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行為有罪,但信仰無罪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畫刊(2014年7期) 本章:正文 行為有罪,但信仰無罪

    行為有罪,但信仰無罪

    典藏

    作者:驚蟄

    不知道該如何講述這個故事,就像它自己的開場一樣。選擇了從記者(史蒂芬·庫根)的失業講起,慢慢將真正的主幹導入。直到出現一位眼睛含著淚的老婦人(朱迪·丹奇飾),故事才有了點眉目。但當記者和略顯哀傷的老婦人相遇時,故事才真正地展開。按照個人的揣測,我以為根據劇情設置,這位記者馬丁正好是老婦人菲洛梅娜失散五十年的親生兒子,經曆重重困難之後,踏破鐵鞋無覓處,最終母子相認。但在電影中,他們的關係僅止於一個記者和他采訪對象的關係。

    故事沒有我想得那曲折那催淚,它很直白簡單,卻在這種類似於紀錄片的平淡敘述中,帶給你無限的啟迪。朱迪·丹奇飾演的菲洛梅娜年輕時因為未婚先孕被自己的父親親手送進了修道院,接受上帝的懲罰。在孩子安東尼出生後,菲洛梅娜被迫與孩子分離,每天隻能見一個小時。隨後,在安東尼幾歲的時候,菲洛梅娜眼睜睜看著安東尼被人領養而無能為力。五十年來,菲洛梅娜隱藏著這個秘密,暗中找尋失散的兒子。當她和馬丁相遇後,這趟漫長的找尋之路才有了眉目。很喜歡這種兩個互不相識的人結伴同行的電影,因為不相識,因為有碰撞,才會有火花,才會有新的可能。在我們看來,菲洛梅娜絕對有理由理直氣壯地質問修女為何讓她與兒子錯失最後一次見麵的機會,但這個口口聲聲自認自己有罪的老婦人,隻是很認真地說了一句“我原諒你了”,事情便結束了。我們的大多數觀眾,我想都會對這結局感到新奇。就像我們不能理解為何受盡修女們奴役的菲洛梅娜還是認為是自己的行為有罪才導致她與兒子的分離一樣,我們也不能理解為何她能如此輕易地就釋懷了導致她與兒子錯失最後機會的修女。宗教的愚昧與博愛是共存的,我們理解不了愚昧,也就體會不到博愛。

    很多時候,我們就像馬丁一樣,無權去指責他人的行為,當自己的出發點並不是那高尚的時候。馬丁不是出於愛心或者是同情幫助菲洛梅娜找尋兒子,在看似充滿愛的行為背後,是他尋求事業新出路的無奈,所以他連質問菲洛梅娜的資格都沒有。這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太,其實有著屬於自己的牢固信仰。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她會很認真地跟馬丁說我會償還旅程的一切費用,請你不要報道我的事了。她會在深夜忐忑不安地思考,然後敲響馬丁的門跟他說一聲謝謝。她始終不曾受到馬丁價值觀的絲毫影響。最後,她還是走她堅持的路,而馬丁,依然做不到原諒修女的行為,這是一個他理解不了的世界。

    最微妙的一段戲是菲洛梅娜在路上看見教堂要進去告解室進行懺悔,但在上帝的空間,她竟然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隻是無聲的啜泣。她想對上帝說什?埋怨譴責上帝?還是依舊信奉上帝?可以肯定的是,她更相信她自己了。

    電影的劇情其實很普通平淡,這樣的情節到處都可以有,但就像美國一些報紙評價的一樣——一個不如史蒂芬·費雷爾斯的導演會把這個話題處理成一部慘慘戚戚的煽情片。而朱迪·丹奇與史蒂芬·庫根的表演則讓略微散亂的劇情成為了一個粘連的整體。(請作者見刊後與本刊聯係)

    片名:菲洛梅娜 Philomena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畫刊(2014年7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畫刊(2014年7期)正文 行為有罪,但信仰無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畫刊(2014年7期)正文 行為有罪,但信仰無罪並對電影畫刊(2014年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