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風雲(十三)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前蜀風雲(十三)

    【奇葩的研討會(二)】

    王建寵人心切,大筆一揮,欣欣然、痛痛快批準了唐道襲的工作調動請求,畢竟是追隨自已幾十年的老同誌,用起來聽話,而且還十分地順手嗎?

    於是,唐道襲又屁顛屁顛、信心滿滿地到成都上任來了,他有一種“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的得瑟勁兒,所以很快就讓人給惦記上了。

    讓人惦記本是一種幸福,可對於唐道襲來,何嚐不是一種痛苦。

    想當初王元膺同誌打報告,通過皇父之手,把唐道襲一腳給踢到偏遠的、鳥都不拉屎的地塊去喝西北風時,內心覺得好美好美。

    沐浴在京城溫暖的陽光下,年少輕狂的他笑了:“姓唐的,今後讓我見你一回就踩你一回,踩你一回就讓你記住一回!讓你知道知道什叫後生可畏?”

    可他沒有想到的是,時間剛剛過去三年,這栗色頭發、尖下巴、鷹鉤鼻、一臉痞相的老傢夥卻又重出江湖,活靈活現出現在自已的麵前,他這個氣呀!

    這下他是再也無法嬌慣自己的眼睛了,成看著這隻曾被轟走過的臭頭蒼繩又在自已眼前嗡來嗡去,微微眯著的雙眼中釋放出如同耗子一般賊溜的目光時,他是渾身氣不打一處來,真恨不得一下跳將起來,一掌把它給踩死。

    但是要拍死唐談何容易?技術含量可高?

    因此王元膺隻能把那種想要“愚公移山,螞蟻啃骨頭”的心思藏在心,等待機會,然後狠狠地給唐一擊。

    很快,機會就來了。

    話唐道襲回京時,也不忘發揮他那善於搞物流的專長,把從當地搜刮來的奇玩瑰寶順便給王建捎帶了一些,進行了“精準感情投資”。

    常言道:“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為了投桃報李,王建就有心讓唐道襲光榮複職,再次出任樞密使。

    但在和王元膺商量時,陽光青年王同誌在王建麵前卻是抱著一副痛打落水狗的心情,如數家珍地曆數唐道襲以往的種種破事、爛事,言外之意就是這個人總是占著茅坑不拉屎,所以不適合再安排重要崗位,為唐某人重返崗位投下了否決票,而且是極為關鍵的一張否決票。

    看來王元膺這賭注也是下錯了,他沒有看出父皇王建跟唐道襲是什關係,這就是他的失策。王建雖大老粗一個,胸無點墨,但摳了半腦殼,還是曾經為唐道襲寫了首詩《贈別唐太師道襲》:”丱歲便將為肘腋,二紀何曾離一日。更深猶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傷物。今朝榮貴慰我心,雙旌引向重城出。褒斜舊地委勳賢,從此生靈永泰息。”從古至今,臣子為君主寫詩歌功頌的多如牛毛,而君主為臣子寫詩的連九十頭牛一毛的都沒有,足可見,王建對唐道襲有多看重,容不得任何人傷害

    王元膺跟這種人過不去,那還不是找抽。

    雖然王建對太子反對他的建議很不高興,但還是為了關照王元膺的心情,所以隻讓唐道襲當了個太子少保。

    太子少保是個虛銜,就相當於現今那個純粹掛個調研員、主任科員那類兒的領導,大都沒安排具體的活幹,你就坐在辦公室喝杯茶、抽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吧!

    什?工資?您老擔心會少了您的?

    我靠,您老大可放一百二十個心吧!甭工資,連績效獎金、加班補貼、出差夥食費補助(雖然壓根兒也沒有加班、出差)一骨腦都少不了您的一個子兒!

    這就是福分,這就是祖墳冒青煙,十八輩子修來的福分!能混上這個美差,對於個別“庸懶散”同誌來,那真要燒柱高香,一迭聲喊個“阿彌陀佛”了!

    而唐道襲同誌卻不這樣想,強烈要求當個人氣王的他認為這根本不是什好事。

    唐道襲作夢都想搬掉這塊壓在身上的這塊大石頭。他的心計再次發揮了作用,故意找事激起王元膺的暴怒,弄出事來才好收拾。可沒想到,到頭來把自己的命也一塊搭上了。

    (到這,王元膺站起來連聲附和道:“老弟你得太好了,事情就是這樣,不過您也不要老揭我這塊瘡疤,我可疼著呢!”)

    王元膺,快閉上你的鳥嘴!往事重提,也是為了你好,將來往生時也好多長個記性,同時也是為了讓大家引以為鑒;再當初你要是和老唐同誌多些心與心的溝通,有資本也不一定非得顯擺出來,咱心裝著就好,否則怎會弄得後來死磕,使傷害成了常態呢?

    (王元膺無語,又一次氣呼呼地坐下了)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前蜀風雲(十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前蜀風雲(十三)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