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亡(二十九)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小說2016 本章:吳興亡(二十九)

    【守成有餘的李】

    李在吳國(又名大齊),李代楊後史上又稱南唐執政的時候,北方已經成為了那位認賊作父兒皇帝石敬瑭的下,南唐和晉朝的關係不算很好,但也沒有發生過重大武裝衝突。

    除了昇元四年(公元940年)六月,晉朝的安州(今湖北安陸)節度使李金全因不接受石敬瑭讓前橫海軍節度使馬全節代替自己的詔命,背叛了石敬瑭,投降南唐外。

    李一向瞧不起抱著契丹大腿的石敬瑭,趁這個機會,也想試試石敬瑭的水深,就派兵接應李金全。

    石敬瑭認為李是擾亂他的幹部交流,嚴重點是幹涉他國內政,於是派新官上任正想燒三把火的馬全節南下攻唐。

    在安陸這地方雙方幹了一仗,南方的個子敵不過北方的驃悍大漢,後晉軍以完敗南唐軍圓滿收官,並活捉了南唐鄂州屯營使李承裕。

    這回李的臉是丟大了,不過石敬瑭“寬厚”,沒有太難為李,息事寧人,見好就收。將南唐俘虜全部釋放了,沒有讓李太下不了台。

    李萬萬沒想到姓石的身上還帶刺,自吃了敗仗後,不敢再瞧中原,隻好收起了野心。

    李這一生中親眼目了眾多軍閥混戰、血流成河,隻要戰端一開,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非把對手整得家破國亡的淒慘場麵。

    所以他決心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既然外麵吃不過水,那就守住這龐大的家業傳給子孫就得了。

    這就是赤腳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怕了赤腳的原理,沒鞋的打破瓶瓶罐罐,最多還是赤腳,反正自已本來就是道地道地的無產階級;而穿鞋的就怕了,如果一折騰起來就沒個完,弄得不好不定穿鞋的不定就變成了赤腳的。

    多不劃算啊!這就是李打得蠻精的算盤。

    他沒有柴榮、李存勖的大氣魄、大手筆,隻有農經濟本分農民伯伯安生過日子、能夠溫飽就k了的思想。

    李轉而將關注點轉移到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上。

    昇元四年(公元940年),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孔聖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一若幹年前的指示精神,李在著名的風景名勝廬山白鹿洞建立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的前身“廬山國學”這所當時中華首強的高等學府,麵向中華各地招收學子、賢才來書院求學、授課,為全國各地、各個領域源源不斷輸送了無數學霸乃至領導幹部。

    要辦教育沒有銀子是萬萬不行的,而後唐恰恰是有銀子滴。

    你像契丹,動不動就亮出彎刀找人化緣些銀子來填飽肚子,“要銀沒有,那就拿命來充數!”教育辦得起來嗎?

    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睢陽書院、石鼓書院齊名,並稱為中國古代四所高等學府,到了宋代更是發展到了頂峰,李對中國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象李這樣的皇帝,有些象李嗣源,進取心明顯不足、但守成是綽綽有餘,而且隨著歲月的老去,兩鬢的逐漸斑白,青年時代的進取心也消磨的差不多了。

    李能守住江東這塊不算大也不算的地盤就很不容易了,統一大業太過遙遠,理想很豐滿,現實也很骨感,不想也罷。

    李昇生逢亂世,機緣巧合,加上過人的能力,打下這份家業,足夠兒孫們用的了。

    從李主政一刻起就開始著力培養長子李璟,先是吳國滅亡時封李璟為吳王,以唐代齊時又改封李璟為齊王,昇元四年(公元940年)八月,立長子李璟(徐景通)為皇太子,準備傳位給他。

    昇元五年(公元941年)七月,吳越國都杭州發生大火,財物燒毀無數,吳越王錢元瓘也被大火嚇的精神失常,住進了精神病院。南唐文武都勸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過了這個村可沒這個店了,趕緊兒出兵滅了吳越,擴大下地盤。

    李仰長歎後,搖搖頭:“算了吧,乘人之危非君子。”不但沒有出兵,反而送給吳越大批財物。

    李不攻吳越當然不是“不願趁人之危”,而是吳越的總體實力並沒有因為杭州的大火而受損,瘦死的駱駝照樣比馬大,當初他養父徐溫不也是拿吳越沒辦法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假如我們回到隋朝》,方便以後閱讀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吳興亡(二十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吳興亡(二十九)並對假如我們回到隋朝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