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陝西新時期小說流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延河(2014年4期) 本章:正文 陝西新時期小說流變

    陝西新時期小說流變

    編讀往來

    作者:席超

    陝西新時期文學在中國文學版圖上無疑占有重要地位,而小說的成就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因此對陝西新時期小說進行回顧,就有了特別的意義。本文以十年為基本時間單元,對陝西文學進行簡單的梳理,主要通過群星閃耀的八十年代、碩果累累的九十年代、走向多元的新世紀三個部分,概述陝西小說流變。

    群星閃耀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壇可以說是潮流湧動,變化莫測。初期的“傷痕文學”,1982年的“改革文學”,中期的“尋根文學”,後期的“先鋒文學”,末期的“新寫實文學”。陝西作家不被潮流裹挾,堅持柳青留下來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不跟風,不浮躁,保持了自己的一份淡定。正是這份淡定讓陝西作家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下創作自己的小說,也因為這份淡定,反而成就了陝西文學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的繁榮。

    真正代表陝西文學八十年代創作水平的是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和《人生》同年發表的作品《在困難的日子》已經顯示了作家作品的穩定和成熟。路遙沒有被《人生》巨大的轟動所影響,不滿足於已有成就,毅然告別了《人生》帶來的榮譽,著手準備長篇小說的創作。經過了六年時間,1988年他完成了三卷本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該小說從發表起,就在中央廣播電台進行廣播,出版後更是引起眾多少男少女的熱烈追捧,幾乎成了當年年輕人的必讀書。

    賈平凹八十年代小說創作在全國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喜歡寫當下社會熱點,如發表於1983年的中篇《小月前本》。當時賈平凹最有影響的小說是《臘月·正月》,獲得1985年的全國最佳中篇小說獎。後來的中篇《天狗》以及長篇小說《浮躁》都走這一路徑。在此期間,賈平凹還寫了《商州三錄》,把目光轉向老家商州,題材介於散文和小說之間。這些文章奠定了作家當時的文壇地位。

    陳忠實在八十年代和前兩位相比,名聲稍微遜色。陳忠實依然沿著柳青的文學道路在辛勤地寫著小說。截止1985年,陳忠實寫了7個中篇,近30個短篇,雖然沒有大紅大紫,起碼沒有脫離陝西作家隊伍,始終保持一定的創作水準。發表於1985年的中篇《藍袍先生》,是陳忠實的轉型之作。從此之後,他丟棄了反映時代發展的小說題材,把筆墨伸向曆史,伸向人物內心。陳忠實在尋到了自己句子的同時,沒有浪費時間,他正在準備寫一本死後當枕頭的大書《白鹿原》。四十萬字的小說,在1988年,僅用八個月時間就完成了。

    除此之外,京夫小說《手杖》獲得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鄒誌安小說《哦,小公馬》《支書下台唱大戲》分獲全國1985、1986年優秀短篇小說獎。高建群1987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白房子》,也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現在依然是值得一看的好小說。此時,漢中的王蓬、安康的張虹、寶雞的莫申、鹹陽的程海在當時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由此可見,陝西文學在八十年代已經一躍成為中國文壇的重鎮,作家數量多,作品質量高。

    碩果累累的九十年代

    放眼中國文壇,進入九十年代,長篇小說創作進入豐產期。僅陝西而言,影響最大的是1993年被稱為“陝軍東征”的文學事件。這陰差陽錯的偶然事件,使得陝西作家名揚京城、名揚全國,同時促進了中國文壇長篇小說的繁榮。“陝軍東征”提法最早出現在記者韓小蕙在《光明日報》(1993年5月25日)發表的題為《“陝軍東征”火爆京城》的一篇報道中。“東征”的主要作品有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賈平凹的《廢都》、陳忠實的《白鹿原》、京夫的《八情仇》,加上後來程海的《熱愛命運》,一共是五部長篇小說,期間多有爭議,但影響力不容抹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延河(2014年4期)》,方便以後閱讀延河(2014年4期)正文 陝西新時期小說流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延河(2014年4期)正文 陝西新時期小說流變並對延河(2014年4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