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風雲(十二)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前蜀風雲(十二)

    【覆滅】

    王建聽了太子王元膺關於潘峭和毛文錫挑撥離間的報告後,是氣得直跺腳,大發雷霆,準備狠狠地給他們點顏色看看,讓他們曉得馬王爺究竟長了幾隻眼?這朝究竟是你潘、毛還是我王某人了算?

    王元膺出來後剛好唐襲進去,王建就拿這事向他詢問。

    和王元膺關係一向處於冰點的唐襲回答:“殿下您可是冤枉好人了!實際情況是太子圖謀作亂,想騙來眾將、眾王來其府上好囚禁起來,然後發動叛亂篡權奪位罷了!”

    王建半信半疑,畢竟王元膺已經是接班人了,但接班人等不及篡權奪位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如楊廣那個混蛋,於是就讓唐襲去召兵前來保衛皇宮。王元膺起初沒有作防備,但後來聽唐襲在調動部隊,以為是要殺自己,於是一方麵派人抓住潘峭和毛文錫關在府中,並鞭打他們;另一方麵和伶人安悉香、部將喻全殊率武兵自衛,並召大將徐瑤、常謙率兵主動出擊,去找唐襲的部隊交戰。

    兩路的人馬終於在神武門迎頭撞上了,隨即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世紀大戰,一陣火星撞地球的零距離接觸,刀和箭的親切交談之後,寡不敵眾的唐襲竟身中流箭,落馬而死。

    這下也由不得王建不相信王元膺是興兵叛亂了,於是緊急派遣王宗賀率精銳部隊討伐王元膺,王元膺部隊被打敗潰散逃走,常謙、徐瑤被殺,王元膺則躲藏在躍龍池的柵欄。

    第二肚子餓得實在不行,出來討飯吃,被老百姓認出他來並報告了官府,王建護犢心切,生了憐憫之心,派了王宗翰前去招撫他,但還沒等到王宗翰到達,就有自作主張的士兵把王元膺殺死(有人懷疑是王宗翰指使)。這時是永平三年(公元91年),王元膺死時才二十二歲。

    有句話叫做:“多栽花少栽刺,寧栽花不栽刺”,意思就是不要四處樹敵,王元膺,你不懂!

    王元膺死了,於是王建隻好立幼子鄭王王宗衍為太子。

    【奇葩的研討會】

    王元膺就像一顆流星一樣,在人生的空中一閃而過,他的死不是偶然的,包含了很多必然的因素,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

    當一個人突兀被上掉下的餡餅砸到腦袋的時候,如何做到不被砸死,還能吃到餡餅,我相信這是許多朋友想要了解和探討的一個問題。

    下麵我們就借王元膺同誌的案例開一個研討會,看看有什經驗教訓值得今後想有樣學樣,離成功隻差最後一公的進步人士好吸取的,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很榮幸的是,獲得閻王老先生的恩準,我們也把這個事件的當事人王同誌從地府請來了。

    什?他睡著了?好,就讓他先休息一下,畢竟穿越一下時空,要適應一下時間差,空間差也不是那容易的。

    考慮到大家工作都很忙,時間也非常寶貴,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我們先探討第一個問題,上的餡餅是怎樣一下砸到王元膺腦袋的?換句話來王元膺為什會一下子成為太子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前麵我們已經交代過了,但現在也不妨再補充一下。

    王元膺同誌,你就不要睜開眼了,不用激動,榮譽隻能明過去,你的事情我們清楚,具體的剖析還是交給我們吧!

    自從王建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之後,培養接班人一事就成了他的一塊心病。首先他解決了預謀當太子的養子王宗佶,然後把立親生兒子當太子之事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但這事也不是那好解決的,因為王建有11個兒子。

    按照中國曆朝曆代皇帝立太子,立嫡立長不成文的普世原則,這位子非長子王宗仁莫屬,但美中不足的是這王宗仁從身體有病,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身體虛弱多病之類,那還容易補得起來,而是身體殘疾、行動不方便,可以辦重度殘疾證的那種。要知道太子將來是要當皇帝,代表國家形像的,瞧王宗仁這一副糟透了頂、影響市容的身板,若讓他當上了,明顯是給國家形像減分,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是不能立為太子滴。

    就這樣,接班興業的重擔,曆史地落在了次子王宗懿的肩上,(不知是他哪輩子修來的福分?)908年,17歲的王宗懿被立為太子,改名王元膺。

    王元膺同誌你別笑,別太洋洋得意了,等會兒還有你哭的時候。

    坦白,王建從內心對這個太子並不是很滿意,把他立為太子,隻是按次序排到了他頭上,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並不是王元膺有多笨、多沒本事,相反,王元膺聰明機敏、頭腦靈活、心中有數,史書上他”警敏知書,善騎射”,關於王同誌那極品的騎射功夫前麵我們已領教過了,這就不再展開了。

    第一個問題講完了,下麵我們接著再探討第二個問題,王元膺是怎樣被上掉下的餡餅給一下砸死的?

    噯,是誰在哭?哦,是王同誌啊!你就不要哭了,哭傷身體,而且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畢竟事情已經翻篇了!

    瞧讓他給打岔的,我們還是接著剛才的話題。

    要王元膺為什會被砸得嗚乎哀哉,就繞不開他的長相和性情這個話題,這也是他不招王建和眾大臣好臉色看的主要原因。

    有的老哥老姐聽到這會不高興了,怎老弟你繞來繞去都是這些?這些不是先前過的嗎?

    親們,請原諒(一再拱手致歉)!沒辦法,搞學術研究就是這樣,不怕繞上它千回,萬回,隻要把課題弄個水落石出就好!

    噯,到哪了?(台下有聽眾答:到王元膺不招王建和眾大臣好臉色看的主要原因),哦,對,您看我人老了,頭腦不靈光,弦也調不準了(撓了撓頭皮)

    王元膺的生母張貴妃是郪江人,長相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去,不然也入不了蜀國外貌協會會長出身王建的法眼。張貴妃雖然貴為女神,可偏偏生的兒子王元膺卻是個歪瓜裂。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前蜀風雲(十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前蜀風雲(十二)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