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奢侈品炫富“分裂”中國社會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 本章:正文 奢侈品炫富“分裂”中國社會

    社會經緯

    作者:孫秀萍 紀雙城 段聰聰等

    “奢侈品是中國中產階級的精神鴉片。”在法國這個世界奢侈品之鄉,媒體的這種比喻令人深思。很多國際和國內的研究機構都預測中國一兩年內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但不斷加大的收入鴻溝正引發新的社會不滿。奢侈品消費在中國正經曆狂熱階段,部分人的過分炫富被歐美人看成是畸形消費心態作怪。這種作祟心態西方人有過,韓國也鬧過攪動社會的“4億名牌女”風波,印度等新興國家同樣呼籲“不要炫耀性消費”,以免造成社會分裂。

    “可盡管消費但請保持低調”

    國家博物館今年5月舉辦的“路易威登”專題展引起是否該為奢侈品消費文化做推廣的爭議。9月,國博又在舉辦意大利奢侈珠寶品牌寶格麗(BVLGARI)的藝術展。按照世界奢侈品協會與中國貿促會今年夏天聯合發布的《世界奢侈品協會2011官方報告藍皮書》統計,意大利奢侈品牌在全球的銷售份額中60%都賣給了中國人,而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目前已占據全球份額的1/4。

    中國經濟和國民消費實力的增長速度這幾年引起了國外奢侈品廠商的重視,而法國、英國、美國等奢侈品主要生產國的媒體也格外關注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相關報道隔三差五就會出現。英國《金融時報》稱,歐美多個奢侈品牌展開“中國調查”,得到的結論是,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有了新變化,男性更愛買包,而女性青睞名酒和跑車。《經濟學家》稱,中國消費者在國內外采購奢侈品的增長必須用“爆炸式”來形容。

    中國商務部與財政部關於是否調整奢侈品進口關稅的爭論也是國外媒體關注的熱點。前者認為應進一步降低中高檔商品的進口關稅,後者認為不應取消或降低奢侈品進口消費稅。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18日以“中國的新富們炫富,讓共產主義統治者頭痛”為題說,不斷加大的收入鴻溝以及引發的不滿讓中國官員正在討論如何確保財富分配更均衡,如何讓富人們更低調。文章還說,“郭美美醜聞”暴露了中國普遍存在的、毫無掩飾的失控情緒:中國新富們出現炫耀自己多有錢的趨勢,但炫富本身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還剛起步,中國人的消費心理還不成熟,炫富者多是新富及“富二代”,他們希望得到他人“仰視”。

    就在政府部門爭論是否該為奢侈品進口減稅期間,各大奢侈品又掀起了一輪“漲價潮”,漲幅5%20%不等。有中國學者認為,給奢侈品減稅像輸入新鴉片,對進口奢侈品征消費稅不但不應降低,相反應提高,因為對富人征稅才有利於社會公平。

    韓國“4億名牌女”好比“郭美美”

    按照韓國《朝鮮日報》的推算,中國奢侈品的消費金額是韓國的2.5倍。如果考慮到人口數量,韓國人奢侈品的消費能力遠在中國人之上。韓國人喜歡名牌的原因與中國差不多,很多是出於炫耀。但《朝鮮日報》還是評論說,中國消費者之所以對高價名牌趨之若鶩,很大程度上是不考慮自己經濟能力的炫耀心理在作怪,部分中國消費者有很強的欲望通過名牌炫耀自己。

    韓國公平意識比較強,對富人炫富特別反感,就是說,在韓國可以“低調的奢華”,但絕對不能公之於眾。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是,去年在韓國也出現了一個類似“郭美美”的在媒體上炫富的女孩。去年9月7日,在韓國某電視台綜藝節目中,24歲的“富家女”金某說:“我現在穿的衣服、戴的首飾加在一起價值超過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0萬元)。但我沒有什工作,都是父母給的零花錢。”金某還炫耀了自己的跑車和數十個名牌包。節目播出後,金某立即成為話題人物。網絡上充斥著對金某的譴責:“連工作都沒有,隻知道花父母的錢,有什了不起”,“國稅廳應該查查她們家的錢到底從哪來的,有沒有偷稅”等等。社會壓力之下,“4億名牌女”痛哭流涕地表示是節目組讓她那說的。到了年底,經過司法機關調查,證明金某確實是個愛慕虛榮的普通女孩。

    日本人也愛購買奢侈品,但社會中不像中國那樣存在較強的仇富心理。日本人購買名牌的也有富人,但大多數還是喜歡名牌的年輕女孩子。日本一直強調“1億總中流”,就是說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是很大。此外,日本人比較注重平均主義和平等。比如公司老板不會把自己的工資定得很高,一般中小企業的社長工資隻是職工的兩三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正文 奢侈品炫富“分裂”中國社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正文 奢侈品炫富“分裂”中國社會並對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