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世界村莊幾家荒廢幾家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 本章:正文 世界村莊幾家荒廢幾家旺

    社會經緯

    作者:郭西山 蔣豐 樊夏等

    大量農村人口擁向城市對農村意味著什?會減輕農村的生態壓力,還是會導致農村發展的停滯?這個問題在半個多世紀,在世界不同地方以不同的方式上演。如何讓這些變化都朝正方向發展,而避免負效應,一些國家走過的路或許能對中國農村的發展有啟迪。

    美國:農村機械化程度高

    美國農村人口密度低,機械化程度高,常常是一大片田地隻有一個人駕駛著拖拉機勞作。而且有很好的基礎設施,馬車成了常用交通工具。實際上,美國農村也經曆過不同的發展階段,進行過各種探索。據美國農業部網站提供的數據,1870年,美國有70%到80%的農業人口,但到2008年,直接農業人口的比例隻有2%到3%,原因同樣是城市化帶來的農村人口大遷移。農村人口減少,但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補貼始終是農村發展資金的重要來源,使農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培訓等方麵與城市基本同步。

    英國:建立農村科研教育體係,避免農村衰敗

    據統計,英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1.7%,但這部分勞動力每年能滿足英國55%的糧食需求,原因之一是英國農業人口人均擁有70公頃土地。二戰結束到上世紀90年代,由於大批農村人口擁向城市也給英國農村的發展帶來過衝擊。英格蘭西南部康沃爾地區的鄉村依山傍海,曾被英國人稱為“伊甸園”,現在卻成了“老人國”,因為留下來的大多是老人。據英國皇家農業學院經濟學家維爾·曼介紹,除麵臨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英國農村還要麵對口蹄疫、英鎊貶值等“天災人禍”。為保持農村特色,避免農村衰敗,英國政府采取不少對策,建立了完整的農業科研、推廣和教育體係,對農村道路、地界圍欄、排水設施等予以補貼。

    印度:城鄉差別是一大難題

    印度的情況有所不同。由於製造業規模較小,印度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並不大。在印度政府提出的“七大發展戰略”中,農業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水資源、教育、醫療、就業、城市改建和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業的重視,使印度基本上能夠保證糧食自給,但城鄉差別仍是印度麵臨的一大難題。印度拉賈斯坦邦的一個農村,那距離該邦第二大城市、有“藍色之城”稱號的旅遊城市焦特布爾隻有40公,但村全是土牆草頂的屋子,沒有自來水,隻能在地上挖水窖,農戶家看不到有什存糧和家具,因為沒有電,也沒有電視等電器。

    為改變這樣的“原始狀況”,印度政府提出要建立10萬個公共服務中心,覆蓋60萬個村莊,為最偏遠地區的農村人口提供基礎服務。印度媒體年年都大聲疾呼改變農村衰敗狀況,政府也急在心上,但改進甚微。印度農村發展滯後的主要原因不是農村人口擁向城市。印度農民一直保持傳統耕種習慣,大部分地區依靠南亞季風帶來的雨水播種,“靠天吃飯”程度很大。印度產糧區豐收後,因為沒有足夠的儲藏條件,大量糧食長期露天存放,變質黴爛現象嚴重。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正文 世界村莊幾家荒廢幾家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正文 世界村莊幾家荒廢幾家旺並對決策與信息(2011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