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須赤繪日本人喜愛的漳州紅綠彩瓷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收藏界(2015年2期) 本章:正文 吳須赤繪日本人喜愛的漳州紅綠彩瓷

    吳須赤繪日本人喜愛的漳州紅綠彩瓷

    說瓷賞陶

    作者:高玉書

    2014年10月中旬,西安大唐西市藝術館舉辦了為期五天的“陝西省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展”,其中將明末清初流傳到日本的40多件“吳須赤繪”——漳州彩瓷也引進展出,勾起了人們對這段曆史的回憶。

    “吳須赤繪”是日本人對漳州五彩瓷(又稱紅綠彩)的稱謂。海外學者則將漳州窯生產的瓷器稱為“汕頭器”(SWATOW)、“克拉克瓷”,並將其產地歸之為“華南窯係”。上世紀90年代末,中日兩國學者共同在漳州進行考古發掘,最終確認“克拉克瓷”“汕頭瓷”以及日本人稱之為“吳須赤繪”的彩瓷,均為明朝末年產自漳州的瓷器。

    明代萬曆年間,西歐資本主義發展處於原始資本積累階段,對中國瓷器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就在此時,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景德鎮窯工反對陶監官的鬥爭發展為火燒禦窯廠的暴力,傳統瓷都景德鎮禦用燒窯廢止,造成景德鎮外銷瓷生產的銳減,甚至停歇。

    據史料記載,僅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在17世紀的80年間從中國運出1600萬件瓷器。這樣大量的瓷器,等級不一,僅靠處於困境中的景德鎮窯是難以承受的。東印度公司的經營者們一方麵寄希望於具有一定實力的地方民窯,當然更希望在口岸附近開辟窯場就地生產,以減少運輸成本和搬運過程中的大量損壞。他們拿著景德鎮瓷器樣品和西方人喜愛的紋飾圖樣,四處尋找供貨方,於是,福建沿海民窯就成為大量製作景德鎮瓷器替代品的生產基地,漳州市平和縣的南勝、五寨等地民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發展壯大的。據文獻記載:1621至1632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曾三次在漳州收購瓷器,數量動輒上萬,同時,日本人也從漳州購買瓷器,其中不乏數目可觀的的南勝、五寨窯產品,“吳須赤繪”就是明末清初流傳到日本的漳州瓷器。

    綜上所述,漳州瓷器的崛起填補了明末清初中國陶瓷史大約半個世紀的空白,漳州瓷器不僅維係了中國陶瓷史的傳統,同時也展現了它的輝煌和榮耀。到了清初,清政府實行“海禁”,月港灣衰落了,平和製瓷業也因銷路受阻而衰落,漳州瓷隨之在海內外基本銷聲匿跡。由於漳州瓷主要的市場是外銷瓷,很少在國內銷售,致使國內遺存的漳州瓷少之又少,國人甚至不知道這些瓷器的產地在哪,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才確定這些瓷器均產自福建漳州窯,困惑了陶瓷界400多年的謎案才得以破解。

    下麵精選“吳須赤繪展”中的部分展品以饗讀者。

    吳須赤繪仙人鹿紋大碗

    口徑38厘米,高9厘米。

    碗底中央以青釉描繪身背花簍、手撐花傘的道長及神鹿。道長被認為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鹿則是侍奉仙人的銜花鹿。外圍繪蓮花瓣紋相連,瓣內繪各種花草;碗外緣以紅彩為地,綠彩勾線8組開光,內書“玉堂佳器”四字,字間間以開光花草。

    吳須赤繪雙龍戲珠紋大碗

    口徑40.5厘米,高9.5厘米。

    碗底中央的畫麵先用黑線勾出後再覆以青釉,描繪兩條龍圍繞寶珠戲嬉,寶珠隨風飄移,場景熱鬧奔放。邊緣蓮花瓣相連,繪花草紋;碗外緣部分紅色錦地紋為地,“四興佳時”四字與花草紋交錯搭配。

    吳須赤繪羅漢降龍伏虎紋大盤

    口徑39厘米,高10厘米。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收藏界(2015年2期)》,方便以後閱讀收藏界(2015年2期)正文 吳須赤繪日本人喜愛的漳州紅綠彩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收藏界(2015年2期)正文 吳須赤繪日本人喜愛的漳州紅綠彩瓷並對收藏界(2015年2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