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335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

      第1335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

      官場上欲掀起大的動作,很少有像高務實上《取用疏》那般,以大臣身份直接上疏言事而起。

      心學派兩位閣老的計議雖定,但行動必按照慣例,先找科道言官上疏,看看皇帝的反應,再視情況發動更高一些的官員上疏議論,而後逐級提高層次,最後再由閣老們一錘定音,所以這其中得有個過程。

      但北察南察都不會因此暫停,所以兩地考察的各項事務還是在順利推進。

      北察雖以楊巍掛帥,但由顧憲成為實際主管。楊巍受了高務實的暗示,刻意低調,於是京察準備工作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考語、訪中的訪工作,就完全是顧憲成一手操辦了。

      考語就是各部衙堂上官對下屬官員的考評,這是京察中占比很大的一個項目,不過這個項目一般在訪之後進行,所以暫時無涉,容後再說。(這其中要經過至少一兩個月。)

      所謂訪,是指考察之前吏部將寫有應查官員姓名的訪冊發送給其他在京的言官,由具有風聞之責的言官對自己所了解的應考人員給出評價,或指明其不法事跡的一種行為。

      其目的有二:一是在京察的準備階段博采眾聞,“據以考察”,以期盡量保證京察的公正客觀;二是在京察的拾遺階段,科道官可根據其他官員所寫的考語,對黜斥未盡之人進行論劾,避免不職官員繼續留任。

      如原曆史上萬曆二十一年京察時,“虞淳熙等三人,吏、兵二部司屬,而訪單有議,科道據以糾拾”,即是據訪單以糾拾之例。

      訪的具體方式,一貫是通過訪單的形式來進行,《明史》稱:“訪單者,吏部當察時,公論以定賢否,廷臣因得書所聞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實,然間有因以中所惡者”。

      通俗的說,訪單即是一張開列了應考官員姓名的調查表,由指定的官員(多為言官)查看並填注自己所熟識或風聞的官員行實,並且反饋給吏部,以佐考察。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訪單逐漸完備,演變為訪冊。故在明人的記、文、奏疏之中,常將訪單、訪冊混用。

      根據原曆史上萬曆二十一年雖作為考功郎中但實負京察之責的趙南星在論及訪冊問題時所說(原文挺長,就不引用了),大概有這些重點:

      其一,訪單並非明廷法定的京察產物,而是吏部為了考察方便,以及彰顯京察的公正而行的權宜之計;其二、訪單出現的確切時間己難查知,但可以確定在隆慶以前便已經出現;其三,訪單發放伊始,接單人並不廣泛,接到訪單的僅止掌科、掌河南道二臣而已,然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接單人群逐漸擴大;其四,訪單的內容僅是對應考官員姓名的羅列;其五,訪單實為訪冊之雛形。

      至此時萬曆時期,訪冊己經成為考察中的“舊規”,故萬曆時期的屢次考察皆使用訪冊。

      訪冊的製作需經過構思、刻板、裝訂三個步驟,皆由吏部委官完成,具體情況本書不做詳述。

      訪冊成型之後,便由吏部派人交送至掌吏科及掌河南道二臣。“訪冊係(考功)司官自送”,吏科都給事中和掌河南道禦史在接到吏部送達的訪冊後,便分頭發放訪冊,耗時約一兩個月左右。從其進行時間來說,與言官的陳言及論劾並行不悖。

      訪冊中開列的官員眾多,《吏部職掌》對其進行了詳細的開列,援引如下:

      本(吏)部戶部,除倉場大使等官外,將所屬各官造冊。

      禮、刑、工三部,將所屬各官造冊。

      兵部,除五府所屬衛所並收糧經曆等官外,將所屬各官,會上值親軍、錦衣等衛所經曆,五城兵馬指揮,武學教官等官造冊。

      都察院將各道、經曆、司等宮造冊。

      總督倉場衙門將管倉、收糧經曆並庫場大使、副使等官造冊。

      劄付太常、太仆、光祿、鴻妒四寺,上林苑監,將五品以下堂官並所屬各官造冊。

      劄付順天府將本府五品以下堂官及所屬大小衙門等官造冊,仍令該府轉行。

      通政司、尚寶司、六科、中書科等衙門造冊。

      訪冊的發放對象主要是言官,而吏部司官有時也會接受訪單,承擔訪之責。此外部分高級官員,如閣臣和台長(都察院堂上官)也會收到訪冊。但不同的官員收到的訪冊內容及接收時間皆有不同。

      據趙南星言:“訪冊不列司官之名;至十月中送閣臣、都察院堂上官。大訪冊係堂官所送,始列四司之名。非特科道訪冊不列司官之明,即臣等堂上官之於司官,亦不令其互訪,惟臨時親定其去留耳。”

      可見訪冊還有區別,有所謂的科道訪冊,還有所謂的大訪冊。科道訪冊之內不開載吏部屬員之名,而送至閣臣、台長的大訪冊中則有吏部屬官之名;且科道官較早接到訪單,而閣臣、院臣接單時間則稍晚。

      此外,負責訪冊發送的官員品級,根據接收訪單對象的不同,也會存在差異。負責給閣臣、台長送冊的官員,由吏部的堂官親自擔任;而給言官送冊的官員,則僅需考功司的官員及掌吏科臣、掌河南道臣即可。

      訪單發放後的主要工作皆由河南道接手。故原曆史上曾掌河南道禦史的湯兆京曾說:“一切訪、收單、會單俱臣職掌”。

      訪單發送到言官手中後,訪隨即開始。通常方式是“采輿論於通國”,即風聞各處言論並加以斟酌。

      訪結束後,言官便結合訪的內容來填寫訪單,謂之開單。“倘單開有據,訪相同,雖部院不敢枉縱人”。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335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335章 南察風波(七)遼東插曲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