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明若要卑躬屈膝 不如保持野蠻的驕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電影畫刊(2014年7期) 本章:正文 文明若要卑躬屈膝 不如保持野蠻的驕傲

    文明若要卑躬屈膝 不如保持野蠻的驕傲

    典藏

    作者:1894

    台灣影片《賽德克·巴萊》的故事發生在險惡的日據時代,電影故事從1895年橫跨至1930年。影片於2012年5月上映,雖然當時因為宣傳不力遭遇票房慘淡,但口碑不凡。

    影片講述日據時期的賽德克人為了自由和尊嚴循著祖靈之訓示與日軍抗爭奪回屬於他們獵場的故事。之所以現在提起兩年前的影片是因為近日看到了一個為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所犯罪行加以辯解的可笑說辭,於是不由得想起了《賽德克·巴萊》海報上的那句話,“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同時想借影片及這句話給狡辯者一記響亮的耳光。

    甲午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結束。東鄰日本因戰敗了大清帝國並獲得巨額戰爭賠款而舉國狂歡。日本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在其主編的《時事新報》上說:“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幸福,思前想後,恍如夢中,我惟有感激而自泣。”這位叫做福澤渝吉的思想家,在1894年就曾發表《日清戰爭是文明和野蠻的戰爭》,認為日本是以“世界文明的進步為目的”,這場戰爭“不是人與人、國與國之戰,而是一場宗教戰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曆史學家赫蘭德(Douglas Howland)也曾撰文認為,日本被看成“文明國”,而中國依然被看成是“野蠻國”,這在當時是西方社會的普遍觀感,而這一觀感,直接影響到了世界曆史學界對甲午戰爭的評價。

    日本國際法學者就曾指出,日本於1886年加入紅十字條約、1887年加入巴黎宣言,“歐美諸國雖然認為日本是‘理解’這些條約的‘文明國’,但始終不確信日本在戰爭中是否履行這些條約,或許正是日清、日露(即日俄)戰爭給了歐美諸國以上的確信。”那甲午戰爭,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場對外戰爭,的確成為日本邁入所謂“文明國”行列的肇始。在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戰詔書中就有“求文明之化於平和之治”這樣的“導語”,立論上比光緒皇帝的宣戰詔書要堂皇高遠得多,充分體現了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朝野處心積慮的“侵略政策”。

    120年來中國人一直將甲午戰爭看成是保家衛國的自衛戰爭,但日本卻不認為是侵略,且對於這場戰爭格外看重,不僅毫不掩飾要通過這一戰爭實現“海外雄飛”,在東亞大陸上獲得地位和利益,而且還將這一侵略行徑進行粉飾裝扮,竟無恥的將其說成是幫助中國提升文明程度。試問剝奪自由,生存權都不予尊重,視生命為草芥的禽獸行徑怎能厚顏無恥的說是助別人提高文明。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幫助過別人,就可以自我感覺良好或者以高姿態的架勢對別人隨意地指手畫腳,如此以出賣尊嚴和自由來獲得幫助的事情是沒有人會稀罕的,那直接將侵略說成是幫助的人就更加不堪了。

    《賽德克·巴萊》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什才是生命最原始的追求,當下的我們已經被生活磨礪的失去了血性、甚至大街上好多人,你第一眼看不出是男是女,性別都被中和了。原始,很多時候都意味著不同程度的野蠻,而我們可能現在覺得自己已經很文明了,比起以前的人類都要聰明智慧很多,但即便再聰明智慧,文明先進,先人們在自由、尊嚴受到挑戰時的血性反抗我們是不能丟的,屈辱的曆史是不能忘的。

    影片信息

    片名:賽德克巴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電影畫刊(2014年7期)》,方便以後閱讀電影畫刊(2014年7期)正文 文明若要卑躬屈膝 不如保持野蠻的驕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電影畫刊(2014年7期)正文 文明若要卑躬屈膝 不如保持野蠻的驕傲並對電影畫刊(2014年7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