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公共新聞生產的轉向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今傳媒(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公共新聞生產的轉向

    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公共新聞生產的轉向

    媒介批評

    作者:李攀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發生與信息傳輸技術的不斷升級,傳統新聞格局被打破。因傳統公共新聞生產策略的日益失效,中國公共新聞在新媒體的衝擊下日益支離破碎,並且搖擺於聯播新聞與民生新聞之間,且在具體生產中麵臨公信力喪失與日益碎片化的窘境。山西衛視的《民生大接訪》在麵對新媒體挑戰時,轉變生產策略,以欄目為媒介搭建社會話語平台,改變傳統對大眾話語“堵”、“泄”的應對策略,代之以“疏”的方式,欄目本身既獲得了收視成功又為構建中國真正意義上公共空間做出了示範。

    關鍵詞:民生大接訪;新媒體;公共新聞;話語疏導

    中圖分類號:G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5)01-0052-02

    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中國社會帶入了新媒體時代,社會生活方式發生著急遽的變化。其中傳統的新聞行業受之影響尤甚,傳統新聞格局被打破。電視、報紙等主流新聞媒體曾經的無限輝煌也在新媒體的不斷衝擊下迅速淡出人們的記憶。傳統新聞媒介生存的合法性麵臨著嚴峻的考驗,而傳統媒介為應對因社會轉型、受眾更迭、技術進步等多重因素帶來的威脅,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定位,並改變以往堅持的新聞生產策略以適應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而其中以電視聯播新聞向民生新聞製作的偏移最為明顯,而中國的公共新聞“是在民生新聞搭建的架構上生存發展起來的,一出世,就與民生新聞相生相伴,無論是理念和邏輯上的內在貫通,還是內容和生產方式上的關聯,都存在著深層的內在關係”。而山西衛視公共頻道首創的全國第一檔直擊信訪現場的紀實類新聞欄目《民生大接訪》也是在繼承了過往民生新聞的某些生產理念,對於普羅大眾所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追蹤,在激烈的電視新聞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欄目自開播以來收視率良好,平均峰值在1%左右。《民生大接訪》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功,自然有著多重原因,其中結合時代語境,改變傳統新聞生產策略,努力建構中國真正的公共空間則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傳統新聞的失範

    《民生大接訪》以號稱“天下第一難”的信訪問題入手,立足民生,著重剖析民生難題的化解過程,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找到新的立足點。事實上這種關注社會熱點的新聞策略與其說是首創,毋寧說是一種新聞共識。然而在處於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新聞媒介的性質發生的巨變,讓這種共識逐漸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中被淡忘。當下新聞媒介既要承擔宣傳任務,努力維護與鞏固主流意識形態權威,又要兼顧經濟效益自負盈虧。正是這種兩難選擇,讓中國的公共新聞空間日益狹窄甚至出現兩極分化,公共新聞生產搖擺於聯播新聞與民生新聞兩個極端。

    就以上兩種新聞的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的公共新聞生產正處於一種“失範”的尷尬境地,以《新聞聯播》為代表的聯播新聞所秉承的“上情下達”的傳播策略,與新媒體時代所催生的人人都是傳播主體,新聞在整體社會結構中不斷流動,傳統新聞角色分配日漸模糊的背景下,其宣傳效率日益捉襟見肘;而江蘇衛視《南京零距離》開創的民生新聞的先河則為其後繼者確立了民生新聞以“無限接近”的生產姿態,日益變得瑣碎和無聊,表麵上深入了群眾的生活,實際上並未觸及真正的社會問題造成媒介資源的浪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今傳媒(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公共新聞生產的轉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今傳媒(2015年1期)正文 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公共新聞生產的轉向並對今傳媒(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