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墨雲台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數碼攝影(2014年10期) 本章:正文 水墨雲台

    水墨雲台

    拍攝

    看罷北京地鐵秦玉海的零星水墨新作,實不過癮,並更讓不曾去過雲台山卻對作者有些了解的我們感到好奇,雲台山究竟有著怎樣的靈性,讓一位曾肩負一地經濟轉型重任且分身乏術的地方要員揀起了相機,從此有了“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執著,有了“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恍惚,有了詩人歌詠文人“拜石”之癡迷,更奇的是能讓作者攝影風格如此藝法三變?第一時間聯係采訪,作者也是欣然同意,為這快意,我們果斷北京驅車鄭州,千往返,主題直奔“水墨”雲台而來。但秦玉海卻一心繞開“水墨”隻談“真石”,這讓我們既感“無奈”又生感慨!這個中緣由還得從秦玉海的如何揀起相機說起。

    點石成金

    秦玉海並非攝影科班出身,拿起相機也屬意外。1999年秦玉海到河南焦作任市長,並著手開發旅遊資源。焦作的主要經濟收入此前主要來自於煤礦開采和重化工,“麵臨資源枯竭型的城市如何轉型,這是全國很多地方都亟待解決的經濟發展問題。”當時,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搞旅遊,開發自然資源,但真正收獲良好經濟效益能做到事半功倍的不多。而秦玉海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把雲台山打造成最具競爭力的旅遊景區,把焦作建成著名旅遊目的地。對於一個在旅遊業名不見經傳的景區和城市,要實現這一目標談何容易?“秦玉海帶給焦作旅遊經濟的最大亮點就是‘自信’”,正是秦玉海的雲台山風光攝影讓當地人找到了這種自信——我們采訪求證焦作當地的攝影人範霖,他如此評價秦玉海。

    “秦玉海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攝影也是生產力!據說中國攝影家協會把秦玉海的這個觀點寫進了換屆工作報告中。”攝影是一種巧力,不同的攝影人取巧的視角和心態不同,拍出來的作品截然不同。以攝影為媒深度開發旅遊,同樣是一種巧力,更多地方政府也意識到了這種“巧”,但“力”卻沒有借到位。

    焦作政府為出版旅遊宣傳畫冊,向公眾征集攝影作品,但沒有幾張照片能讓當時全力放開搞活旅遊產業的秦玉海滿意。“一個不玩攝影的人憑什說別人拍得不好?於是我就決定自己來拍”。“秦玉海把攝影作品製作成宣傳冊、掛曆、台曆等多種形式,當作禮品贈送,去周圍的省市宣傳,在媒體上發表。舉辦全國性的攝影比賽。漸漸的,本省和周圍省市的人開始知道、了解雲台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這作為旅遊目的地。經過十幾年的精心運作,終於將雲台山打造成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到旺季就遊人如織。”這也是在網上查到的當地人對雲台山旅遊熱興盛過程的記錄。

    攝影成就過很多攝影師,但這一次是攝影師成就了攝影。細考來說,確是攝影帶火了焦作地區的旅遊經濟。據了解,十多年前雲台山一年門票收入隻有幾十萬元,而現在已達5億元。而按綜合經濟效益計算,已經達到了30億元。

    長久以來,攝影人與評論家們一直在不斷地探討攝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從最初的攝影算不算藝術,到探索攝影的記錄曆史的價值,到現在一幅攝影作品能賣多少錢。而“焦作現象”則顯性地證明了攝影的巨大現實投射力與不可估量的眼球經濟價值。

    一座山因秦玉海而成名。同時,秦玉海創造了一種攝影經濟運作新模式。

    風格大成

    十多年的時間,秦玉海反映雲台山題材的攝影創作逐漸形成了一個《三真集》係列,即早期反映雲台山自然風光的彩色作品《真山》,之後極具視聽感受的靈性之作《真水》,以及新近追求至簡至極、至剛至柔效果的《真石》。“我是從推動當地旅遊經濟發展的角度來介入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首推風光攝影,就是我最早拍攝的《雲台山風光》係列,之後的《真水》創作是上升到了藝術的層麵,這也是在尋求自身的突破。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總結,有了現在的《水墨雲台》和《真石》係列,這已上升到文化的層麵。從對自然的理解,到與自然對話,到返樸歸真,讓人在自然感召之下享受藝術的熏陶。”

    看《雲台山風光》、《真水》、《水墨雲台》,乃有我、無我和大我之“境”,一“境”一台階,一“境”一重天,秦玉海通過攝影讓雲台山牢牢地吸引著遊客的視線,成為媒體的談資。

    究其成因,不外乎積極尋求突破,積累,頓悟,並不斷努力。秦玉海特別指出這種努力是指多看,多拍,多交流,多思考。當然,這也是作者悟性所及天賦難違。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數碼攝影(2014年10期)》,方便以後閱讀數碼攝影(2014年10期)正文 水墨雲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數碼攝影(2014年10期)正文 水墨雲台並對數碼攝影(2014年10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