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鎮國公朱壽

類別:未分類 作者:一個大伊萬 本章:第四十二章 鎮國公朱壽

    九叔走到我們身邊,問道:“你們發現了什”我也十分好奇,美霜這話什意思

    美霜道:“剛才在金貴家中,有些話我也不好放開了,你們可記得那張三豐真人畫像中的印記”

    “哦,畫上有印記有何奇怪的”我問道,一般水墨畫都會有一些收藏人的印記和欣賞畫時發表的見解評價之類的詞句。以乾隆為例,他一生在很多古代名畫書法帖子上寫過自己的詩詞和印過自己的大印,這本無可厚非,可乾隆的詩詞書法很爛,他又自鳴得意,大印有多。所以一副好好的畫作就成了花胡哨的帖子,世人都可惜,他是農家樂審美,一旦到了乾隆手名畫書帖算是毀了一半。也是如此,諷刺的是現在誰自己的古畫是真的,入過乾隆手的,不是滿滿一篇詩詞大印的大多數是假的。

    “一般古畫有詩詞大印不稀奇,可上麵的詩詞大印卻有些奇怪。你們想,這畫是金家家傳的,理應不會轉手,所以即便有印記應該不多,假設畫畫那位道士一個,金家先祖一個,可為什會有第三個印記呢”

    “也許是金家後人覺得此畫珍貴,所以也在上麵印上自己的章”我道,這是有可能的,很多人都有這一習慣,跟著名畫,自己雖當世籍籍無名但印上章印以後從此也可以名傳千古了。現在很多名畫上都有這種不知道來曆的主人家印。

    “或許有這種可能,可是那印記卻是極為,你們可能都沒注意到。”美霜道

    “是啊,我記得隻有兩個印記啊,沒看到第三個。”我點點頭,九叔也是默認了

    “我初始也以為是年代久遠的沾汙,畢竟是黑色的,融在水墨畫中的確是不顯眼。當我聽秋臣你張真人可能是仙師道的時候,我就特意看了古畫,的確背有一劍腰別葫蘆,是仙師道的傳統打扮,就在那時我才發現旁邊居然多了一塊方形,我仔細查看一下,發現那印應該是戒指印。”

    “戒指印”

    “所謂戒指印,有這一種法,一般大印帶著不方便,所以有些人就會特意做一個戒指,上麵刻有文字,將其沾墨朝紙上一按,就會顯出主人身份來。古代,除了虎符外,有些將軍也會用戒指符,兩戒一合就可以統兵了,我猜想那方印大概就是此物”

    “你的意思就是那印記是統兵戒指符”我問道

    “這還不敢確定,但是印記的主人來頭不簡單”美霜道

    “那上麵是什名字”九叔問

    “鎮國公朱壽”

    “朱壽是誰啊”我問道,朱壽好像沒有什名氣的,聞所未聞過。

    美霜笑著道:“你平時常自己博古通今,連這位鼎鼎有名的明朝皇帝也不知道”

    “明朝有叫朱壽的皇帝嗎”我記得明朝沒有一個皇帝叫朱壽的。

    “你就別賣關子了”思雅好奇的催促道

    “這鎮國公朱壽就是正德皇帝啊”美霜道:“剛開始我也想不起這鎮國公是何許人,當聽到秋臣聊到明世宗嘉靖皇帝封張真人為清虛元妙真君的時候,我就突然想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他曾經自封為鎮國公朱壽。

    聽美霜這一,我也想起來了,這明武宗正德皇帝可是曆史上有名的玩樂皇帝。朱壽的來曆有這一個故事,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來到宣府,並決定在這營建鎮國府。為什稱“鎮國府”呢?原來武宗自封“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凡往來公文一律以威武大將軍鈞帖行之,並為自己更名為朱壽,後來又加封自己為“鎮國公”,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亙古以來,還沒有哪個皇帝自降身份向朝廷稱臣的,真是視國事朝政為兒戲。《明史·武宗本紀》他“耽樂嬉遊,昵近群,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

    雖然,正德皇帝行事荒唐,不問朝事,嬉鬧玩樂,曆史評價極差,可自從清朝滅亡以後,開始有學者給他翻案了。明史成書於清朝,滿人為能名正言順繼承大統,將明朝的各個皇帝寫的一塌糊塗,除了那個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多數皇帝都是窩囊廢物,不是蟋蟀皇帝,玩樂皇帝,修仙皇帝,就是任用宦官,東廠的殘暴皇帝,幾乎沒有一個皇帝是可以稱得上合格的,甚至幾十年不上朝的也有。

    還有一種法,正德皇帝其實是被嘉靖皇帝汙蔑的,畢竟嘉靖是白撿了一個皇帝位,不把正德寫壞些那能證明自己命所歸的。正德做了十幾年皇帝,卻沒有子嗣,死後讓藩王嘉靖得了便宜,而正德得罪過文官集團,所以文官們把汙水一道一道的往他身上潑,就像清朝的雍正,也是被文人們抹黑,要不是清朝滅亡後,鄭四王爺把皇宮內的奏折文書給學者們研究,才發現雍正每批上千份,寫數錢字,寒暑不斷,每日隻睡四個時,人們都以為他也是昏君呢

    正德在世時做了很多荒唐事,真假不知道,其中遊龍戲鳳的故事最為人所知,都寫成戲文了,不知道是不是文人們埋汰正德皇帝。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空穴來風,必有其因,沒有事實做依據,有些事了人們也不信的。比如建造豹房,還有正德常年微服出巡。

    道,鎮國公朱壽還有一個故事,蒙古人被驅逐漠北,到了正德年間又開始襲擾邊境,傳有一個王子,具體來曆不明,殺害掠奪了許多百姓。正德崇拜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的豪情,於是也發誓要禦駕親征,但是文官們不肯,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也才過去幾十年,紛紛以死相諫,正德皇帝拗不過這群文人,隻得作罷,誰知他又偷偷出了皇宮,來到了邊城,向守將亮出了身份,可把守將嚇的不輕,急忙向朝廷匯報。朝中大臣心急如焚,可又請不動這位頑皮皇帝。正德皇帝自封鎮國公,改名朱壽,率邊軍與蒙古王子數戰,邊將驚歎於皇帝兵馬嫻熟,指揮得當,第一次帶兵就遠勝他們這群老將。那蒙古王子也奇怪怎明軍變得如此厲害,邊問身邊人那新將朱壽何許人,當然蒙古人也不知道,隻來了一個年輕男子。當然正德改名朱壽或許就有此意,若真為蒙古人知道皇帝親征的事,可能就集齊全部蒙古大軍攻打鎮國府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避開此地,因為皇帝帶的兵一定是最為精銳的。

    兩個人惺惺相惜,都佩服對方的才能,最終在應州一決雌雄。當然正德皇帝是大勝而歸。明武宗的名諱就是由此而來,正德皇帝擔得起武字的評價。

    不過《武宗實錄》載:“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應州大捷,明軍五萬,蒙古軍四萬,整整廝殺了一,而正德皇帝還興致勃勃對文臣自己親手殺死了一位蒙古兵,怎可能就死這些人,十萬人連踩踏而死不會隻這個數,況且。史書上還寫著蒙古王子經此一役,數年未敢再犯邊界,邊界州府安定了許多年。想一下就該知道,那一場大戰一定是給蒙古人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可文人寫書時卻是一副輕描淡寫死了十六人,也有人是用春秋筆法埋汰正德皇帝,這十六人指的是十分之六,這樣一想就解釋通了。

    如此一分析,這正德皇帝倒不是一個嬉鬧玩樂,不問朝事的皇帝

    “恩,很多學者都也是認為正德不是昏庸之主。雖然行事荒誕不經,可曆史書卻未能抹去其滅太監劉瑾造反,給百姓賑災免賦,禦敵於外的功績。如果真是昏庸無能怎會有這種魄力和才能。想必是文官們自己被正德皇帝削弱了權力有些不爽他,故意把他寫成荒誕之人吧”

    “美霜,你的意思是正德皇帝曾經到過這,找過桃花源,看到金家那副古畫像,了解到張真人的蹤跡,就偷偷在畫中留下自己的鎮國公印記”我問道

    “也是懷疑,假設這桃花源遺址真是明朝那個龍穴寶庫所在,當年劉伯溫為鑄寶庫無意間發現了桃花源遺跡,因為桃花源極為秘密,許多人都能找到,所以他就用舊地造新庫,正德皇帝無論其是找長生不老還是朱家龍脈寶庫,最終找到了此處,在借宿金家時留下的行蹤”美霜出自己的見解,如果那副古畫的印記是真的,那多少有這種可能。

    “恩,我記得正德皇帝崇尚的佛家啊,沒聽他是道家信徒,我估計應該就是找龍脈寶庫可能性多一些”九叔想了想也出自己的推斷,的確,史書中的確記載正德皇帝跟很多西域番僧交往的記錄。正德喜好宗教靈異,怪力亂神,故此廣納得道高僧,為此修建了許多廟宇,他精通佛教經典和梵語,尤其是藏傳佛教,為此還重用了星吉班丹,羅竹班卓、喇嘛乩竹,三竹拾刺等藏僧,甚至自稱為“大慶法王西覺道圓明自在大定豐盛佛”,命禮部為之鑄造金印,兼給浩命,並以皇帝和大慶法王的雙重名義簽署詔浩救令。這些都是史書明文記載的,有據可查。但是從未聽他跟道教有什瓜葛。但仔細一想,明朝皇帝幾乎把當時最好的道家人囊括皇室,尋常人怕是司空見慣了,所以並不在意這些道家項目,所以就沒記了。有這種可能,但也隻是猜測了。

    “不過,後來的嘉靖皇帝卻十分沉迷於修仙,幾十年沒怎上朝,連大臣與太子都很少看見他的麵,想來朱家是有信奉道家的傳統。”我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明朝之旅》,方便以後閱讀我的明朝之旅第四十二章 鎮國公朱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明朝之旅第四十二章 鎮國公朱壽並對我的明朝之旅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