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媒體背景下強化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舉措研究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黨史文苑(2015年16期) 本章:正文 新媒體背景下強化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舉措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強化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舉措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作者:尹飛鵬

    [摘要]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在媒體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逐漸成為黨史宣傳教育的新陣地。黨史宣傳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索和利用互聯網、手機、數字電視等平台,拓寬黨史宣傳教育渠道,增強黨史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滲透力。

    [關鍵詞]黨史宣傳新媒體舉措

    中國共產黨曆來重視黨的曆史,重視對黨的曆史的研究和宣傳。黨史宣傳教育以傳統媒體為載體也曾曆經輝煌。進入新的曆史時期以來,新興媒體成了主流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媒體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肩負起黨史宣傳教育的重大使命,是擺在中共黨史宣傳工作者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新媒體的發展及其在黨史宣傳教育中的地位

    新媒體顧名思義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嚴格說來,當前的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媒體。它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快捷性、及時性、開放性、虛擬性等特點。從傳統媒體的網絡版到內容的二次改造再到App(application program的簡稱,即客戶端應用程序),新媒體內容形態的發展曆經了三個節點。每一個節點既作為新媒體時代的一個界碑,同時又成為下一個變革階段的起點。如今,新媒體的夢想正在走向“雲”端。

    2013年下半年,青島市中共黨史學會開展了一次關於市民對中共青島地方史掌握程度的調查。這場本來是為了解市民掌握地方黨史知識情況的調查,卻讓他們有了諸多意外收獲,他們感到社會對黨史知識傳播方式的需求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1]p15。通過調查發現:在回答“你認為通過網絡渠道還是采取傳統媒體方式進行中共青島地方史知識宣傳會有更好效果?”的問題時,市民中有95%以上選擇了“網絡”。從一個地方黨史部門的縮影展以縱觀全國,伴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網絡輿論等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一是網民數量越來越多。“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2],“互聯網普及率為47.9%”[2]。二是上網時間越來越長。“2014年,中國網民的人均周上網時長達26.1小時,較2013年年底增加了1.1個小時。”[2]三是移動媒體使用群體越來越廣泛。“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2],“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2]。四是微傳播成為主流傳播方式。“基於新媒體的微傳播已經成為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新動力。”[3]以微博、微信、微視頻、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三微一端”成了網絡輿論的重心。

    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及傳播方式令人瞠目結舌,其表現出的影響力、公眾認可度清楚地表明:新媒體已經成為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必須十分重視和爭奪的一個重要陣地。這個陣地黨史文化不去占領,那些充斥段子化、演繹化、獵奇化,甚至是嚴重扭曲的曆史虛無主義文化就必然會去占領。這一點不僅事關黨史文化生存空間的爭奪,更事關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絕不能有絲毫馬虎、放鬆和懈怠。

    展望未來,中國新媒體發展還將進一步呈現出移動化、融合化和社會化加速的態勢。可以預見,新媒體也必將成為黨史宣教工作傳播載體的發展趨勢。

    二、數字化媒體給黨史宣傳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大數據時代不期而至,數字化媒體給黨史宣教工作帶來了十分嚴峻的挑戰,具體表現在:

    (一)黨史宣傳教育的內容受到了挑戰。當今世界,冷戰雖已結束,但大國間的博弈卻日趨激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進行遏製。“欲亡其國,先亡其史”。他們在曆史知識傳播領域,憑借其先進的網絡技術,通過占據互聯網傳播製高點的優勢,向中國傾銷帶有其政治企圖的虛假曆史信息。這些信息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一是把中共在探索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正常的黨內鬥爭,說成是領導層之間的個人恩怨,演繹成現代版的宮廷戲。二是無限放大新中國成立後中共在探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和所犯的錯誤,捏造聳人聽聞的數字和“故事”,竭盡攻擊、醜化、汙蔑之能事。三是極力抹黑革命領袖、英雄人物。他們斷章取義地偽造曆史,或用小細節、小故事來剪裁歪曲大曆史,迷惑受眾。

    這些虛假曆史迎合了部分社會“精英”階層對自己國家扭曲了的情感,經他們消化、吸收再加工後,披上了俏皮有趣、本土氣息的外衣,忽悠良民百姓。曾經喧囂一時的“畢福劍演唱《智取威虎山》網絡視頻”事件基本屬於這種類型。那些標題抓人、情節生動、圖文並茂、短小親民的“黨史”充斥著網絡空間,內容真實與歪曲齊飛,正能量並負效應一色,魚目混珠、真假難辨。久而久之,公眾對真正的黨史知之不多,對這些謠言卻“寧信其有而不信其無”。這一切不僅對黨史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而且對黨的事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二)黨史宣傳教育的方式和傳播途徑受到了挑戰。隨著新媒體的微傳播悄然來臨,西方敵對勢力的花樣也不斷翻新。他們通過收買和利用一些門戶網站、網絡大V、公共微信平台,將其作為歪曲、編造曆史的主要推手,把手機客戶端、微博、微信、微視頻當成曆史虛無主義的集散地,從事非法傳播活動。例如:電子郵箱會不時收到內容反動、信息虛假的郵件,微博主頁上總是被提醒去關注一些經常發表反黨、反政府言論的微博賬號,微信中常常會看到朋友圈轉發的編造、汙蔑、詆毀黨的曆史的所謂“反思”類文章。在這些網絡空間經常遇到的問題背後,正是西方敵對勢力伸向公眾傳播平台的一雙雙黑手。

    與之相反,許多黨史部門卻沒有及時調整創新。宣傳教育工作還缺乏有效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傳播方式和途徑,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蘇聯解體至今也不過才24個年頭。當蘇聯人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曆史研究用最好的木漿紙和印刷機印刷、裝訂成書,再配上燙金封麵,送至全黨人手一冊卻被人們束之高閣的時候,美國人栽培的所謂“民主人士”把那毫無道理卻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的信息印在了低廉的地攤讀物中,用公眾喜聞樂見的信息傳播方式輕易地獲取了公眾的廣泛認同。結果到蘇聯解體時,廣大人民群眾冷眼旁觀、集體失聲,令人扼腕歎息。

    (三)黨史宣傳教育工作者應用新媒體的能力受到了挑戰。早在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誌就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敏銳地指出:要注重發揮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加大黨史宣傳教育和黨史知識的普及力度[4]p222。2011年6月8日,中央黨史研究室開通了中國共產黨曆史網。在此前後,許多地方和部門,也相繼開通了地方黨史網站或欄目。可時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黨史部門還未建立起黨史宣傳教育的網絡陣地,即便開通網站的,大多也僅局限於做到紙質作品的電子化、網絡版,能夠真正做到緊扣新媒體發展脈搏、有效利用最新媒體傳播平台,特別是微傳播的宣傳教育者隻是微乎其微。大多數黨史宣傳教育工作者尚未形成將新媒體作為工作載體和平台的意識,對於公眾使用新媒體學習黨史知識過程中的心理及行為也缺乏了解,更談不上對公眾的思想和行動進行必要的引導。這說明黨史宣傳教育自身改革的速度還遠遠跟不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步伐。主要原因則是黨史宣傳教育原有的製度環境已嚴重滯後,特別是宣傳教育理念、政策等方麵缺乏前瞻性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還存在著對新媒體技術意識淡薄、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缺乏、硬件設施條件不具備等不足。

    新媒體背景下黨史宣傳教育雖遭遇到嚴峻挑戰,但機遇亦與挑戰並存: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黨史文苑(2015年16期)》,方便以後閱讀黨史文苑(2015年16期)正文 新媒體背景下強化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舉措研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黨史文苑(2015年16期)正文 新媒體背景下強化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舉措研究並對黨史文苑(2015年16期)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