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新的架構(二十)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李天佐 本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新的架構(二十)

    第六百三十四章新的架構(二十)

    聽了黎華的話,畢文謙喝著水,琢磨了好一會兒,才把玻璃杯放在茶幾上。

    “如果要談教育問題,那就得結合最後一個,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導向問題來了。古時候所謂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就是一種導向,很功利,很現實。無論上一輩的起點如何,教育都是讓個人命運更上一層樓的最好途徑,對於大多數來自底層沒有什退路的人來,教育,甚至可以是唯一的途徑。這樣的情況,既對,又不對。它對,是因為教育的確有那重要,中國人如此重視教育,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發展所凝結的最寶貴的文化傳統之一;它不對,是因為現今的教育體係和評判標準,以及掌握著這個體係的群體的人,有許多落後於這個時代的需求,落後於新中國發展的需求。所謂讀書改變命運,為什教育的概念會和讀書等同起來?這對嗎?顯然是不對的。教育是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不斷螺旋上升,讀書卻側重於係統的、高效的理論學習,它僅僅是教育這個概念的一部分。在現在,決定大多數人命運的,是家庭經濟水平和考試成績能不能讀上高中,以及高考能不能考上大學——且不是經濟方麵的公平問題,它首先就對於實踐能力的評判存在缺失。可我們現在有條件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嗎?很顯然,沒有。國家還很窮,太窮了。”

    “所以,我們一方麵要認識到問題所在,另一方麵要認識到力所能及的極限。就像我強調過的,我們能夠保證的,隻是公正和公開,隻有不切實際的人才會強求絕對的公平——我們對教育體係進行改革的方向,不是給予大多數人公平,而是在公正和公開的基礎之上,建立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價值導向。就像趙以官方的身份寫下那首《勸學》,把‘六經’寫進去一樣。宋朝對於教育的價值導向貫徹著重文輕武的理念,這既一定程度上鑄就了宋朝內部的繁榮,也一定程度上注定了它滅亡於外敵。那,我們現在,該推行怎樣的價值導向呢?”

    到這兒,畢文謙不禁回想起當初在申城的時候,臉上蕩漾起笑容來。

    “所謂利出多孔,殊途同歸,教育領域的價值導向,理所應當要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具有一致性。這個答案,在很早的時候,我就思考過,從江州到前線,那時候,見聞著點點滴滴,我就在思考。後來,和長者邂逅的時候,我就過了……”

    黎華突然抬起頭,一臉驚訝地看來:“那時候……就過了?”

    “是啊,當時,和長者,還有那位孫經理一起吃飯,我就過了,作為領導,作為帶領發展的人,應該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應該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畢文謙慢慢仰靠在沙發上,看著花板的吊燈,“話,我是在談論流行音樂的話題時對孫經理的。長者卻認為,這三點,不僅僅是孫經理,而是所有的黨員,都應該如此代表。事過境遷,快年了。在這三年,我越來越覺得,這三點,不應該隻針對個人,也不應該隻針對黨員,而是應該成為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

    “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一種社會製度以及代表和維係這種社會製度的利益集體賴以長期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期保持凝聚力、認同感、歸屬感的必要條件;而代表自身主體階級的根本利益,則是保證一個政權長期穩定的必要條件,而我們新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和其他社會製度不同,我們的主體階級就是人民,理所當然的,我們必須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像我昨晚過的,從國家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是曆史的必然發展方向,但實現社會主·義的道路在理論上卻不止一條,需要因地製宜地選擇最適合的道路。而我們中國,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圈三位一體的以自身體量有希望實現社會主·義的大國,我們理應吸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和教訓,但最適合我們自己的道路,一定是不太適合別人的道路。所以,要推行這三點所代表的價值導向,我們該怎做呢?”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漫步歌神路》,方便以後閱讀漫步歌神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新的架構(二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漫步歌神路第六百三十四章 新的架構(二十)並對漫步歌神路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