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2)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高豔 本章:第10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2)

    所以當孩子出現自私行為的時候,父母不僅要把握好寵愛的度,而且要合理地引導孩子。父母千萬別因為孩子還,就暫時放任他們的自私行為,而應該讓孩子懂得分享,有好東西不能獨自享用。此外,父母還要讓孩子學會承擔義務,並讓孩子感受自私行為的惡果。這樣,孩子才不會事事隻想到自己,才會逐漸養成尊重、關心他人的好習慣。

    溫馨提示:

    自私的孩子,對誰都有弊無利,父母應重視,提早預防。

    父母應該給孩子積極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樹立孩子正確的物質觀念,讓孩子學會與朋友分享,感受給予和付出的快樂。平時父母要適當地訓練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別讓孩子有“事事都依賴父母”的觀念。

    這時要教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幫忙洗碗、掃地、擦桌椅等。在吃東西方麵,還需告訴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三份,一份給自己,一份留給爸爸,

    另一份留給媽媽,不要獨自享用。

    如果家還有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應該將食物平分,讓每人都能享用;家若有客人,父母更要讓孩子學習如何招待客人。

    吃飯時,不要隻吃自己愛吃的,並將自己喜歡的食物放到麵前挑來挑去;當別的朋友來玩時,要鼓勵孩子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愛的玩具和食物。

    父母還能利用“演戲”幫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心態。

    通過孩子與父母親之間扮演的不同角色,使孩子認識到人際關係。經由這些遊戲,孩子首先會意識到經常接近的成人和自己的關係,例如,爸爸媽媽怎樣愛護自己,然後意識到周遭人們之間的關係。又例如,老師怎樣愛護和教育朋友,司機怎樣有禮貌地對待乘客,醫生怎樣關心、照顧病人等等。孩子通過體會他人感受,就會從以自己為中心轉變成從他人角度來考慮問題,從而學會為他人著想。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安排一些情景,直接教導孩子應該如何關心別人,如果父母親出現生病等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去做。這不但有助於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還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榜樣。父母在平時的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及對社會的一種熱心、關心的態度,就會影響孩子,使他們也關心別人。切記,自私的父母隻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別指望他會替別人著想。

    6依賴人的壞習慣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鴿子們看到空中飄著五顏六色的風箏很害怕,所以他們不敢貿然出去,便向老鷹求助。老鷹欣然答應為鴿子們當保鏢,然而老鷹進入鴿舍後僅一的時間久咬死、咬傷了不少鴿子。

    直到看到同伴的死的死,傷的傷,鴿子們才明白起來可怕的風箏並不會傷害它們。老鷹雖然有本事可是卻會傷害了他們。原本鴿子是要尋求老鷹保護的,沒想到自己卻成了他們的美食。

    鴿子一味依賴老鷹的寓言告訴我們,外力雖然有有一定作用,但它卻是一把雙麵刃,給幫主同時也帶來傷害。可見,外力不值得完全依賴,隻有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自保武器。

    對鴿子來外力的保護尚且如此,那對孩子也一樣。倘若孩子一味地依賴父母的護、幫助,那必然也會帶來傷害。現在的家庭大多都隻有一個孩子,所以幾代人的關愛難免會使不少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比如有的孩子睡覺要人陪著才肯上床,吃飯要人喂才肯吃,否則就會大哭大鬧;有的孩子上學磨蹭,要父母幫著收拾書包,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很多孩子都有諸如此類的毛病,有很重的依賴性,這非常。凡事都依靠父母解決,過分依賴他人,不僅不易於孩子的成長,而且會使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其實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永遠依賴自己、不獨立。然而,孩子依賴性重並非僅僅是孩子自己的問題,與父母也又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孩童時期,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度過的。此時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家庭教育對其獨立性的形成有決定性作用。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孩子的依賴性會大大減少;反之,若父母凡事都替孩子辦了,孩子的依賴性當然會增強。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第一,生活管理能力比較低,生活上依賴父母。

    這主要體現在孩子整理衣服、書包、房間等日常的生活瑣事上。在生活上過於依賴他人的孩子缺少自理意識和自理能力。

    第二,不願開動腦筋,思維上依賴父母。

    凡是遇到問題,孩子不願意主動去解決,而是向父母求助,為父母應該怎辦。

    第三,學習上的依賴。

    這孩子需要父母不停地催促、監督甚至陪伴才可以學習。

    第四,做錯事情自己不承擔責任,而是完全依賴父母。

    例如和朋友打架了,在學校犯了錯誤等,都需要父母幫著解決。有的孩子會在父母的帶領下去去道歉,去承擔責任。看上去孩子是承認了錯誤,實際上這樣做孩子隻是父母的跟隨者。

    其實,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原本可以獨自做很多事情的。然而,因為父母的溺愛和包辦剝奪了他們的自立能力。例如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自己開動腦筋學習、做錯了事情自己承擔責任等等。若是父母參與到這些事情中來,甚至代替孩子來做都是在幫倒忙,是在培養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依賴性時,一定不要找各種理由為孩子開脫,而是要想辦法遏製孩子的這種壞習慣。一方麵,父母要激發孩子的主動積極性,幫助孩子增強自我意識,讓孩子學會獨立麵對學習、生活;另一方麵,父母不能隻充當孩子的手腳、“拐杖”、保姆等角色,凡事大包大攬。

    雖然孩都有依賴性,而且很任性,但是父母也要有信心、有耐心將自己的孩子教好。困難是每個人成長必然會經曆的,隻有在生活的磨礪中成長孩子才會更堅強。所以,父母要給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孩子的依賴性自然會慢慢減弱、消失。

    溫馨提示:

    如何消除孩子的依賴心理

    為了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適時地糾正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父母應從以下幾方麵著手:首先,父母要有耐心。

    依賴父母的孩子大多很嬌氣,很多事情都不會做。所以,父母要耐心教導孩子,不要因為孩子做得不好、做得慢就生氣訓斥孩子,甚至是代勞。

    其次,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別讓家庭傷害你》,方便以後閱讀別讓家庭傷害你第10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別讓家庭傷害你第10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2)並對別讓家庭傷害你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