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邊佳蘭鋁土礦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子月七 本章:第一七三章 邊佳蘭鋁土礦

    北婆羅洲,拉瑙鎮。

    拉瑙鎮位於北婆羅洲首府傑賽爾頓(亞庇)以東108公,拉瑙和亞庇之間有一條曲折的山區簡易公路相連,這條公路一直往東可以抵達北婆羅洲原首府山打根。在日本人占領的3年多時間,日本人強迫本地勞工和英國人俘虜,將這條公路進行了全麵的修繕,在路麵鋪了一層細米石,可以跑汽車。

    拉瑙鎮不大,鎮上隻有100餘戶800多人口,基本都是杜順族。日本人占領期間,日軍在拉瑙修建了一座集中營,1944年山打根死亡行軍的終點就位於拉瑙鎮。

    從去年12月中旬,黃延義從北婆羅洲特寧總督手買下拉瑙鎮以北地區的探礦權之後,一支由300多名德國工人、30名保安隊員組成的隊伍便浩浩蕩蕩抵達了拉瑙。這些人抵達拉瑙以後,並沒有急於鑽進北部山區叢林去探礦,而是按照實邦加開發區主任邰雲縱的安排,先把日本人曾經修建的集中營進行了改造。

    占地70多畝的集中營被德國工人們改造成了一個可以容納2000人的居住區,蓄水池、廁所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還單獨修建了一所小學校舍。

    弓小七率領的保安隊,則雇傭當地杜順人,將日本人遺留下來的簡易軍用機場進行了重新修整。

    這一係列的修繕、整理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人們對這的氣候、人居環境有了重新認識。

    拉瑙鎮海拔有1100多米,在雨季時,這夜晚的氣溫隻有13—4c,需要蓋上毛毯才能入眠。用保安隊長弓小七的話說,這他嗎的比普蘭高原毛律山的頂峰還冷。

    德國人倒是非常適應這的氣候,這樣的氣溫與德國初秋時的氣溫大致相當,德國人呆在這有了回到家鄉的感覺。但是對於從砂勞越過來的保安隊員們就不一樣了,這個氣溫比建康所在的普蘭高原最冷的時候還低4—5c,保安隊員們從沒有經曆過如此的低溫,一不留神就容易患上感冒。

    拉瑙周圍的植被情況也與沿海地區有很大的不同,熱帶雨林、熱帶山林、亞熱帶常綠喬木、灌木等等,在這都可以看得到。當地杜順人種植的蔬菜種類多樣,卷心菜,蔥,番茄,胡蘿卜,花椰菜都有,還有華人喜愛的辣椒。其實,後世這是沙巴州主要的蔬菜基地。

    在居住的房屋和機場都修建完成後,德國工人和當地的雇工又開始修建通往北部山區的公路。

    這條8公長的山區公路足足修建了一個月,一直到2月中旬,探礦隊才開始正式的探礦。

    按照黃延義繪製的探礦路線圖,這條8公長的山區公路已經抵達了後世的馬穆特銅礦,公路修到這時,細心的德國探礦

    工程師已經發現了不少深藍色的輝銅礦石。

    到了3月中旬,德國工程師們才圈定出整個銅礦區,並大致估算出了銅礦儲量。

    這是一座淺藏露天銅礦,表層隻有1—3米厚的覆土,部分礦脈已經直接裸露在地表,劃定整個礦區不是難事。謹慎的德國工程師們花了1個月的時間,確定了這的銅礦石種類、含銅量,以及金銀複合含量,初步估算出這的銅礦儲量為45萬噸左右,按照目前的采礦水平,大致能開采30年以上。真實曆史上,馬來西亞和日本在70年代開始合資開采這座銅礦,利用日本人先進的開采、冶煉技術,一共在這開采了24年,最後留下了一個直徑1200米、深500米的大坑。

    保安隊長弓小七盯著德國工程師達魯遞過來的一張銅礦坑眼圖紙,問道,“你是說,這座銅礦之前有人曾經勘探過?”

    “是的,我們探礦隊打的3個礦眼,與之前留下來的礦眼基本重合,如果隻出現一個這種礦眼,我們可以懷疑這是一種自然現象,這恰好有一個細長的礦洞,可是總共出現了3個重合的探礦眼,這絕不是自然現象,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這之前有人進行過探礦活動。”

    “那會是什人呢?”

    “這個我們就不能確定了,之前統治這的先後有北婆羅洲特許公司和日本,英國人和日本人都有可能。”

    “肯定不是英國人,如果英國人知道這有一座銅礦,他們還會把這的探礦權賣給我們?”

    “嗯,那就隻能是日本人了,可是,他們為什沒有開采呢?”

    “,從1944年4月開始,盟軍就開始轟炸北婆羅洲,日本人那個時候正應接不暇,哪還有閑心來開采這個銅礦,不過我好奇的是,我們的老板是怎知道這有座銅礦的?難道是日本人把消息賣給我們了?”弓小七百思不得其解。

    “我們要給實邦加總部匯報礦眼的事嗎?”

    “當然要匯報,這是一個重要的消息,說明日本人知道這有座銅礦,哈哈,幸好我們捷足先登了。”

    達魯聽不懂弓小七說的捷足先登是什意思,隻是應和著點了點頭。

    民都魯,第七區政府會議室。

    黃延義、嚴仁均、鄭惟炎、林文棟等人正在進行一場閑聊式工作坐談。

    這時,呂登科進門把實邦加開發區發過來的一份電報呈送給黃延義,黃延義接過電報快速看完後,遞給了嚴仁均等人,並歎了一口氣。

    黃延義對日本人在拉瑙探過礦,絲毫不懷疑,日本人在二戰前的幾十年內,把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地區的資源分布,都摸得非常清楚,而且日本探礦隊伍非常能吃苦,探礦技術也非常高明,可

    以媲美中國的盜墓高手。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洋石油大亨》,方便以後閱讀南洋石油大亨第一七三章 邊佳蘭鋁土礦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洋石油大亨第一七三章 邊佳蘭鋁土礦並對南洋石油大亨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