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叢林中的遊行隊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海外文摘(2015年1期) 本章:正文 叢林中的遊行隊

    叢林中的遊行隊

    曆史自然

    作者:卡羅琳娜·方丹

    諾亞可能做夢也沒有見過如此漂亮的方舟,即使是與真正的稀樹草原相比,這的環境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是巴黎植物園贈予大演化館一部分“住戶”的生日禮物!在法國自然博物館的大演化館內,陳列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標本共有1800份,它們生前都曾被歲月虧待過,死後在動物標本剝製師的幫助下重獲新生。這的長頸鹿與大象是在19世紀大規模狩獵中喪生的,其它動物則死於動物園中。1994年6月,法國自然博物館內的大演化館正式開館,這些動物神奇地“複活”了。從開館至今,已經有1.3億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這個靜止的動物世界,它們曾成功地擺脫過洪水的侵襲,現在正因氣候變暖而繼續遷徙。

    2014年,為了慶祝大演化館建館20周年,館內9500隻動物中的一部分被重新植皮。“動物標本剝製術是一項對時間的挑戰,”演化館工作人員伊蓮·馬丁解釋說,“我們隻保存了動物的皮。漸漸地,它們的皮會變得鬆弛,毛也會越來越少。” 伊蓮·馬丁與同事朱斯蒂娜·德隆用了3年時間對這些動物標本進行修複:為標本除塵;逐一為它們移植野豬毛;給犰狳標本製作新的鱗片;為那些腹部表皮已經破損的斑馬與大象標本重新植皮;在白鵜鶘標本的腳掌上打入小釘子,為它們製作蹼;給已經褪色的蛇的標本重新上色;修複侏儒鱷魚標本嘴內的結構;給尼羅河鱷魚標本重做爪子,並幫它們“刷牙”;讓動物標本的鼻、耳、爪、嘴等等部位恢複光澤……這就是動物標本剝製師的工作,字典上是這樣定義動物標本剝製術的:“一門讓死去的動物的生命繼續延續下去的藝術。”當伊蓮與朱斯蒂娜在修複這些標本時,她們會選取最好的材料,輔以最新的技術,為的是讓這些動物“活”得盡可能長一些。修複結束後,她們會認真地填寫修複日誌,記錄每一個標本的成長足跡。大演化館4樓的犀牛死於1793年,它是整個大演化館發展的見證者。這頭犀牛是路易十五從印度人手買到的,它也是這第一個被做成標本的動物。在測量了其身體數據之後,動物標本剝製師為犀牛做了1:1比例的木架模型,然後將鞣製過的犀牛皮縫在模型上。

    伊蓮與朱斯蒂娜認為她們的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長時間的觀察以及精確的測算。朱斯蒂娜笑著說:“初中時,我告訴老師說長大了想當一名動物標本剝製師,結果他直接找了我父母來學校談話!經常有人對我說,‘你的職業太方便了,你要是討厭什動物,殺了它們就好了。’我很不讚同這些人的觀點,任何動物我都喜歡,我的工作就是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在我眼,它們會吃飯,會睡覺,偶爾也會打架,甚至還會繁殖後代。它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從未離去過。”

    在大演化館3樓,我們看到了一群19世紀的大猩猩,它們生活在剛果與加蓬,它們中有的在修複時用的並不是真正的猩猩皮,而是用其它動物的皮湊活修補的。多虧了伊蓮與朱斯蒂娜這兩位心靈手巧的姑娘,我們從其外表上才看不出有何不妥之處。這些標本做得非常逼真,有的遊客靠近它們後甚至會被嚇得退回去。很多遊客是在看到伊蓮與朱斯蒂娜站在梯子上給長頸鹿修補眼睛時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些並不是活的動物。伊蓮說:“遊客們總是問我這些動物到底是不是真的,這真的很難回答。它們的眼睛是假的,但它們的皮毛是真的,可它們嘴的結構又是假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海外文摘(2015年1期)》,方便以後閱讀海外文摘(2015年1期)正文 叢林中的遊行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海外文摘(2015年1期)正文 叢林中的遊行隊並對海外文摘(2015年1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