的應用軟件,其內在的原因也就是微信的某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今大眾的需求。筆者主要通過分析微信的信息傳播方式、社會認同感、使用功能優勢等來解析其如何滿足大眾的需求。

    ·文化藝術楊晴: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成功(一)微信滿足了大眾多元化的信息傳播需求

    作為新興的媒體,微信的創新點之一就是彌補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的不足。傳統的通信方式是通過打電話、發信息等進行溝通交流,形式單一,內容也不夠豐富;或者利用QQ、微博等社交工具進行信息傳播和溝通,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徹底的保障。然而,微信是借助手機通訊錄的好友和QQ好友的輻射,邀請熟人加入微信圈子,私密性有所保障;除此之外,它還擁有多樣化的傳播符號,例如,語音、文字、圖片、視頻、表情等,受眾既可以使用語音對講這種新型的傳播方式,遇到私密的問題也可以運用傳統的文字信息進行代替,另外碰到身邊的突發事件,還可以拍攝視頻發送給好友,其傳播符號的多樣化讓人們的交流變得更加的直觀和形象。

    微信如何滿足大眾多元化的信息傳播需求?首先,從微信使用的便捷程度來看,人們在麵對高科技迅猛發展時,往往趨向於選擇簡單便捷的方式進行消費,微信的語音功能簡單明了,沒有繁瑣的使用要求和難度,任何年齡段的用戶均可以玩得遊刃有餘。其次,從傳播的信息量來看,微信一方麵給交流雙方提供了類似於現場直播的點對點的語音交流平台,通過這個平台,雙方不僅可以用聲音這一重要的信息載體相互傳遞信息,而且可以傳遞情緒,準確了解對話者的心情和語氣,便於更好地把握彼此的心理;另一方麵,微信的視頻傳送功能克服了傳統的短信、電話缺少信息直觀感受的障礙,增加了信息的可視度,進而提高了傳播質量。最後,從傳播信息方式性質來看,微信的傳播方式較為私密,大多是熟人朋友圈或者是自己添加的公共賬號,更多的體現了精準傳播和口碑傳播,相對於微博等其它的社交工具,用戶的社會關係是不公開的,因此它對於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加完善,這也比較符合當下大眾的社會心理,不願意將自己的隱私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以免帶來信息的泄露。

    (二)微信給大眾帶來虛擬的滿足感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成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正文 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成功並對電影評介(2014年1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