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為誰而戰(五)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龍湖獨釣 本章:第二十四章 為誰而戰(五)

    霸府

    徐無城中,北平太守陽裕撫弄著七弦琴,縣尉王威與數十位衛卒恭敬地站在台階之下,等待太守的傳喚。

    一縷琴聲在虛空中飄蕩,眾人聽著琴音,不由肝腸寸斷。五郡之中,徐無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在四麵皆敵、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固守下去已經沒有意義。更主要的是,遼西的主人遼西公即將到來。

    主人已經決定棄守,他們又為誰而戰?

    琴聲逐漸停了下來,陽裕緩緩打開房門,守候在門外的眾人不由前趨一步道:“大人——”

    “打開城門,迎接主公進城!”

    “大人?”

    遼西公段遼棄守令支城,便如同一艘即將沉沒的大船。先前一起乘船的眾人,如今紛紛改換門庭。不願意跳海求生的人,最終的結局便是與大船一起兒被大海埋葬。遼西五郡四十二縣,隻有徐無城堅守到了最後。即便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能做到這般地步,也算是對段遼有了交代。

    即便羯胡是異族,即便占據了中原父母之邦,即便讓大家妻離子散,然而在人命賤如狗的年代,能活命誰有會去送死?

    都是凡人啊!

    什家國大義,什忠君愛土,那都是大英雄大豪傑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決定與段遼站在一起,便意味著在接下來的時日中,被趙國大軍無限追殺。眾人聽到陽裕的話,已經知道自家大人的抉擇。在所有選擇中,他還是選擇了這一條看上去最惡劣、最絕望的路。

    王威等人還想再勸,最終還是決定放棄,他們跟隨陽太守已非一日,又怎會不知道自家大人的想法?

    眾人不知為何,內心充滿苦澀之餘,突然升起一股悲壯,整個人熱血上湧,眼睛因此變得赤紅。不由拜伏在地:“謹遵大人所命!”

    徐無城的城門緩緩打了開來,等候在城門外的眾人歡喜地叫喊了起來。他們逃出令支城,一路上被郭太與麻秋追殺,早已經筋疲力盡,今日終於有了落腳之地。

    遼西公段遼坐在烏騮馬上,看向弟弟渤海公段蘭,心有多感道:“都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忠臣。不曾想君臣在這等境遇下相會,寡人羞見士倫也。隻可惜遼西七十餘年基業,亡於寡人之手。”

    “都是愚弟之錯,材質所限,無法為大哥分憂。”段蘭心中雖然讚賞陽裕為人,內心卻是不服。當日他為主戰派,極力主張聯合叛出慕容部的慕容仁以及宇文部的宇文逸豆歸,共同攻打慕容皝。

    段部這些年來,勢力日漸凋零。如果無法扭轉頹勢,早晚有滅亡的一。認真起來,這些年來若是沒有他的苦苦支撐,在這遼西之地合縱連橫,哪還有陽裕進忠言的機會?

    他所缺少的,不過是運氣而已。

    慕容皝忌憚諸兄弟,慕容仁奔逃於遼東郡,在段部和宇文部的聯合扶持下,幾乎讓慕容皝無立足之地,可惜卻是大意失荊州,在大雪之夜被對方偷襲得手。他與慕容翰聯合進軍大棘城,在攻下柳城後,卻被慕容翰擺了一道。若非慕容翰,整個遼東早已是段家的土地。

    想當初,羯胡石勒在飛龍山被遼西突騎打的丟盔棄甲。七千遼西突騎馳騁中原,所向披靡。隨著時事易轉,各大勢力急速分化,段部再也不是當初在王浚的支持下縱橫中原的段部。

    如今的段部,即便維持四千遼西突騎已顯吃力。陽裕一介書生,又怎會明白被敵國逼迫的煎熬?

    段蘭還記得三個月前,遼東慕容部搜掠北部邊境,身為中軍將軍、郎中令的陽裕卻上書:“臣聞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慕容與國世為婚姻,且皝令德之主,不宜連兵構怨,凋殘百姓。臣恐禍害之興,將由於此。願兩追前失,通款如初,使國家有泰山之安,蒼生蒙息肩之惠。”

    敵軍犯境,竟然要媾和?兩追前失,豈不是他支持慕容仁有錯,又被慕容翰所擺布?

    真是豈有此理!

    正是由於上書不被采納,陽裕不得不外出為北平太守。軍國大事,隻能容許一個聲音。不能支持,便隻能奔走於外。追昔往事,段蘭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錯,形勢比人強,他又如何力挽狂瀾於既倒?

    城門中緩緩駛出一輛馬車,在馬頭前數十步距離停了下來。陽裕從車廂內走下馬車,巍顫顫地向段遼走去。他隻有五十多歲,卻已經如同七八十一般蒼老。灰白的頭發綰於爵冠之內,稀稀疏疏露於外的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亦是閃過幾絲亮色。

    段遼看著陽裕,心中突然一酸。他在這個長者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士族風範。他的真誠,他的博愛,以及他對故土的眷戀,遠非那些蠅營狗苟的世家大族可比。

    這是一個真正的國士,可惜這些年來,自己竟然無法重用於他。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霸府》,方便以後閱讀霸府第二十四章 為誰而戰(五)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霸府第二十四章 為誰而戰(五)並對霸府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