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政策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039章 政策

      第1039章 政策

      葉赫部的東西兩城,其實離開原並不算太遠,大致就在後世四平市西南不遠處(四平市鐵東區葉赫鎮)。

      西城原稱“夜黑寨”,因修築時間比東城早,又位於葉赫河之西岸,故稱老城或西城。為葉赫部褚孔革及其子孫清佳砮所居。始建於嘉靖十三年,後經清佳砮擴建加固,乃成葉赫象征之一。此城有外城和內城之分,外城三麵依山,一麵臨水,平麵呈橢圓形。城垣以土石堆築,高一丈餘,周長約千丈。辟東、西二門,城內地勢平坦。

      東城原稱“台柱寨”,因修築時間比西城晚,又位於葉赫河東岸,故稱新城或東城。為葉赫部褚孔革長子台柱(又稱台杵或太楚),次子台坦柱及其子孫楊吉砮等人所居。始建於嘉靖二十五年,也是經楊吉砮所擴建加固,乃成今日模樣。此城也有內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麵環水,一麵靠山,平麵呈圓角方形,城垣為土石堆築,周長千丈有餘,略大於西城。

      這一日東西兩城皆是大軍齊聚,兩位貝勒各點起一千精騎,帶著部分親信和兒子聚兵一處,耀武揚威地打起旗幟南下,準備經北關入明境,與大明遼東巡撫高務實商議新形勢下的開原馬市互市問題。

      所謂北關,其實就是商監府城,又稱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為葉赫部老貝勒褚孔革第三子尼雅尼雅喀所建。為尼雅尼雅喀及其子孫延柱、南太等人所居。因靠近大明的鎮北關,故明人稱其為“北關”。

      此城之所以建立,是為遠居鬆花江、黑龍江和圖門江流域的女真諸部至開原馬市榷場提供驛館和中介,從中“獲居停主人”之利,故稱商監府城。

      明初,在遼東最早設立的馬市有廣寧馬市(義縣團山堡)、開原鎮北關女真馬市、開原廣順關女真馬市、開原新安關達達馬市、撫順馬市(撫順城東)。

      到了後期,又設寬甸馬市、愛陽馬市(鳳城)、清河馬市(開原後施家堡)。

      在這遼東八馬市中,僅開原便占其四。其中,又以鎮北關、廣順關、新安關三馬市規模最大,號稱遼北“三關三市”。

      由此也可以說,開原馬市是有明一朝遼東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邊貿市場。

      原曆史上葉赫、哈達、建州,為什能快速發展?主要就是得利於開原的三關三市,高務實此來打著視察兵備和馬市的名義,其實也不是單單隻是說說,他的確對開原馬市有著一些思考。

      開原馬市的創設時間並不是相同的,其中鎮北關馬市創建於永樂四年、新安關馬市是成化二年、廣順關馬市為成化十五年、而清河關馬市則創建於萬曆初年。此外,開原城南門外市場始於成化二年。

      “市場”是現代經濟用語,但這兩個字則是古已有之,在古代,物品交易稱市,交易之地稱場。因此往往在“市”之前還冠以某物品名,如開原馬市,撫順木市等。

      大明的馬市,按例是由官府控製,管理很嚴。山東布政司、按察司(這個之前說過,遼東行政隸屬山東)、開原兵備道等,都派官親臨監督。

      市易規定,不許攜帶武器,“隻將馬匹並主產貨物,赴彼處委官驗收入境”。馬市必須按規定時日開市。

      最初的規定是,“開原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開一次”。後又規定,“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開兩次”。入市者,如持有大明官府簽發的“敕書”,就會得到馬市官員的

      “通關優待”。

      與宣大一樣,馬市雖然都是官府控製的,但卻也分為官市和私市兩種。明廷收購軍馬的市場,稱為官市;各邊民與漢人的民間交易,則稱私市。

      其交易的商品,來自女真的有馬匹、鹿茸、貂皮、人參等產品;來自漢族地區的那就多了,其中尤以鐵製農具等生產資料和各類生活用品為最。

      開原地區的馬市,由設在開原城的馬市公署負責管理及征稅;軍方的衛、所,負責維持市場周邊秩序。

      開市初期,以物易物,後來逐漸施行貨幣交易,貨幣以大明的銅錢為主,但也包括直接使用白銀。

      一直以來,女真族參加馬市貿易的,不僅有葉赫、哈達、烏拉、輝發等部,還有黑龍江、鬆花江、圖們江一帶的少數民族。早年時,建州女真也到這入市,後來因為新辟他處,這才使開原專門做海西四部的生意。

      好吧,蒙古其實也有,隻是官府不承認,或者說很多時候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蒙古人打著女真的旗號在開原交易。

      實際上蒙古雖然遊牧,但緊鄰大明的地區,也都有程度不等的農耕傾向,不僅需要犁鏵等農具,還需要棉布、鹽、鐵鍋等生活資料。而最關鍵的是,他們生產的牛、馬、羊、皮革等物又無處推銷,所以他們也非常需要大明在開原西境開關貿易。

      這一次煖兔、恍惚太之所以插手葉赫與哈達之間的戰爭,就和馬市貿易有著非常直接的聯係。

      這個聯係的關鍵點,在於當前敕書的分配不合理。

      本來按照早前的規定,海西女真共占有敕書999道,建州女真占有敕書500道。

      然而,王台在哈達稱“萬汗”時,光是哈達一部,就占有敕書約700道——這是什意思?“天下三分有其二”嗎?幾乎就要開始吃獨食了!

      葉赫部的實力此時已經不比哈達弱,但葉赫隻有一百多道敕書,這怎能忍?換了誰取代清佳砮和楊吉砮,都不得不和哈達部大打出手不是?

      但這隻是葉赫與哈達必然開打的原因,還沒有把蒙古人插手的原因說清楚。

      蒙古人為什要介入這檔子事?打開地圖一看就知道:葉赫部正巧介於蒙古與哈達的中間,把他們給分開了,所以蒙古人想要通過取得哈達部的同意,使用哈達部的敕書與大明進行馬市交易是很困難的,蒙古人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走葉赫部的“門路”。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039章 政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039章 政策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