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名將的必修課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功臣名將的必修課

    幾個嘴饞腹的人一起合夥毀掉了國家棟梁。一時間朝野是議論紛紛,人在做,在看,這樣一個大功臣落得如此下場,著實令下人聞之齒寒,這也成了壓垮後唐李存勖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綜觀郭崇韜的一生,他用自已的行動證明了他是後唐首屈一指的文武全才,隻可惜命中不濟,遇上了一位昏庸的主,他直來直去,不會婉轉,使得喜歡別人拍馬屁的領導百般燒腦,否則統一中國爭霸賽的擂主也輪不到後麵的趙同誌來坐了。他的生命雖然短暫,隻在空中轉瞬劃過,但他的政治和軍事業績在史上留下了奪目的一頁,久久為人們所傳頌。

    總體上,郭崇韜是個悲劇式的人物。對於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他個實力派,不但忠貞不二,而且屢建奇功,其他人難有比過他的,平定蜀地,他更是功高蓋世。但他非但沒有因此而製約住和他做對的宦官,反而死於宦官之手。

    分析一下原因,在郭崇韜方麵也有很多教訓。

    郭崇韜本人有不少缺點,一是沒有遠大而周全的謀略,雖然臨機能果斷行事,但這隻能在軍事方麵有用,用在政治和為人處世,特別是和那些受閹割性情和一般人不同而且又喜歡聽些好話的宦官們相處,郭崇韜的軍人性格就顯得有些不足了,再加上他話直來直去,絲毫沒有顧忌,更是得罪了許多人,尤其是宦官。例如,他在進軍蜀地的時候,就對鮮肉李繼岌:”蜀地平定之後,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將來登基後,最好全部除去宦官,優遇士族,不單單是罷黜宦官,就連騸過的馬也不要騎。”宦官們因此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就算張承業這樣忠貞的人還活著,也不會原諒郭崇韜的這種不負責任有些侮辱性的話。

    郭崇韜的第二個缺點就是氣量狹窄,容不下人,在他功高權重的時候,任意排擠他人,不知道盡量團結一些人,共同對付那些人或者弄權的宦官,結果使自己孤立無援。

    在郭崇韜權傾朝野的時候,有些鑽營的人就千方百計地巴結他,郭崇韜不辨優劣,竟不由地與之同流合汙。他的同事豆盧革向他獻媚:”汾陽王郭子儀是代北人,後來遷移到華陰,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門,和汾陽王大概有些關係吧。”郭崇韜就順水推舟地:”亂世之中家譜不幸丟失,先人們常汾陽王是我們四世之祖。”豆盧革接著:”難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謀,原來是汾陽王的後代。”

    從此,郭崇韜就以郭子儀的子孫自居。郭子儀是唐朝著名的大將,也是功高蓋世,為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郭崇韜這樣妄自攀比祖宗,明他的虛榮心也很大。他這樣也就算了,郭崇韜卻要求別人也要有高的門第才能做高官。他派人審查官員們的門第,一旦發現門第不高,輕的革職,重的還要治罪。從而得罪了一大批出身低下的官員。

    有舊功臣要求升職,他便溜酸溜溜地:”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幹,但可惜門第有點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則就要讓名流恥笑了。”由於以門第看人,郭崇韜喪失了一些舊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擠,更是沒有人站在他這一邊。

    郭崇韜的第三個缺點是粗魯而剛愎自用。他遇事沉不住氣,既不知道前人的成敗經驗與教訓,不能拿來借鑒,又不知道權衡研究當時的實際情況,隻知憑意氣用事,像對李繼岌所的輕蔑宦官的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這樣看來,郭崇韜已經是很孤立了,在宦官對他發動致命攻擊的時候,沒有人出來為他這個”名流”情以化解災難。所以史書上,雖然李存勖晚年被人們包圍而昏庸起來,致使功臣不能善終,但郭崇韜也是自己給自己招來了禍端。

    郭崇韜的一生總的來,立功有才幹,格調也挺高,還會放飛理想,但保身卻無良策,還有他的那些缺點,也使明白人不願給他指點迷津,致使他隻有聽從屬下的下策,奏請立劉氏這樣尖刻而不知報恩的婦人當皇後,最後竟以怨報德,聽信人讒言,親手害死朝廷重臣。

    【什樣的人才能保全】

    這我要補充些題外的話:世上的人都崇拜功臣名將(跟崇拜網紅一樣),許多人都恨自已沒有生在那個金戈鐵馬,氣萬如虎的年代,但要知道功臣名將也不是隨便什人都當得了的,並不是那容易就煉成的。

    首先他得資聰慧,從愛學習,最好還是個嘔心瀝血的學霸,熟讀些《孫子兵法》、《吳子兵法》《論語》之類的書,從而成為這方麵頗有造詣的磚家血者,當然極個別才除外;

    其次是能夠在沙場上摸爬滾打,摸著石頭過河,不斷地吸取教訓、積累經驗(這點最重要)。

    最後是還要有一點點運氣,有千馬沒有伯樂,還能稱之為千馬嗎?上了戰場,冷不丁就給一支冷箭給鳴乎了,還有甚鳥機會成為什臣什將嗎?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充分表達了人們揚善嫉惡的心理,但我們翻開史書往往發現,許多從惡者往往善終,而許多從善者卻往往不得好死。寫下滿江紅“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壯麗詩篇,抗擊外侵的一代宗師嶽飛被冤殺時年僅9歲,其部將張憲被殺時更是隻有0來歲,而栽贓陷害他們的秦檜活到了65歲,下令殺他的趙構更活到了80歲。此例甚多,就不一一例舉了。

    可見功臣名將當上了也並不意謂著你就進了保險櫃,萬事大吉了。你最好還要選修一門叫做“功臣名將身家保全”的課程,否則你會死得很難看。有些同學因為工作實在太忙,沒有時間學習這個,或雖然報了名,卻沒有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而常常缺課,最後落得個身死族滅,多不劃算啊?

    當然有兩類人可以考慮不用選修,頭一類人本身就是皇帝,這我們可以把他們排除在外;另一類人是深知“君臣隻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的人,功成就全身而退,隱居江湖、不成所終,史上較為著名的有範蠡、張良等人,這類人也可以排除在外。

    好,閑話少,剩下的人,我們就開班上課了!

    “上課!”

    “起立!”

    “坐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功臣名將的必修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功臣名將的必修課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