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1章 朝歸倭附(圓二)備受關注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961章 朝歸倭附(圓二)備受關注

      第1961章 朝歸倭附(圓二)備受關注

      高務實即將回京述職,這自然是當前朝臣們最為關心的政治動向,因為他這次回京非比普通述職,而是同時身負著援朝之戰凱旋、推動朝鮮內附、謀劃對倭出兵三件大事的,其一舉一動就更加引人注目了。

      各方勢力對此都十分關心。皇帝方麵不必說了,光是一個朝鮮內附就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討論,包括朝鮮王、朝鮮朝臣的安排,朝鮮內附後的行政與軍事製度設置,朝鮮的戰後重建如何著手且錢從哪來,參與援朝作戰的各部如何賞賜等等。

      另外,上麵說的“各部”也不隻是說明軍各部,其他如蒙古的土默特、鄂爾多斯與嫩科爾沁三部,女真的如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葉赫部、哈達部、烏拉部以及一些小部落等等,他們也都是隨征出兵的,戰事獲勝之後當然也要給予相應的賞賜。

      這些事情幾乎都是很容易出現爭議的,因為歸根結底每一項都涉及到實打實的銀子——既然跟錢有關,那當然就必須有高務實這位財神爺在場,此時的討論才有意義。否則的話,你討論半天好不容易有個結論出來,結果戶部兩個字就給你頂回來了,那多沒麵子?

      你問哪兩個字?當然是……沒錢。

      雖然自從高務實掌握戶部以來,似乎很少——亦或者幹脆沒有——聽戶部直接說過“沒錢”二字,但這種事可不興假設,戶部之前沒說過那是因為沒人敢無視高務實的意見,真無視一個,看看他會不會一句“沒錢”給你把事情當場釘死。

      要不說天底下香火最好的神祇就是財神爺呢,因為往往一文錢真的能憋死一條好漢。

      朝廷也是一樣,天下大事無非錢糧。你真要是有無限的錢糧可以隨意潑灑,任你這皇帝和官員再怎浪,可能事情也壞不到要死要活的地步。

      當然,問題往往出在沒錢沒糧,而那一般來說就完犢子了。大明朝數十年前在錢糧方麵如何困窘,眼下這代官員大多都是經曆過的,當時他們一般都還不在高位,體會其實更深。

      廢話,內閣輔臣的薪俸會被拖欠嗎?被拖欠的當然都是下麵的人……何況內閣輔臣也不缺這點薪俸。就好比當初高拱因為清廉也比較窮,結果他就靠給別人寫墓誌銘之類的東西拿潤筆。

      說實話,這錢可比朝廷的俸祿賺得輕鬆多了,隻要甲方不是個十惡不赦的純粹人渣,這活兒就能接,因為隨便挑人家某個優點誇一番寫上,大把的銀子就到手了,而且因為沒寫違心之言,心毫無負罪感。

      當然啦,這活兒不僅高拱接,連高務實都接。差別隻是高拱接這種活兒是為了賺點輕鬆銀子養家糊口,而高務實接這種活兒是為了維持人脈,保持號召力,畢竟他又不缺這點錢。

      言歸正傳,當下朝廷決定大事,幾乎不管什事都少不了要問高務實的意見,因為這些年下來大家體會越來越深了,那就是甭管你有什想法,都不能和戶部的意見相左,否則無論這想法你自己覺得有多英明神武都沒用,因為施行不了。

      隻有戶部認可了,撥銀子了,那恭喜你,這件事基本上就算成了。如果不行,嗯……請戶部再撥一筆,總是能成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導致現在心學派官員們,尤其是心學派的大佬們在麵對高務實的時候越來越底氣不足。

      就好比是某種功能受到挑戰的人士逛花街柳巷,心想法很多,但如果沒人把某種藥物施舍到他們手,他們就隻能幹著急。如此,手拿著那種藥物的人就成了他們得罪不起的人——即便他們知道自己應該站在那人的對立麵,也依然很難直起腰杆。

      大明朝怎就變成這幅鳥樣了呢?他們心也常常如此憤憤不平,然而真當他們麵對高務實時,別說這些話不敢說出口了,甚至連這種心情都不敢有絲毫表達。

      試想看,因為你這位堂官得罪了高務實,結果衙門辦公經費都下不來,冬天缺炭,夏天無扇,連夥食都隻配喂狗,那下麵的人怎看你?能有幾個人鐵了心跟你走?

      所以後世有人說,一把手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能找上麵要到銀子,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今高務實就要回來了,而他在這三件事上的態度是很明確的,那問題就來到了朝中各位的身上:要不要反對?反對得了嗎?不反對會如何?

      要不要反對?嗯,最好不要,原因上麵已經分析過了。

      反對得了嗎?估計不太行,因為高務實的聖眷明擺著,而且他這多年來的一大特點就是絕對不做虧本買賣。

      推而廣之就是:高務實認為朝鮮內附是好事,那無論自己有沒有發現好在哪兒,事後高務實肯定能讓朝廷從此事中獲益匪淺,以證明這的確是好事。

      繼續征伐倭寇到底是否違背祖製,又是否是必須要做的?如果高務實說不違背,那就“不違背”吧,反正他改過的製度現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了。

      想想就知道,自從他引用“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後,“從祖意而未必遵祖製”的事情那可真是多了去了。更要命的是,這些“維新”最後都證明了確有必要,每一樣都獲益巨大。

      隨便捋一捋:驛站改革,朝廷驛站效率大為提高不說,每年還要節省一百三十萬兩銀子的巨額開銷,甚至這幾年居然還TM盈利了。整個驛站體係光是去年一年就反過來上繳戶部二十七萬兩銀子,朝中一些老臣聽說之後,幾乎是集體直呼見鬼。

      滇緬之戰,當初怎看都要大虧一筆銀子的破仗,是高務實堅持要打,並且實際上搞成了朝廷借錢打仗。結果這些年過去,回頭一看不僅借的本息全部付清,朝廷還賺了一百多萬兩,並且這錢至今還沒賺完……朝廷手還有些緬甸的金、銀、玉礦捏著。

      迄今還看不出明顯盈利的,大概就數趕走察哈爾部了。不過這主要是因為戰後投入有些大,例如重建大寧城之類的,花費都堪稱浩大。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光從現在新設的各大牧場、馬場為關內供馬及售賣牛羊的收入來看,或許就在這幾年便能“扭虧為盈”。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961章 朝歸倭附(圓二)備受關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961章 朝歸倭附(圓二)備受關注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