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鋪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孫喜玲 本章:核桃鋪

    荒村拾遺

    陰沉沉的,山的霧很大,約了攝影家老路,穿行在陽城的大山,盤山向上又盤山向下,一路往楊柏方向走去。

    植被漸漸濃密起來,山景瞬息萬變。這樣鬱鬱蔥蔥的綠和雄奇壯闊的美,在四川峨眉山見過,沒承想太行山也會有同樣韻味的風景。

    霧,在山坳忽濃忽淡,兩邊的深穀便時隱時現,充滿了夢魘般的神秘。在時濃時淡的霧穿行了幾十公後,拐到了通往秋川村的岔路上,行走之間,不經意地瞥見路邊山腰間一座的農家院落,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孤孤單單地懸掛在高聳的大山間,突兀而孤絕。已經沒人居住了,所以也不能叫人家。路上看不到一個行人,無從打聽此處的地名,想來方圓數十,獨此一家,姑且就叫它獨家村吧。

    獨家村緊挨著公路,順著一條寬可通車的山道,蜿蜒向上,就看到了“廬山真麵目”。院子沒有圍牆,房子全部由石頭砌就,青瓦蓋頂,石板鋪成的地麵,縫隙蔓出了肥綠的荒草。房前一棵不大的蘋果樹,蘋果花潔白芬芳,開得正好。麵朝公路的幾間房子更加陳舊一些,窗戶透了窗,房門上了鎖,並且在門環別上了木棍。邊上有一個雞窩,還基本完好,東麵的房門上掛著一襲門破舊的布門簾,是獨家村唯一留存的一點人氣。透過門縫和窗口可以看到屋子還放著一架舊床和一張條幾,牆壁的正中張貼著一幅毛主席像。

    房子旁邊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上散落著一些莊家的秸稈。右麵有十幾層用石塊砌成的梯田,間雜著十多棵花椒樹和一棵巨大的核桃樹,土地已然荒蕪,這些樹木在春卻依舊煥發著鬱鬱生機。

    揪一片花椒葉子,揉碎了,放到鼻子底下聞一聞,很香。樹葉開始萌發,在陽光下閃爍著油亮的淡綠色光澤。和院子相接的一塊耕地上殘留著麻的秸稈。地堰的石頭縫長著一棵山茱萸,枝條上冒出了細細的嫩芽。攝影家老路告訴我山茱萸的花是黃色的,細碎的,果實是紅色的,指頭肚大,秋的時候掛滿枝頭,很好看,可惜來的不是時候,看不到山茱萸的開花結果。

    院子的後麵又是另一種景觀。一排矮矮的房子,幾乎是從山石間鑿挖出來的空間,像是牲口圈或者是做飯的廚房。一盤石磨,四周長滿了荒草,山根下堆放著些柴草,用石頭圈了起來。順山腳往東邊走去,沿著打麥場有一溜殘垣斷壁,門框依稀可辨,梯田依次三棵開著白花的蘋果樹。

    不知道這座院落靜靜地在這佇立了多少個年頭,也不知道這曾經居住過幾代人,更不知道他們的祖先是為了什要選擇到這定居,猜想或者是因為戰爭,或者是為了逃避稅賦徭役,或者是因為旱澇水災,或者是避世隱居的窮秀才……不管什原因,在這居住無疑是清淨的、詩意的,不別的,隻那大山美不勝收的四季風光和變化多端的萬種風情,就足以讓人怡情養性,留戀不已。

    院落四圍環山,腳下是一條澗水,水聲潺潺。老路:“這條水是從曆山上滲下來的,秋季水很大。夏下過雨後,這的空那個藍啊,藍得有點不像話。”

    抬眼望去,對麵的山頭雲霧靉靆,層巒疊嶂,遠淡近濃,一幅絕美的然水墨畫軸。

    這的主人曾經祖祖輩輩在這過著神仙般的日子,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吃著綠色的糧食,喝著純淨的山泉,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遠離紅塵鬧市,遠離人際間的鉤心鬥角,有那幾畝地,有那幾間房,有兒孫繞膝轉,滿堂笑語聲,有雞鴨豬狗貓羊,再喂一頭毛驢。自供自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高興了騎著毛驢“啵啵”地到鎮上趕趕廟會,買點家常日用;不高興了,坐在院子,看看對麵的山色,聽聽風聲雨聲,隨他雲卷雲舒,花開花落……此後,獨家村成為我放不下的掛牽,心心念念地還想去再看一眼。

    009年的中秋,陰曆十六,一大早按事先約定好的時間和線路,帶著回來度假的女兒和攝友老路一家人再次來到陽城河北鎮境內的獨家村

    雖是晴,但空氣並不通透,一片灰霧蒙蒙,這是愛好攝影者們最不喜歡的氣。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荒村拾遺》,方便以後閱讀荒村拾遺核桃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荒村拾遺核桃鋪並對荒村拾遺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