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幸南京(一)

類別:恐怖靈異 作者:雲無風 本章:第291章 幸南京(一)

    晉爵的聖旨已然宣下,按大明慣例,隻要不是“過賞”,臣子一般不必也不會辭讓。高務實前次封爵南寧候時之所以辭讓過一番,那是因為皇帝要以他文臣的身份來封爵,而這種事確屬罕見。

    這一次就不同了,他作為文臣封爵的地位已經穩固,此番不過是簡單晉爵,哪怕是一下子晉到最高的公爵爵位,也不必再行辭讓。因此,高務實平靜地選擇了領旨謝恩。

    不過事情到此並不算完,這道詔書真正的重點在於說明了給高務實晉爵的理由,而對於“晉封高務實為靖國公”之後的事情並未說明,所以在場眾官都知道,接下去必然還有一道聖旨來明確其他重要事項。

    什事項呢?這就要說說大明朝的爵位製度了。

    大明朝的爵位按照身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宗室爵位,一類是功臣外戚爵位。

    宗室爵位較為複雜,按照親疏遠近分為親王(含世子、世孫)、郡王(含世子、長孫)、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等。不過,由於宗室爵位與當前事件無關,此番不多介紹,主要說說功臣外戚的爵位。

    功臣外戚爵位相對簡單,隻有公、侯、伯三個等級,不過它也有稍微複雜的一麵,即功臣爵位的封號又分四等。

    明製,封爵必須是有輔佐社稷之功,或者是重大軍功。所封爵位的封號,必須由皇帝下詔降旨。

    大明的爵位本來一開始也跟之前各代一樣,大抵分為公侯伯子男。但後來為了體現爵位的珍稀與尊貴,卻又把子爵、男爵去掉,隻留下公、侯、伯三個等級。

    高務實當年封爵南寧候之所以比較震撼,一來是因為他屬於文官封爵,除了開國時期之外實屬罕見,二來則是因為他跳過了伯爵一級,直接上來就是一個侯爵。即便他的功勞在當時來看也確實配得上侯爵,但因為極其罕有,難免讓人吃驚。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功臣封爵會發給鐵券,鐵券上要表明功臣的基本身份、基本封號。所謂身份,主要是區分文臣還是武臣,武臣的鐵券上通常寫為“XXXX宣力武臣”,文臣則寫為“XXXX守正文臣”。

    鐵券上麵還要寫明封號,而封號又分四個等級:第一等是跟著朱元璋起兵開國的元勳,稱為“開國輔運推誠”;第二等是跟著朱棣靖難有功的,稱為“奉天靖難推誠”;第三等、第四等則分別稱為“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推誠”。

    至於是否能夠承襲,那就要看有沒有“誥券”,這是朝廷給的世襲憑證。誥券一式兩份,一份給功臣(受封爵位之人),另一份存檔在內廷。

    如果功臣去世,家中子孫要襲封,就得把誥券拿出來,然後由吏部負責核對勘驗功過,決定是否襲封或者除封。

    至於外戚的爵位,一開始都是世襲的,但到了嘉靖初年,嘉靖帝廢除了外戚爵位世襲的製度——除非皇帝有恩旨。

    說回高務實這兒。原本眾官都已經知道他此番極大概率會晉爵,大家對此也已經脫敏,不怎樂意在這件事上自討沒趣——皇帝都說到那個份上了,你還跳出來嘰嘰歪歪,真就為了所謂直臣名頭連日子都不過了?

    別把“忠直敢諫”想得那清高,大家“忠直敢諫”也是有前提的:一來皇帝通常不會因為諫言殺人,實在被殺那就是運氣不好——比如你在嘉靖朝幹這事,吃庭杖吃到死的那確實有一些,可嘉靖真這幹了之後,群臣不也就老實多了嗎?

    要知道,即便是海瑞,他上《治安疏》的時候嘉靖都已經快死了,脾氣比過去好了不知多少,而海瑞依然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二來諫言者即便被貶,也往往能被同派係的同僚撈回來,無非吃苦的時間是長是短罷了。拚得吃點苦頭,撈一個直臣名聲動天下,這其實是個大有賺頭的買賣,所以才有人肯做。可是這有個明確的前提:能撈回來。

    現在的朝廷是什情況?高務實權柄穩固,實學派日益強勢,而心學派在趙誌皋認慫之後,最後的大佬沈一貫都隻能“惹不起躲得起”,跑去給皇帝幸南京打前站去了,誰強誰弱還要明說?

    而此時大家忽然反應過來了另一件事,也就是日前在曲阜時,為什皇帝突然拿方從哲的奏疏說事,毫無征兆地猛抽了心學派一個大嘴巴子。

    現在破案了,原來皇帝這做的意思就是對心學派官員喊話:你們心學派最近小心點,別在朕給元輔晉爵時唱反調,否則你們就等著看吧,看朕抽不抽得死你們。

    看明白了這件事,心學派果然異常低調,沒有任何人站出來反對高務實的晉爵。不過大家還是在某件事上繼續觀望:第三等還是第四等呢?

    換句話說,高務實這個靖國公的“前綴”,究竟是“奉天翊運推誠”還是“奉天翊衛推誠”呢?

    按照大家的一般理解,由於“開國輔運推誠”和“奉天靖難推誠”屬於“過期不候”的曆史遺物,實際上能夠區別身份高低的就隻剩“翊運”還是“翊衛”這一字之差了,而高務實如今尚不足四旬年紀,為了避免萬一將來他再有什大功……

    呃,這主要是指萬一皇上走在他前頭,而他作為當朝首輔率領群臣擁立太子繼位,並繼續領銜輔政的話,那新君大概率要給他繼續加賞——若現在就“翊運”了,將來新君的操作空間就未免太小了些。因此,眾官員估計這次應該是“翊衛”。

    然而,緊接著的另一道聖旨卻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因為皇帝在聖旨中明確了高務實的封號為“奉天翊運推誠守正文臣靖國公”。

    這下好,真個是自李善長之後唯一的文臣國公了。雖說搞不到已經絕版的“開國輔運推誠”,或者“奉天靖難推誠”,但到底也已經是當世第一人,還有什不滿足的呢?

    見得高務實再次領旨謝恩,心學派眾官員心真是酸苦自知,不少人暗暗詛咒:且看將來你亢龍有悔之日!

    更有甚者心中怨毒:倘皇上龍馭賓天,你這廝賞無可賞,新君遲早要你好看!

    不過,這些腹誹終究隻能是腹誹,誰敢真個說出來呢?眼瞅著大事順利,朱翊鈞笑眯眯地宣下口諭:起駕,回行宮。

    南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封禪大典,至此完滿落幕。

    聖駕隻在行宮稍息,次日一早便再次出發,繼續南下。回到兗州之後,經徐州、淮安、揚州而入長江,先抵達江對岸的鎮江檢閱了一番水師,繼而以水師護衛聖駕龍船船隊逆流而上抵達南京。

    在此期間自然還有不少事情發生,例如聖駕一行在徐州參觀了京華的一處重要工業園,在淮安召開了南北鹽商大會,在揚州視察了商貿大市場且遊覽了瘦西湖。

    總之,整個行程安排鬆緊有度,還實地解決了許多問題,切實貫徹了南下之前高務實所大肆宣傳的“此乃陛下為萬民福祉而行”這一精神,讓原本憋著壞想要抨擊此次南下是“徒耗國力”、“疲敝地方”的人無從下口,隻得將已經到了嘴邊的說辭又給憋了回去,也不知道會不會憋出病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鎮江舉行的“閱艦式”。為了這次大閱,不僅整個大明南方的拿得出手的水師精銳皆被調集,而且還征召了京華一支分艦隊前來充充門麵——說是征召,其實就是高務實主動調派啦,隻是這一點無需對外說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元輔》,方便以後閱讀大明元輔第291章 幸南京(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元輔第291章 幸南京(一)並對大明元輔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