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3)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高豔 本章:第11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3)

    例如,媽媽讓女兒去看鍋的水開了沒有。女兒跑去一看,聽見水不停地響,就回來對媽媽:“水開了。”

    於是,媽媽決定去關掉煤氣,可是她發現水並沒有開。媽媽生氣地質問女兒:“水沒有開,你怎可以騙媽媽呢?”

    也許,這個孩子並不是有意要謊騙自己的媽媽,而是她不知道“開水不響,響水不開”的生活常識。對於這種情況,媽媽就不該責備孩子欺騙自己。

    再比如,有個孩子聽同學自己去了某地旅遊了。於是,這個孩子也不甘示弱,自己去了北京旅遊,而且還繪聲繪色地向同學們講述他在北京旅遊的見聞。其實,孩子根本沒有去北京。其實,這隻是一種謊的假象。對於在這種情況,老師、父母就不應該斥責孩子。。

    第二,品質型謊

    為了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謊類型的孩子會編造謊言,騙人相信。

    例如,明在紅家玩時,看到紅的故事書很好看,他想據為己有。於是,明趁紅不注意的時候把書偷走了。回家後,他還對媽媽撒謊:“這是我在地上撿到的。”

    明之所以對媽媽撒謊是因為他知道拿別人的東西不對。雖然明的心有這樣的是非觀念,可是他又克製不住自己想占有這本故事的**。為了占有這本書,同時又不受媽媽的責備,所以明選擇了撒謊。

    第三,暗示型謊

    在現實生活中,這一類型的謊言屢見不鮮,而且主要是由於成人的語言暗示引發。比如,孩子打碎了家的玻璃,弄髒了被子,爸爸媽媽會問:“是不是哥哥弄壞的”、“是不是姐姐弄壞的”等諸如此類的話。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受大人的影響和暗示,直接選擇“是”。

    這種謊言的存在就是因為成人不調差清楚,僅憑直覺或者經驗來判斷,從而造成了孩子的撒謊行為。麵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換一種問話方式避免孩子撒謊,例如,父母問:“是誰打破了玻璃?”、“是誰弄髒了被子?”

    第四,自衛型謊

    這種謊類型的孩子是因為害怕承擔責任、害怕懲罰,所以才選擇撒謊來自衛的。

    上幼兒園的潔看到好朋友有一雙漂亮的拖鞋,所以自己也想有一雙拖鞋。可是她不敢和媽媽自己要那樣的拖鞋,因為媽媽不允許她穿拖鞋去上學或者出去玩。於是,潔為了在好朋友麵前炫耀自己也有好看的拖鞋,她冥思苦想後偷偷用水果刀把自己的涼鞋割成了拖鞋。潔的創舉令好朋友羨慕不已,而且很多朋友甚至還紛紛效仿潔的方法將涼鞋變成了拖鞋。

    為了怕媽媽發現自己的秘密,潔把偷偷把被自己割得麵目全非的涼鞋藏起來了。不巧的是,媽媽正好從廚房出來的看見了打著赤腳的潔。於是,媽媽責問道:“你的涼鞋呢?”

    潔不假思索地:“被朋友家的狗叼走了。”

    媽媽不相信,厲聲問道:“你什?”

    看母親由晴轉陰的臉色,潔不知道如何是好,隻好吞吞吐吐地:“不知道。”

    潔之所以對媽媽選擇撒謊,就是因為她知道了真話媽媽肯定會生氣,自己會受責罰。為了逃避責任,潔不得不謊。

    第五,模仿型謊

    其實,這類謊的孩子就是受了老師、父母的不良影響。老師、父母許諾的事情沒有實現,所以尋找借口,找不到借口的時候就隨便編造個理由來敷衍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養成了撒謊的惡習。所以,父母要用良好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不謊、誠實的榜樣。

    佳佳的爸爸是學校招生辦的主人,所以每年暑假走後門的人特別多。佳佳的爸爸不知道如何應付前來拉關係、走後門的熟人和朋友。所以,每每此時他就會叮囑家人,看到誰誰打電話或者上門來就我不在家。正因為這種情形的存在,才有了孩子那句我爸爸他不在家”的誠實的謊言。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在形形色色的人群,謊很盛行,要使兒童不聽到、不看到別人謊非常困難。孩子經常聽到、看到別人謊,又怎會不學?”

    所以,父母、老師切不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對孩子謊,而是應該應以身作則,對孩子真話。此外,父母、老師不可輕易對孩子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兌現承諾。萬一做不到,也要向孩子解釋,並為自己的失言道歉。

    弄清楚了孩子撒謊的原因後,父母在麵對孩子撒謊時切不可打罵。有不少孩子選擇撒謊是因為自己做了錯事,怕父母責備。所以,父母若果一味地打罵撒謊的孩子隻會適得其反。雖然不主張父母打罵撒謊的孩子,但是並不是讓父母聽之任之,而是一定要注意孩子撒謊的次數。如果發現孩子撒謊頻繁,就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撒謊的壞習慣。一旦發現或者懷疑孩子在撒謊,父母就認真、冷靜地分析原因,並及時糾正、製止孩子謊。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別讓家庭傷害你》,方便以後閱讀別讓家庭傷害你第11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3)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別讓家庭傷害你第11章 別讓壞習慣羈絆(3)並對別讓家庭傷害你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