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庾氏家主(一)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龍湖獨釣 本章:第十一章 庾氏家主(一)

    霸府

    甲板之上,衣甲鮮明,在勁甲武士的環衛下,中間一人穿著寬大的官袍,細長的白玉簪穿過官帽露出兩側,一縷胡須飄落頷下,整個人自然有著一股懾人的威嚴。

    陳琯看過去,知道其人便是荊、江二州刺史,都督七州諸軍事,征西將軍庾亮庾元規。雖然過去了三十年,眉宇間還帶有少年時的模樣。不知為何,此時此刻突然有些忐忑,一時間國仇家恨湧上心頭,他走上前去,巍顫顫拱起雙手,胸中千言萬語縱橫,最終化作一句話:“元規,別來無恙!”

    庾亮見到陳琯,亦是神色激動,快步上前道:“士慎,一別經年,沒想到你我竟在此處相見!”

    張伯辰原本站在陳琯身後,正好近距離觀察到庾亮。不得不,庾亮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整個人身上卻多了一份中年男人的獨特魅力,看得出這個人年輕的時候絕對是一個超級帥哥。

    起庾亮的外貌,張伯辰忽然想了一件事情。

    前來之時,石閔交給他一份情報,其中就有一份有關庾亮的內容,的是十二年前庾亮忌憚當初的荊州刺史陶侃與曆陽太守蘇峻。讓溫嶠駐守江州防備陶侃,自己不顧朝中眾人反對,執意征召蘇峻入京,想要剝奪他的兵權。

    不曾想蘇峻這個人也是野心很大,本來就對晉明帝臨死之前沒有讓自己成為顧命大臣感到不滿,又見到庾亮想要削弱自己的權利,當時就舉兵造反,打入建康城中,最終俘虜了如今的皇帝司馬衍與琅琊王氏家主王導。

    庾亮無奈之下,隻好決定投奔當時的荊州刺史陶侃。完全可以,整個蘇峻之亂造成的國家動蕩,都是庾亮執政不善所造成的。無數忠臣良將死於國難之中,讓原本就根基不穩的中晉朝廷更加動蕩。所以,陶侃知道後,就放出風聲,要殺庾亮以謝下。

    庾亮得知風聲,一直猶豫不決,停留在外不敢前往拜見陶侃。而江州刺史溫嶠卻深知陶侃為人,知道陶侃見到庾亮後,必定會被其容貌風采所折服,最終果如所言。庾亮憑借自己的儀表化險為夷,與陶侃、溫嶠等人結成聯盟,推陶侃為盟主,最終平定蘇峻之亂。

    庾亮出生於西晉武帝太康十年,那個時代也是整個大晉最穩定繁華的時代,號稱“太康之治”。也就是,庾亮正好是五十歲,到了知命的年紀。當初跟隨父親庾琛在永嘉元年渡江,到如今也過去了三十二年。

    想當初晉元帝司馬睿見到庾亮時,也是驚歎於這個人的姿態威儀,便聘請其妹庾文君為太子妃。庾亮也自然而然地成為晉明帝司馬紹的心腹死黨,更是在司馬紹死後,以外戚之尊成為顧命大臣。由於庾文君作為太後垂簾聽政,實際上中晉的朝政掌控在潁川庾氏手中。

    張伯辰不得不感歎,他那個時代是個看臉的社會。如今的時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漂亮的帥哥在哪都吃得開。隻是作為中晉朝廷推出來對抗琅琊王氏的人物,庾亮這個人風格峻整,喜歡用威權治政,多少不為各地閥門所喜。

    畢竟當初王導治政,從來用的都是溫和手段,對各大世家的非法作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王導治國更多用的是“道”,順其自然,無為而治,一旦時勢易轉,他也便回乏力。而庾亮治國則是用“術”,眼不揉沙子,一板一眼都要循章而行。然而沒有誰可以自割其肉,得不到世家閥門的支持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見到庾亮本人,張伯辰暗想:“都庾亮不通人情,果然傳聞多不可信。”

    眼前的庾亮把住陳琯雙臂,二人一陣寒暄。聽著他們著一堆聽不懂的話,張伯辰也隻能在一旁靜靜等候。畢竟換做是自己,遇到一個三十餘年未見的兒時玩伴,也得擺酒喝上一桌。“他鄉遇故知”作為人生四大喜之一,從來在國人的而心中都占有很大的分量。

    何況陳琯與庾亮還有著神州陸沉與家族遷徙等一係列糾葛,他們作為舉世聞名的大士族,在當前的情境下引起感情的共鳴再正常不過。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二人寒暄以後,庾亮卻撇下陳琯走到了張伯辰的麵前,對著他道:“方才我見你上船之時低頭細語,可否將所之言複述一遍與我聽?”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霸府》,方便以後閱讀霸府第十一章 庾氏家主(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霸府第十一章 庾氏家主(一)並對霸府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