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孫叔敖的經濟思想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商情(2014年11期) 本章:正文 淺論孫叔敖的經濟思想

    淺論孫叔敖的經濟思想

    理論研究

    作者:方倩

    “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於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秋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孫叔敖一生政績斐然,司馬遷的《循吏列傳》中,孫叔敖被列為首篇。孫叔敖在水利、軍事、政治上對楚國都有很大貢獻,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水利專家、軍事家、政治家,是楚國有名的賢相和廉吏。

    “孫叔敖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水利家,一生政績斐然,而以治水最為人所稱道。1957年,毛澤東視察南方時,路過信陽,專門詢問孫叔敖的遺跡,並高度評價了孫叔敖的治水業績,稱他是我國傑出的水利專家,曆史上第一清官。”[“宣導川穀,坡障源泉,灌溉阪澤,進防湖浦,以為池沼。鍾天地之美,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史稱“孫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國遂霸”。孫叔敖領導楚人興建了許多水利工程,一般認為其最為著名的是期思陂和芍陂。“曆史上安徽早期的水利工程,平常都推稱是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的期思陂和芍陂。這在地方誌和輿地誌,幾乎成為定論,並且也常引為解放後修建淠史杭水利工程的先驅。”

    芍陂興建於楚莊王時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是孫叔敖所創建,在今安徽壽縣安豐塘,唐代改名為安豐塘,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據《晉書。劉頌傳》記載:“舊修芍陂年用數萬人”。《元和誌》說:“芍陂周三百二十,徑百。”明代李贄在注釋《後漢書》時說:“芍陂徑百,灌田萬頃。”從這些記載,不難看出芍陂的規模之大,工程之艱了。在2600多年前,設計、指揮建設這大的水利工程,確實是很不簡單的。它在選擇地點,利用地勢,凋節水量,排洪灌溉諸方麵的設想都達到相當的科學水平。清朝夏尚忠追紀其事:“溯其初製,引六安百餘之水,自賢姑墩入塘,極北至安豐縣折而東至老廟集,折而南至皂口,又南合於墩,周圍凡一百餘,此孫公當日之全塘也。”《水經注》稱:“陂有五門,吐納川流”。楚莊王時期,在淮南一帶,征集民力,在孫叔敖的帶領下,疏溝開渠,窪地除澇,高地防旱。韭選定淠河之東、瓦埠湖之西的長方形地帶,就南高北低的地形和上引下控的水流,合理布置工程、大規模圍堤造陂,周長120許,上引龍穴山、淠河之水源,下控1300多平方公之淠東平原,號稱灌田萬頃.因當時陂中有一白芍亭,故名“芍陂”。而在三國魏文帝時,劉邵、王覽受詔集五經群書所撰的《皇覽》,曾記載“楚大夫子思造芍坡”,關於楚大夫子思還找不到比較詳細的資料,無法充分論證。芍陂的興建,適合國情,深得民心,為繁榮楚國經濟和屯田積穀濟軍,起到了一定作用。正因為如此,孫叔敖在輔佐楚莊王的較短時間內,上下和合,世俗盛美,吏無奸邪盜賊不起,三軍嚴肅,百姓無擾,使楚國一躍而為春秋諸侯中的軍事大國。《後漢書·王景傳》記載:“(廬江)郡界有楚相孫叔敖所起芍坡稻田,景乃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黎耕,由是墾辟倍多,境內豐給。”到解放前夕,芍坡堤堰殘廢,灌溉麵積僅六七萬畝。解放後建成了淠史杭水利工程,芍坡已成為淠東幹渠的反調節水庫,麵貌煥然一新。如今的芍坡,長約25公的塘堤全部用塊石護坡,蓄水量達1億多立方米,可灌溉63萬畝農田。

    關於期思陂的最早文獻記載,公認的是劉安的《淮南子-人間訓》,僅有“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太平禦覽·地部》:“楚相作期思陂,灌雲雩之野。”期思陂,在今河南省固始縣境內。傳統上大都認為期思坡是水利設施。這最早見於東漢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五月二十八日固始令段光立在期思縣城西北隅孫叔敖廟前的“楚相孫叔敖碑”。“從‘楚相孫叔敖碑’的碑文看,在兩漢時期,汝南固始縣的坡塘水利已經發展得相當可觀,它推崇孫叔敖是封建社會一種‘慎終追遠’的表示,由於事隔七百五十餘年,很難作為孫叔敖修建期思坡的確證。從春秋時期楚國在淮南的曆史情況來考察,則孫叔敖修建期思坡作為灌溉雩婁之野的水利工程的傳說,還很難憑信……期思在春秋時,本為古蔣國,其成為楚邑,是在楚文王滅六、蓼之後,曆來都認為是在河南省固始縣境內。根據《春秋左傳》的記載,楚文王滅六、蓼是在魯文公五年(即公元前622年);到魯文公十年(即公元前617年),‘楚王田於孟諸(宋國地名)……期思公複遂為右司馬。’這項記載說明期思確實成為楚邑了。……據記載,雩婁雖屬蓼地,實際上當時還是楚、吳、越相爭很激烈的地區,以後在魯襄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547年,楚康王十四年)還記載著:‘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聞吳有備而還。’這明擺著雩婁尚是吳地。到魯昭公五年(即公元前537年,楚靈王四年),‘楚子懼吳……使啟疆待命於雩婁。’這才肯定雩婁已歸楚占領了。孫叔敖是在楚莊王十六年(即公元前598年)代為楚相的,死於晉楚邲戰之後。很難設想,他在這個時期會修建期思坡的水利工程,去灌溉當時屬於吳越的‘雩婁之野’。”由此看來,期思坡並非孫叔敖所作。

    孫叔敖不但興修了大量的堤壩和灌區,還開鑿了中國曆史上最早的運河,《史記·循吏列傳》裴[馬因]集解引《皇覽》說:“或曰孫叔敖激沮水作雲夢大澤之池也。”古沮、漳水入江通雲夢澤,此項工程當在沮、漳水下遊,後代人們稱這項工程是“雲夢通渠”(又稱荊漢運河),這條運河不僅溝通江漢之間航運,且可灌溉兩岸農田,對以郢都為中心的農業水利灌溉帶來極大方便。據考證,這項水利工程比引漳十二渠早200年左右,比都江堰工程早350多年,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人工運河。這樣,楚國南之江漢水流域,北之淮水流域,都興建了水利工程,形成了南、北灌溉網絡。漢代王延壽在《孫叔敖廟碑記》中又說其:“宣導川穀,陂障源泉,灌溉沃澤,堤防湖浦,以為池沼,鍾天地之美,收九澤之利,以殷潤國家,家富人喜。”孫叔敖注重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的方針與實踐,不僅為楚莊王爭霸中原奠定了物質基礎,而且也為我國水利建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有著深遠的影響。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商情(2014年11期)》,方便以後閱讀商情(2014年11期)正文 淺論孫叔敖的經濟思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商情(2014年11期)正文 淺論孫叔敖的經濟思想並對商情(2014年1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