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產業化是黃灌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考試周刊(2015年23期) 本章:正文 產業化是黃灌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產業化是黃灌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出類拔萃

    作者:王勝軍

    摘 要: 多年來,引黃灌區受政府行政幹預的影響,水利建設隻有投入,不講產出,隻重視社會效益,很少計算經濟效益,忽視自我良性發展,沒有形成擴大再生產的良性運行機製。作者結合東營市宮家引黃灌區實際對灌區今後發展之路與運行管理模式加以分析並提出措施。

    關鍵詞: 引黃灌區 產業化 生存 發展

    一、引黃灌區建設及發展狀況

    筆者以東營市利津縣宮家引黃灌區為例,將引黃灌區建設及發展運用情況,簡要地予以說明。

    宮家灌區是東營市建市以來主要靠地方投資興建的大型引黃灌區,是利津縣農業開發和黃河三角洲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灌區位於東營區利津縣境內,地處黃河下遊的濱海地區。灌區控製範圍包括利津縣的六個鄉鎮和濱州市、河口區及勝利油田等地。土地總麵積230餘萬畝,灌區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大蒜和棉花等。

    宮家罐區的曆史沿革。宮家灌區初建於1958年,到1985年經過改建和配套工程,灌溉麵積15萬畝,配套麵積7萬畝。1987年,完成宮家渠首泥沙處理試驗項目。該項目為東營市“星火計劃”水利建設項目之一,包括利津縣宮家渠首泥沙處理試驗工程和明集鄉玉皇廟提升泵站工程。宮家渠首泥沙處理試驗項目征地1065畝,安裝SJL1-125/10型變壓器4台,配水力挖塘機組12組,總投資153.5萬元。明集鄉玉皇廟提升站位於玉皇廟村南原東分幹穿太平河處,投資13.5萬元,擴大灌溉麵積3萬畝。1988年,擴建宮家引黃閘,使其引水量達到45立方米/秒。並完成東魏揚水站工程,擴大灌溉麵積1萬畝。1989年,實施宮家灌區西幹渠擴大治理工程。宮家西幹渠自店子鄉沙窩於家村東宮家幹渠起,於沙窩於家村西轉向西北,利用舊渠道至大蓋家村西流入原韓墩灌區條渠,向北經西朱家村、尹王莊村西,順入原韓墩總幹渠,又經北朱村北拐向東北於東魏閘前入宮家幹渠,全長152公,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修建築物27座,總投資4395萬元。該工程控製北宋鎮25個自然村和利津鎮1個自然村,總人口1.25萬人,擴大灌溉麵積3萬畝,改善灌溉麵積13萬畝。1992年,實施宮家幹渠棗園支渠工程,幹渠砌護工程和宮家幹渠拓寬治理工程。同年,還修建宮家幹渠沿線橋閘39座,支渠16條,擴大灌溉麵積8萬畝,保證了利津水庫的供水。1999年4月,開挖宮家灌區新東分幹渠。由縣水利局設計室設計,利津、明集、鹽窩3鄉鎮采用挖掘機開挖。東分幹渠自姚劉村北宮家幹渠起,沿原東六支渠向東,穿利沾公路,經崔林、韓牛村北,流越太平河後拐向北,在東、西坡村西向北與馬新河相接,設計流量10立方米/秒,控製利津、明集、鹽窩3個鄉鎮的13個村莊,3000多口人,總麵積11萬畝。2000年,利津鎮劉家夾河灌區和東關灌區分別改為從宮家東分幹渠和宮家幹渠取水,從此2處灌區並入宮家灌區。2001年,在宮家東分幹渠渡槽上遊,挖溢洪河入東分幹渠,並新建節製閘1座。2002年11月,開始實施宮家灌區節水改造工程。該工程由東營市水利局勘測設計院設計。一期工程修築幹渠27.5公、東分幹渠首至太平河渡槽45公、利津城南水庫供水渠3公,襯砌渠道35公,改造、新建渠係建築物46座和骨幹渠道輸水監測控製係統,共完成土方71.95萬立方米,砌石13318立方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22373立方米,2003年完成。

    黃河水是利津縣唯一的淡水資源,近年來,由於黃河調水調沙,河床高程下降,加之宮家灌渠嚴重淤積,宮家引黃閘過水能力下降,影響利津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東營市政府決定安排專項資金,實施宮家引黃閘閘前泵站工程,旨在讓黃河治理開發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沿黃群眾。

    由東營市政府投資、利津縣承辦、曆時4個月、引黃流量18m?/s、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的利津宮家引黃閘閘前泵站工程於2010年4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工程的實施,對有效控製灌區內水土流失和防止地沙化,涵養水土,保護植被,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灌區高效生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考試周刊(2015年23期)》,方便以後閱讀考試周刊(2015年23期)正文 產業化是黃灌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考試周刊(2015年23期)正文 產業化是黃灌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並對考試周刊(2015年23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