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成敗之由(四)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龍湖獨釣 本章:第二十八章 成敗之由(四)

    霸府

    “這是遼西國史!”徐可看完斥候從徐無城帶回來的竹簡,不由大驚失色。

    追述往事,敘其國史,以作為後人治世的借鑒,一直是士大夫認為不朽的盛事。春秋時期齊國大夫崔杼殺君主齊莊公,當時記錄國史的太史簡便在史書上記錄下:崔杼其君。崔杼為了掩人耳目,便將太史簡殺掉。

    太史簡的二弟繼承太史的職位後,亦是秉筆直書:崔杼其君。崔杼一怒之下,又殺掉了二弟。三弟繼承兩位哥哥的官職後,仍然死不悔改,在史書上記載:崔杼其君。

    到了此時,崔杼知道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事實,方才止住不殺,其君之事由此流傳後世,為千夫所指。

    在崔杼殺害太史簡以後,齊國還有南史氏記錄國史,擔心正義不申,執簡入齊都,想要記錄其事。隻是由於崔杼已止不殺,方才返回南境。

    其後先漢太史公司馬遷,遭遇宮刑,以一腔激憤之氣,為王公大臣作傳,販夫走卒、刺客遊俠亦入其中,一部《太史公書》流傳千古。

    數千年來,正是由於史家前後相繼,諸夏方才有鑒可見,在治國施政過程中減少失誤,從而一步步壓倒周邊諸胡族,成為下共主。

    徐可放下手中竹簡,心中卻升起了對陽裕的崇拜之情。寫出遼西國史,顯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段部重武備而輕文略,沒有古籍可供借鑒。自己記載一些人物概要,已是竭盡全力。然而相比於這些書簡,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徐可正在感歎,卻見振武將軍張伯辰走了過來,不由施了一禮道:“將軍。”

    張伯辰擺擺手,指著書簡:“陽太守讓斥候帶過來的東西,想必還是有點用處的,跟我好好道道,上麵都寫了些什。”

    斥候從徐無城將竹簡帶過來,右長史徐可花費了數日方才看完。張伯辰有心詢問,卻見對方看的津津有味,也不好打擾他,如今見他終於將書簡看完,再也忍不住好奇地問了起來。

    “這些書簡中,記載的乃是整個遼西的部族源流以及段部興亡得失,將軍看完此書,便可將整個段部往事掌握在手中。陽太守不愧是國士,可惜不得遇明主,其治國之道若被采納,遼西又豈有今日?”

    張伯辰從徐可的話中得知,鮮卑脫胎於烏桓,為烏桓別種。而烏桓早在漢武帝時期,便被遷入漁陽、上穀、右北平、遼西、遼東諸郡塞外,為漢藩籬,偵查匈奴動靜。

    而在東漢末年,烏桓大人丘力居勾結中山太守張純叛亂。丘力居死後,其侄蹋頓更是統領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烏桓,與袁紹結盟擊破公孫瓚。

    想那公孫瓚為幽州刺史,手下“白馬義從”乃是下有名騎兵,最終仍舊免不了被擊破的命運。

    曹操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為了安定北方,為南下江左創造條件,親自率軍追殺蹋頓至白狼山,殺傷二十萬餘人,餘下十餘萬落被遷移到內地。雖然還有殘留勢力,卻已經無法阻擋鮮卑各部崛起的步伐。

    首先崛起的是慕容家,當初遼東公孫淵恃遠不服,自立為燕王,與此時慕容皝一般無二。然而魏明帝曹睿派遣司馬懿千奔襲,隻用了一百便徹底平定公孫淵。慕容家祖先莫護跋因為出兵幫助司馬懿,被封為率義王,慕容部因此有了崛起的資本。

    張伯辰還了解到,由於司馬懿平定遼東的功績,其孫司馬炎建立西晉後,還譜寫了一首《征遼東》的歌,作為皇帝祭祀祖先時所用。

    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既授首,群逆破膽,鹹震怖。朔北響應,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雲布。

    想想真是諷刺,當日公孫淵稱燕王,司馬懿出兵平叛,百日而定。慕容家不過在旁搖旗喊,作為站隊的資本。

    如今慕容部勢力日強,經過莫護跋、木延、涉歸、慕容廆四代披荊斬棘,終於在慕容皝即位之後,開始向外擴張。即便他自稱燕王,與當初公孫淵一般無二,然而司馬懿的子孫已經躲到了江南苟延殘喘。

    依照張伯辰的估計,即便慕容皝自稱燕王的消息傳到建康,東晉朝廷恐怕也會承認這個既定事實。在石趙的壓迫之下,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哪怕這個朋友並不那忠誠,有事沒事便在背後搞搞動作。

    相比於慕容部,段部對晉室就要忠誠的多了,甚至這種忠誠已經變成遼西的一種國策,在曆代首領中貫徹下去。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霸府》,方便以後閱讀霸府第二十八章 成敗之由(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霸府第二十八章 成敗之由(四)並對霸府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