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回 渡黃河破釜沉舟 戰巨鹿大破王離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沉醉東風 本章:第11回 渡黃河破釜沉舟 戰巨鹿大破王離

    書接前文。前文書說到章邯在定陶打敗了項梁之後,向北進攻邯鄲,王離趁機南下,將趙王歇、丞相張耳,圍困在巨鹿。楚懷王接到趙國的求救信函,立即召開軍事會議。

    經過商議,大家一致認為,秦軍主力齊聚趙國,鹹陽必然空虛。於是,兵分兩路,一路率主力,向北先解巨鹿之圍,而後向西攻入鹹陽;另一路率本部人馬,負責收攏失散的項梁軍以及陳王軍,而後向西攻入鹹陽。並且約定,先入鹹陽者,便為關中王。

    定好了作戰方案,開始選將。

    由於西路軍是率領本部人馬,孤軍深入,雖然秦軍主力都在趙國,然而其他秦軍也不容小視。並且從彭城到鹹陽,相隔千山萬水,一路上不知會有多少凶險,前途漫漫,生死未卜。想要先入鹹陽,簡直是癡人說夢。不被秦軍消滅,那就得燒高香。所以,這是一個燙手山芋,誰也不願意做這個西路統帥。

    唯獨項羽,與眾不同。項羽把項梁的死,算在了秦軍的頭上,算在了秦二世的頭上。項羽十分憤怒,吵著嚷著,非要當這個西路統帥,為叔父項梁報仇不可。

    然而,楚懷王實在不喜歡這個愣小子,實在不喜歡項氏叔侄。被項梁總是壓著一頭的感覺,實在不好受。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懷王的各位老將,紛紛站出來說話:“項羽為人凶悍、殘暴、狡猾、奸詐。項羽曾經攻破襄城,結果襄城一個人都沒有剩下,全被他坑殺了。所過之處,無不破壞屠殺殆盡。並且,楚國多次向西進軍,先前的陳王、項梁都失敗了。不如改變思路,派一位仁慈的長者,秉持大義,向西進軍,並且讓秦國百姓都知道這件事。秦國百姓受皇帝的苦已經很久了,如果真的有一個仁慈的長者前去,不侵犯百姓,不施暴行,應該可以拿下鹹陽。如今項羽強悍,不能派他去。隻有沛公是一位向來寬宏大量的長者,可以派他去。”其中說這種話的人,有誰呢,據猜測,有呂臣、宋義、範增等人,而且必定有範增。

    於是作出決定:命沛公率領碭郡人馬,向西收攏項梁、陳勝的散兵遊勇,一路打到鹹陽。以宋義為上將軍、魯公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率楚軍主力向北救趙。除沛公外,所有將領都歸宋義統領,封號卿子冠軍。項羽得不到支持,無可奈何,隻得暫且忍耐一時。

    沛公之所以被選作西路統帥,有兩個原因。第一,這是一個凶多吉少的差事,沒有人願意領這個差事,沒有人敢領這個差事。第二,懷王不想讓項羽掌握兵權。第三,沛公是平民出身,勢窮而投楚軍,沒有靠山,為人大度,容易掌控。

    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苦差事,但是沛公看來,這是一個機會,西去攻打鹹陽,還有幾分的勝算。即使不能先打入鹹陽,甚至說不能打入鹹陽,也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發展自己的力量。因為秦軍的主力部隊,都聚集在巨鹿附近。有了這一點,沛公就做上了西路軍的統帥。

    先說北救趙國這一路,上將軍宋義,率領大軍駐紮在黃河東南岸的安陽。宋義得知王離大軍久困巨鹿,並且時時急攻,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便產生了懷疑,以為秦軍這是故意在引誘各國救兵聚集趙國,設下埋伏,好聚而殲之!宋義得出這個結論,便不敢進兵,駐紮在安陽長達四十六天,沒有任何動作。

    在這四十六天,沛公所率領的西路軍,可沒有閑著。沛公首先收攏定陶附近的項梁軍的散兵遊勇。

    沛公從彭城(即今徐州)出發,一路向北,在定陶南邊的杠縣,遇到了秦東郡尉軍,秦軍向北敗走定陶東麵的城武縣,與王離的部隊匯合。沛公追至城武南,大敗東郡尉軍和王離軍,王離軍向北敗逃。沛公在城陽南打敗王離軍,王離軍向南逃到杠,沛公大敗王離,王離敗逃昌邑。沛公在昌邑,彭越率軍來投,共同攻打昌邑,但是沒有攻下來。沛公放棄昌邑,向南退到栗縣。

    原來王離大軍也是兵分兩路,一路圍困巨鹿,另一路在定陶一帶活動,屢次被沛公打敗。

    項羽性情暴躁,見沛公軍把王離軍打得到處躲藏,幾乎沒有容身之地,而自己這邊卻隻能幹瞪眼。

    項羽找到宋義,說:“我們聽說秦軍把趙王圍困在巨鹿,就應該立即引兵渡河,楚與趙,應外合,必能大破秦軍!”

    宋義冷笑道:“不,不,不!秦國打趙國,打勝了就退兵,我趁著他疲憊了再打;如果秦國打不勝,我們領兵在後緊追不舍,一舉滅秦。不如先讓他們鷸蚌相爭,我們坐收漁人之利。魯公,你還別不服氣兒,要論披堅執銳,上馬征殺,我不如你;要論運籌帷幄,指揮全軍,你不如我。”

    項羽再想說,宋義不再理他,兀自下令通告全軍:“如果軍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統統斬了!”

    宋義又派遣兒子宋襄到齊國做丞相,無鹽跟安陽相隔三百多公,把他親自送到無鹽。回到安陽楚軍大營之後,又對酒高歌,開懷暢飲,大會賓客。

    宋義不但不打仗,反而親自去送兒子。

    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又連降大雪,士兵又冷又餓。

    項羽對宋義說:“我們率兵前來,本以為全力攻秦,沒成想蹲在安陽幾個月,沒有前進半步。今年又鬧饑荒,百姓貧苦,士兵隻能吃芋頭跟黃豆,軍中沒有糧食,而上將軍卻飲酒高歌,大會賓客。不領著士兵渡過黃河,從趙國獲得糧食,與趙國合力攻秦,反而說什‘趁著秦軍疲憊了再打’。以秦軍的強大,攻打剛剛建立起來的趙國,肯定會把趙國滅了。來了趙國,秦軍會更加強大,哪有什疲憊可言!而且楚軍新敗,懷王坐不安席,把楚軍全部交給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將軍不體恤士卒,隻徇私情,不是值得托付社稷安危的賢臣良將!”

    項羽夜跟心腹愛將商議好了,第二天早晨朝見上將軍宋義,在大帳中,當著合營將士的麵,親自砍下了宋義的腦袋。立即傳令全軍:“宋義與齊合謀背叛楚國,楚王暗中令項羽殺之!”

    眾將軍嚇得心驚肉跳,不敢有異議。一個個都高呼:“將軍威武,將軍威武!擁立懷王,首推項氏。今將軍誅殺亂臣,英明神武,末將佩服!末將願聽將軍號令!請將軍暫代上將軍之職!”

    項羽見眾將向自己服軟,就連末將範增,也對自己十分恭敬。項羽尊範增為亞父,使人追宋義之子宋襄,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又命桓楚回彭城,向懷王報告。懷王無奈,隻得任命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黥布、蒲將軍呂臣都歸屬項羽。

    項羽殺了卿子冠軍宋義,不但沒被處死,反而成了上將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上將軍項羽立即派黥布、呂臣率兵兩萬,渡過黃河,去救巨鹿。黥布以少勝多,取得了初步勝利。陳餘再次請項羽出兵。

    項羽率全軍出動,北救巨鹿,渡過黃河。渡過黃河之後,項羽下了幾道命令。這幾道命令,都令人瞠目結舌!

    此時巨鹿城內是趙王歇和張耳,城外被王離大軍包圍,王離軍又被各國援軍所圍。北邊是陳餘的河北軍和張耳之子張敖收攏的代地軍,東邊是齊將田都,西邊是魏王豹。

    項羽渡的是黃河,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說,巨鹿之戰,項羽渡得是漳河,那是扯淡。如果項羽渡得是漳河,《史記》中應該記載“渡漳”或者“渡漳水”字樣。然而實際上,《史記》中多次明確記載“渡河”。

    稍微有點曆史常識的都知道,中國古代,隻有黃河才可以稱之為“河”,隻有長江才可以稱之為“江”,其餘所有的天然河流,都稱為“水”,人工河流都稱之為“溝”或者“渠”。此時的漳河隻能叫漳水,不能叫漳河。所謂的渡河,一定是渡黃河。當時項梁渡淮河的時候,《史記》中不是明確寫著“渡淮”嗎?難道淮河不比漳河出名,不比漳河大嗎?

    那,為什後世的人們會誤認為,項羽渡的是漳河,而不是黃河呢?

    因為在漢武帝在位的時候,黃河發生了改道,並且在以後各朝,黃河多次改道。黃河改道的原因是黃河泛濫,黃河泛濫會淹沒大量的農田、村莊、甚至摧毀城鎮。這迫使城鎮向地勢稍微高的地方遷移。這給後世研究曆史,造成了困難,甚至造成誤解。

    在改道之前,安陽城在黃河南岸;改道後黃河南移,安陽城到了黃河的北麵,漳河的南岸。隻有這樣解釋,才能行得通。

    還有一個疑問。項羽是在哪渡的黃河?是在安陽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漢逐利》,方便以後閱讀大漢逐利第11回 渡黃河破釜沉舟 戰巨鹿大破王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漢逐利第11回 渡黃河破釜沉舟 戰巨鹿大破王離並對大漢逐利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