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蜀春夢(五)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後蜀春夢(五)

    【後蜀建國】

    話當初在時而朝廷,時而東川的雷霆重擊下,西川上空是一時烏雲密布,雷電交錯,狂風大作,八十一道驚雷撕裂地,四十九道閃電鏗鏘逼人。緊接著是迅猛的暴雨傾瀉而至,咆哮的山洪瞬間爆發。

    但轉眼間,經過孟知祥的金雞初啼,試牛刀,競然是雲開霧散,驚雷沉寂,雨後初睛。

    俗話︰“紅花還得綠葉襯”,當董璋這位孟知祥曾經的合夥人賣力地把其作為當紅“二貨”醜角的戲份給演完,然後就一邊稍息去了,下麵就該隆重推出孟知祥這位當打功夫明星了。

    孟知祥稱雄了兩川,興奮之餘,為了更好地凸顯一下自已的光輝形像,雖然公事繁忙,累得上炕都費勁,但還是決定到梓州去顯擺顯擺。

    這次能滅東川強敵,作為領軍人物的趙廷隱的功勞最大,按道理戰後的論功行賞,他最有話語權。

    但守遂州的李仁罕卻嫉妒起趙廷隱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不就是圖個得瑟兒嗎?而這風頭偏偏讓資曆比自己淺得多的姓趙的處處給占了,紅眼之下他當著眾人的麵辱罵趙廷隱,趙廷隱火爆脾氣,哪忍得住,兩人一時是口角相爭。

    孟知祥在梓州慰問完軍隊後,準備回成都,東川重地,必須找個得力的心腹駐守。想在李仁罕和趙廷隱中間選一個,這倆人雖對孟知祥是一打一的忠誠,但二人的關係卻形同水火,誰不想有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呀?

    雖然孟知祥也曾輪番給倆人上了政治課,大講了一通顧全蜀國大義,放棄我,保全大我的大道理,但倆人均是油鹽不進,最後弄得連孟知祥也一時沒了主意,隻好把皮球踢給了身旁的跟班李昊,轉臉問他:“你看他們誰更合適守東川?”

    李昊知道李仁罕和趙廷隱都對東川誌在必得,得罪哪一個今後都會吃不了兜著走,幹脆和稀泥:“兩將軍都有意守東川,留下一個,另一個必然鳥火。還不如主公自領東川,另外安排兩將軍。”

    孟知祥的主要工作打算是負責兩川的全盤工作,當然不可能把精力放在東川上,想來想去還是折衷一下吧,留下趙廷隱,讓李昊主政梓州,李仁罕回遂州。李昊可不想留在二人中間受夾板氣,硬是賴在孟知祥身邊回了成都。

    孟知祥這樣的安排很不好,李仁罕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肯定不服,果然,李仁罕連給孟知祥寫了七封信,大意:“東川重地,不宜輕授他人,請主公自任,不然眾人必不服某些人。”趙廷隱也來信自辯:“廷隱仆才,本不敢奢望東川,都是李仁罕逼出來的。”

    孟知祥簡直頭都大了,為了不至於讓二人刀兵相見,隻好委屈趙廷隱,在閬州設保寧軍,以趙廷隱為節度,孟知祥隻能代理東川軍政。趙廷隱對此極為不滿,甚至要找李仁罕練練,誰的本事大誰就去東川。李昊苦苦相勸,要趙廷隱以大局為重,不要給主公添麻煩了。趙廷隱好歹也要給孟知祥個麵子,就此作罷。

    孟知祥占領東川後,朝廷見既成事實,也就默認了,並派了李存瑰作為特使前來撫慰交好。

    李返回後,奉上孟知祥關於授予蜀王的榮譽稱號(爵位)和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張業、李肇為節度使,刺史以下領導幹部的任命權的請示報(表文),以及福慶長公主的死訊。

    9年(長興四年)二月,唐明宗為福慶長公主發喪,並任命孟知祥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劍南東西兩川節度使,蜀王,任命趙季良五人為節度使。

    不久,潞王李從珂與唐閔帝爭奪帝位,後唐內亂,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武定軍節度使孫漢韶甩了後唐的臉子,歸附了後蜀。

    後來契丹滅後晉時,秦(今甘肅秦安北)、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三州歸附後蜀。後蜀又攻取了鳳州(今陝西鳳縣)。

    應順元年(公元94年),孟知祥在成都即皇帝位,改元明德,國號大蜀,史稱後蜀。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疆土和前蜀相同,孟知祥同誌也光榮地被後代曆史學家們評為了五代這個亂世為數不多的“創業之星”之一。

    孟知祥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他豪邁地對著蒼大聲嘶喊著:“現在我可以,在我不屈不撓的努力下,終於在這個亂世中建立了一個空前強大的蜀國,我的功績可昭日月,浩蕩環宇,堪與史上那些英明神武的聖主們比肩。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蜀春夢(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後蜀春夢(五)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