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

    建隆二年(1019年)夏五月,在經過近半年時間,跨越萬長途之後,康王劉曄終於抵達帝國西京。這一路漫長而辛苦,對年近六旬的劉曄而言,不管是意誌還是身體,都是一種考驗。

    不過,劉曄的意誌是經過歲月與世事千錘百煉而成就的,因此道阻且長,但他走得從容,行得放鬆,精神上也沒有什負擔。

    就像是沉下心來,完成人生中一場難得的旅途,一路上,他考察著安西軍政,巡視自己的王國領地,同時也觀察著大漢西北諸道的軍政狀況,遇到那些他年輕時曾履足、奮鬥過的地方,也會停下腳步,追憶往昔,動情之時,甚至老淚縱橫。

    而從進入高昌道後,一直到關內,每到一大城,劉曄都拒絕當地官府的禮物迎奉,隻要求他們把當地的中下層僚吏、行伍、士紳、商賈、百工召集在一起,聽他為康國展開的“宣講”。

    過去,安西三國常有使者、官吏,到大漢內地來宣揚政策,傳播名聲,以招攬人才,但那些下麵的牛馬走,如何能與堂堂康王親自開講延請相比,明顯更具權威性以及誘惑力。

    即便很多人,都隻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去參加劉曄的宣講會,但依舊有一部分人為劉曄描述的藍圖所吸引。安西三國,為了從帝國吸引人才人口,已經使用了不少手段,明暗,黑的白的,可是煞費苦心。

    當然作為康國的王,又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劉曄還是得走堂堂正正的路,他重點講述是康國的“人才(口)安頓計劃”。

    作為一個馭民百萬的王,劉曄也深諳如何打動人,開疆拓土、建功立業什的對西北士民已經不大管用了,因此,劉曄所言所述,都是最實際的東西,重點就著眼於“利益”二字上。

    劉曄詳細地介紹了康居國所擁有的大片優良水土、草場與特產,城市、人口及貿易,以及王國製定的對漢地人口優越的安置政策。

    當然,類似的政策宣講,此前康國的使者、專吏已經做過,但從劉曄嘴親口說出來,效果就是不一樣。同時,劉曄一點也不繞彎子,甚至不避諱談及錢與權,甚至對一個漢人入康能夠產生的經濟效益,都被赤裸裸地明碼標價了。

    隻要是漢人,去了康國,官府會發錢、土地、耕牛、農具,甚至會分配仆(奴)從(隸),前三年一切稅收減免,這還是針對普通漢人勞動力的。

    至於有學識、文化抑或有特殊技長的,待遇就更加從優,同時,在移民上有突出貢獻的,比如能帶百人前往康國的就能當營所製下的都頭,五百人就能在官府謀個鎮長的職位,上千人那就能成為營主,連同仆從人口在內掌管數千人的生計乃至生殺大權。

    也不要怕康國沒有足夠的錢糧、牲畜、工具,在幾十年的擴張掠奪中,康居國攫取了大量財貨,刨除內部封賞以及正常行政、軍事支出,依舊有足夠的積累來滿足人口安置計劃的長期進行。

    當然,財富與奴隸都是有上限的,先到先得,後來利短,這是必然的,因此,有誌西進者,需要抓緊、從速,否則機會隻能讓其他人搶了去.

    劉曄的一番宣講動員,對於帝國西北的上層權貴抑或底層黔首,誘惑力都不是那的足,前者在國內已經是人上人,後者所求也不過一個安穩與溫飽。

    但是,對於處於中間階層的,包括墨吏、退伍官兵、商賈、工匠等城市小民,還有那些不安分的流氓無產者、黑惡勢力,卻有極大的吸引力。

    康國,是為他們這些人,提供了一個發財的機會,一個階級躍升的平台。有些事情,在大漢帝國的體製下,要想實現需要千難萬難的努力,但在康國這樣的封國,實現的難度卻呈指數級降低。何況,哪怕衝著康王人格魅力以及鄭重保證,康國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隻要是個人,就沒有不想往上爬的,就沒有不想著騎到別人頭上做人上人的,說不想的,要他已經實現了,要就沒有能力或者碰不到機會,一旦讓他碰到了,再看看其嘴臉如何?

    再退一萬步,那些虛的都不提,就衝劉曄拿出的一項重磅誠意,就值得一眾冒險者蜂擁而去。那就是,康國決定把和州地區的玉石產業拿出來共享,歡迎漢地商賈前去采掘、經營。

    玉石,由於其特殊的意義與象征,千百年來,在中國都備受推崇,圍繞著玉石,也誕生了一片龐大且覆蓋麵極其廣泛的市場。

    尤其在太平時節,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不論什階級,隻要薄有資產的,基本都會想辦法搞一塊玉,做成配飾。

    而在大漢帝國,即便從開寶時代算起,整體上也太平了快六十年了,其中又伴隨著人口的激增,生產力的提升,商品經濟大爆發,社會財富大積累,自然也催發了玉石市場的大繁榮。

    這個市場的廣闊,幾乎是無限的,關鍵就在於,玉石尤其是優質玉石的原材料資源的匱乏,而過去幾十年,帝國最大的玉石產業鏈的源頭在哪?

    毫無疑問,是於闐!烏玉河、白玉河,兩條河流,雖然不產黃金,但在於闐權貴的眼中,就是兩條流淌著財富的黃金水道,由二河出產的各類玉石,在大漢市場從來都是供不應求的。

    但是,這一筆財富,幾十年來確一直掌握在於闐國的權貴手中的,外人根本插手不得,通過玉石貿易帶來的巨額利潤,滿足自己奢華生活的同時,還能養兵、養民。

    於闐所擁有的玉石之利,顯然也是其滅亡的原因之一,如今,輪到康國掌握“玉石大盤”了,並且明確表示,願意將之分享出來,可想而知造成的影響有多大了.

    劉曄一路東來的種種言辭作為,在西北大地掀起的陣陣波瀾,自然通過武德司的情報係統,完完整整上呈於皇帝劉文濟禦案上頭。

    得悉其事後,劉文濟除了讚其處變不驚、從容有度之外,對其苦心孤詣,甚至不惜拉下臉麵自賣自誇,以吸引招攬遠人,發展康居國的做法,也頗感唏噓。

    其所言所行,似乎已經能夠說明其為何冒著逾製亂法、遭遇帝國反噬的風險,去吞並同屬藩國的於闐了。他是明明白白地告訴皇帝與朝廷,康國要發展,要立足西域,要維持和鞏固漢人的統治。

    作為帝王,劉文濟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夠理解劉曄,然而,他是大漢帝國的皇帝,漢族國度最高的統治者,他必須得站在中央朝廷的立場,站在漢帝國宗藩體係的格局上來考慮問題。

    不過,對劉曄於沿途宣講招攬人口、人才行為,劉文濟卻沒有設阻,這也導致,劉曄入京一行,就為康居國吸引了超過三萬的漢族移民,當然這個數據是沒有經過官方準確統計的,但效果是很明顯的。並且,“康國民”的轉化率也不高,因為其中有半數的人都是為了去從事玉石相關生意。

    同時,劉文濟也按下了朝廷內部,因為劉曄姍姍來遲,而準備的歡(彈)迎(劾)儀(攻)式(訐),就事論事即可,更多的,細想著來,實在沒有必要,徒惹人非議罷了。

    時隔十數載,劉曄再次踏足大漢帝國京畿,上一次,還是太宗皇帝駕崩之際。需要指出一點,在康宗皇帝駕崩之時,親自到帝京奔喪吊唁的封國王就已經不多了,安東王劉文淵這種過分積極的人不多。

    拿安西三國來講,當時隻有北廷王劉文共親赴洛陽,但更為主要的目的是看望其父趙王劉昉。至於劉旻、劉曄兩兄弟,隻是遣有身份、夠資格的重臣為使,趕赴西京,代為致哀。

    十多年的時間,有多少物是人非,又引發了劉曄多少的唏噓感慨,就不贅言了。不過,當康王那一副一臉遲暮、形如枯槁的模樣落在帝國中樞君臣眼中時,都難免生出惻隱之心,當然,這份惻隱根本上是源於劉曄的身份。

    玩政治的往往心髒,但不意味著同情牌、感情牌不能打,這得看時間,分對象。康王劉曄,畢竟是世祖皇帝的兒子,是當今天子的皇叔,年紀既長,麵對朝召令,不辭辛苦,萬迢迢,實在是不容易。

    晚年這趟辛苦且漫長的旅途,又趕在一個不那適宜時節出發,跨越冬、春、夏三季,其中僅季節的變化,就足夠人受的了。就是正常的青壯年,都未必能扛下如此一段旅途,就更被替老邁且本就有疾的康王了,也就是拉長了趕路的時間,否則劉曄早就客死途中了。

    因此,可想而知,劉曄最終是以怎樣一副形象出現在帝國君臣麵前,即便保持著基本的體麵,但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暮氣,總是讓人戚戚然。

    在廣政殿中,政事堂,當著皇帝、眾宰、禮部、理藩院等諸多相關部司重臣的麵,當劉曄解開衣袍,裸出上身,露出那密密麻麻、大小小的創傷印記與疤痕時,帝國君臣明顯被震撼到了。

    無法想象的不是創傷什的,而是這些傷痕會如此密集地出現在劉曄身上,都知道安西三國常年戰爭,三王更是屢次親自統軍作戰,但是作為國王與統帥,總不至於像一般的軍漢那般,披堅執銳,廝殺於戰場吧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