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2章 朝歸倭附(圓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1962章 朝歸倭附(圓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

      第1962章 朝歸倭附(圓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一)

      如果說當初申時行與王錫爵的心學派兩大佬搭配是蘇州同盟——兩人一個是蘇州太倉人,一個是蘇州長洲人,那趙誌皋與沈一貫就是浙江同盟了——這兩位一個是金華蘭溪人,一個是寧波鄞縣人,都是浙江人。

      當然,無論是應天巡撫下轄的南直隸南部的蘇州,亦或者是更往南一點點的浙江寧波與金華,都屬於“江南”這一範疇,同樣是心學派的根本重地。

      根本重地的意思並非是說這兩片地區就沒有其他學派的影響了,事實上學派這玩意兒很難嚴格按照地域區分。南榜也會出實學派的進士,北榜也會出心學派的進士,主要還是得看這位進士本人更傾向於哪一派的理論,以及他讀書時的老師和被取士時的房師、座師各自是什學派出身。

      如果隻是做個假設的話,進士甲過去的授業恩師是心學派的,但他被高務實取中,他考慮到師承關係在大明很難更改,加上跟著高務實更有前途,因此在之後成了實學派的一員……這其實就是完全可以的。

      甚至更極端一點,這位進士甲的房師是某位心學派官員,但座師是高務實,他一開始堅持隻認了房師,成為心學派的一員。然而,後來無論因為什原因,他又覺得實學派更符合他的理念,於是轉頭加入實學派……這也依舊可行。

      當然,換老師可比一般的改換門庭所麵臨的社會壓力更大,大概率會被士林唾棄,這就是另一回事了,以上隻是打個比方,不考慮實際操作性的那種。

      總之,官員信奉某個學派是與拜師不同的,前者可以隨便換,後者一般而言是一個頭磕下去,這輩子就別考慮出門了。因為,“出門”的後果可能和天主教徒吃了教宗陛下的“破門令”差不多,心理承受能力差點的話,沒準就會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趙誌皋與沈一貫當然不用考慮這些,他們的心學派信仰還是很堅固的,再說都到他們這個地位了,船太大,調頭自然也難。隻不過,現實當前,信仰並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兩人如今四目相對,都有些不知從何說起。

      默然良久,茶盞見底。

      趙誌皋作為地主,不得不苦笑著開口了:“蛟門兄,你若是喜歡我家的茶,一會兒我讓管家包幾斤給你帶去可好?”

      “濲陽兄真會說笑,小弟好歹是鄞縣人,托寧波港之福,什好茶見不著?”沈一貫老臉扯出一個不如不笑的難看笑容:“眼下局勢越發不堪了,心學一門若在朝中再無振興,隻怕將來連民間基業都保不住呀,濲陽兄你就不著急?”

      “我著急有什用呢?”趙誌皋一攤手:“朝鮮這仗原本看來應該不難,誰知道李如鬆在碧蹄館稍受小挫便止步不前,結果仍是鬧得高日新親自前往……

      他這二十年縱橫南北,就沒打過敗仗,這一去自然就是眼下這般情形了。我著急?我著急難道就能把他頂掉,和皇上說讓我去統兵一戰?”

      閣老親自去統兵一戰不是不可行,高務實自己也是閣老嘛,但大明朝一般而言還真不至於讓閣老親自去統兵,通常能有個兵部尚書或者掛兵部尚書銜的大臣去,也就頂了天了。

      至於高務實,他是個例外,原因主要還是他此前的戰功太多太大,已經樹立了足夠的威望,一到有方麵大戰進展不順,皇帝乃至於整個朝廷首先想到的就是讓高務實出馬。而且,高務實本人也不排斥。

      閣老級的重臣不排斥領兵,這一點其實比較少見。在大明朝,一般人做到閣老都會自矜身份,往往不屑於去帶兵,和那些滿身臭汗的丘八混跡到一塊兒。然而,高務實似乎從來沒有這種文臣常見的心態,反而隻要有機會,他就願意領軍出征,一點也不怕“玷汙”了自己六首狀元、翰林文魁的清貴出身。

      沈一貫不去糾結這些,隻是說道:“他要出征自是攔不住的,我也的確不可能代替,不過事情既然發展到了這一步,若是再不加以限製,讓他如傳言那般繼續用兵倭國,我擔心將來天下各鎮眼中,便會真的隻有高務實一人……屆時,心學一脈可就徹徹底底無法在兵事上說個一二三四了。”

      趙誌皋卻沒有接這個茬,反而沉吟道:“蛟門兄,我近來時常在想,天底下的仗終歸是要打完的,而高日新如今的戰功已經足夠顯赫,所謂安南、定北、鎮西、征東,真是四麵八方都打了一遍,可是將來呢?難道還能一直有仗打嗎?有道是國雖大,好戰必亡,皇上也不能一直就這打下去吧?”

      沈一貫皺眉道:“濲陽兄,咱們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將來一定沒有仗能繼續打這件事上啊。你看,朝鮮這一戰此前誰能料到?

      那個平秀吉自己莫名其妙的跳出來,好好的日本國王不安生做著,偏要對朝鮮動武,這才鬧出了這檔子事。至於說將來就一定不會再有仗打了,我看這也難說。

      濲陽兄,別的先不論,我就問你,察哈爾餘部那些人,這幾年不是一直都有消息說他們已經在西域站穩了腳跟?

      察哈爾與我大明真可謂世仇,如今他們老巢被奪,不得已遠走高飛,但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今日可走,明日能回。他們在西域既然站穩了,想要殺回來又有何難?這幾年西北邊防壓力日增,誰知道哪天又可能出現戰事?”

      “那不同。”趙誌皋大搖其頭,說道:“自伐元大勝以來,察哈爾部已經元氣大傷,如今雖然在西域站穩,但實力必然不如當年。如此,說他們可能對西北邊防產生一些影響是沒錯,但要說能形成偌大威脅,我看卻也不至於。

      既然威脅談不上太大,無非隻是邊關摩擦,那高日新就不可能再來一次西征,甚至還是跑得更遠的西征。

      再說了,當時西征寧夏,即便高日新打得那快,最後算起來也花了許多銀子……那西征西域卻要花多少?我看隻要陝西行都司並無顛覆之危,以高日新如今的身份,就不可能再親自領兵。”

      趙誌皋這提到的陝西行都司,其實轄區根本不是陝西,而是後世的甘肅。趙誌皋的意思則是,除非甘肅有可能整個丟掉,否則以下程度的邊患根本輪不到高務實親自出馬。

      甘肅可能整體丟掉嗎?幾乎不可能。

      現在的明軍已經不是三十年前的明軍了,雖然從西北的在冊兵力來看,這三十年下來也並沒有什變化,但事實上原先的缺額、冒充等現象早已得到較好的控製。如今大明在陝西三邊和甘肅地區至少有十幾萬大軍,訓練程度、裝備水平也都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種情況下,“實力大衰”的察哈爾部頂多也就能找機會打打秋風,能成功劫掠幾個邊境的塢堡就算是撿了大便宜了,從能力上說隻是纖芥之疾,談何威脅整個甘肅?

      總之說來說去,趙誌皋的看法是今後不太可能發生必須由高務實親自統兵的大戰了,而沈一貫則認為不能寄希望於此,否則心學派始終處於被動一方。

      為此,沈一貫搖頭道:“就算察哈爾餘部鬧騰不起來,或者說能力有限,鬧不出足夠大的風波,但誰能保證高日新自己就不會主動挑事?”

      “主動挑事?”趙誌皋一時沒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沒錯。”沈一貫點頭道:“察哈爾餘部或許隻能小打小鬧了,但高日新若是認為有必要,他完全可以主動出擊啊。

      濲陽兄,我連理由都幫他想好了,就說要除惡務盡,應該盡滅蒙元朝廷的殘餘勢力,故要親征西域,徹底將察哈爾餘部消滅幹淨,還西北一個太平盛世……如此,濲陽兄認為皇上會拒絕嗎?”

      可能是大明的文臣的確大多不會考慮主動出擊這種事,趙誌皋猛然一聽這樣的假設,不免有些語塞。因為他也知道,如果高務實真的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皇上那邊多半是不會拒絕的。

      眼看著話題陷入了死局,趙誌皋隻好承認道:“往北用兵,往西用兵,這是太祖皇帝遺願所允之舉,是在不征之國規定之外的舉動,皇上自然不會反對。”

      沈一貫以為說服了趙誌皋,當時就要開口,誰知道趙誌皋的話並沒有說完,此刻已經繼續道:“然則出兵西北不同於以往,其糧草補給之轉運,將會比此前任何一戰都難上數倍……

      蛟門兄,進軍西北最大的麻煩從來不在於兵力,而是在於後勤。陝西行都司(甘肅)連自己都養不活,還需要臨近的陝西三邊和川北個別府縣每年提供一些糧草,也就是所謂的協餉,那如果真要遠征西北,就隻能將帥帳設在陝西。

      陝西離西域有多遠?就按照固原鎮來算吧,其離西域足足兩千,一路上還大多都是戈壁荒沙,據說很多路段走上兩三百連個鬼影子都見不著,這要如何行軍,又要準備多少糧草才夠途中消耗?到了西域之後又能繼續吃幾天?

      雖說戶部是高日新自己管的,但其實也正因如此,他一定會好好算這筆賬,絕不會輕易出兵遠征兩千之外。這種仗若是打贏了,那也就還罷了,若是萬一……不說打敗吧,就算隻是打得不順,則每多打一日,朝廷都要花費巨資。高日新自己便是地官,怎會允許這樣浪費銀子?

      另外就是,高日新伐元獲勝就已經大勝過一次察哈爾,將來再盯著察哈爾餘部打,也不會獲得更大的軍功,那高日新為什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這番話其實挺實際的,無論是他提到的哪一項要素,都是合情合理的懷疑。

      比如他說西征西域難在後勤,這一條就非常現實而且看得極準。原曆史上左宗棠左公收複新疆,最大的困難除了政治上的鬥爭之外,就數後勤了。

      正如此時趙誌皋所言,明朝時期的甘肅發展很差,當地駐軍如果隻能靠著本地的餘糧過活,那至少得餓死一半,所以出征的大本營甚至都很難放在甘肅,而隻能退而求其次的放在陝西,如他所言在固原——這是陝西西部的重鎮。

      而固原到西域足有兩千之遙,途中多是黃沙戈壁,如果是全部用騎兵跑過去也還罷了,至少可以繞道更北的蒙古草原——就像察哈爾部遁去的軌跡一樣。但隻要是想動用步、炮等軍,就隻能強行征集大量糧草、牲畜(大多需要駱駝),這得花多少錢?

      左公收複新疆,一開始做的計劃是需要一千萬兩,後來實際上還不止花這多錢。另外還要知道,左公做這件事時,新疆大部分還在清廷手中,還能在當地提供一些補給。

      倘若高務實要遠征西域,則原地補充幾乎毫無可行性,全部都要依賴這長達兩千的後勤線補給,花費隻能更多更多。

      另外,韃清與大明在對西域的認識上還有區別,韃清朝廷之所以最後能認可左公的意見,是因為他在給慈禧的奏折中提到的三點,這其中的前兩點是清廷很敏感而大明朝廷沒有切身體會的:

      當時左公說,一,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之地,乾隆時又力排眾議收複新疆,乾隆的卓見不能否定;二,新疆是中國內地的屏障,新疆丟失,則蒙古、甘肅、青海不穩,接著威脅中原,甚至北京。

      大明首先沒有一位“乾隆”,從老早起就沒有直接統治西域,所以沒有“祖宗遺留問題”。而甘肅、青海守了兩百年,似乎也沒有麵臨過特別巨大的危機,與清廷時麵對沙俄的強大威脅不可同日而語。至於說西域還能影響北京,那在大明看來就更加不至於了。

      趙誌皋這番話說出來,沈一貫無從反駁,畢竟在他看來也覺得遠征西域不僅不必要,而且開銷太大、收益太低,應該不會是高務實的選擇才對。

      既然如此,他便話從遙遠的將來轉回當前,說道:“遠征西域之事暫且不論,就說如今他要繼續征伐倭國之事吧……濲陽兄覺得此事有哪些影響,我心學一派是否應該反對?”

      趙誌皋偏偏不肯搶先表態,而是反問道:“蛟門兄意下如何?”

      “我自是反對的。”沈一貫擺手道:“他是戶部地官,隻要他拿得出銀子,我們很難在朝廷花銷上表示反對,但日本位列太祖皇帝不征之國其中,這總是事實吧?”

      “這的確是事實,可是……”趙誌皋斟酌道:“高日新既然敢提出這樣的建議,可見他認為這一條也和從前許多祖製一樣,是可以繞過去的。

      比如說,太祖之所以立下不征之國,是因為太祖認為他們對我中國沒有威脅,隻是擔心後世子孫自視富強,以征伐為兒戲,陷入‘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危險當中。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1962章 朝歸倭附(圓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1962章 朝歸倭附(圓三)待他一手遮天(二合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