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羋黍離 本章: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

    在帝國十萬大軍水磨工夫般克定滇黔之際,在廣袤無垠的北疆,同期上演著一段鐵馬金戈的故事。

    漠北之患,之於帝國,就像上溯千百年北方遊牧文明對南方農耕文明的威脅一般,隻不過在大漢帝國當下,這場對台戲,在北方唱主角的變成了乃蠻金國。

    自平康八年,白水之會,被康宗「霸淩」,向劉文澎服軟,並強行與漠北契丹議和之後,金國、太陽汗劉金便徹底調整其興國戰略,不再南下擾漢,以一統漠北為先。

    劉金的「三步走」戰略,實則是草原霸主的本能,但能否成功,還需看整體的戰略環境,在南方漢帝國一枝獨秀的情況下,是很難走通的。

    多的且不提,僅第一步滅契丹,正常情況下就很難實現,唯一讓劉金覓得的一絲機會,就是康宗之意外早逝,漢帝國於傳承上發生劇變。

    否則,劉金若敢背約東進,即便康宗在位,都不會容忍。隻不過,當帝國皇帝換成劉文濟之後,對漠北草原製約立刻大大減弱。

    端拱那三年就不說了,劉文濟基本都在韜光養晦,忙也忙著鞏固帝位,收買人心,即便進入建隆時代,在早期幾年,主要精力也放在重塑皇權、整頓積弊。

    雖然也派了慕容德琛等老臣老將北上山陽、漠南坐鎮巡撫,但隻是一種慣例,維持一個表象罷了。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劉文濟身上的契丹血統,始終是被人用來製約、詬病乃至攻擊的一個短處,這也使得他在麵對漠北事務時,往往態度謹慎,甚至投鼠忌器。

    劉金在帶領金國休整差不多兩年之後,於端拱二年秋,引兵東進,開始全力吞並契丹。在過去的半個世界,乃蠻與契丹作為漠北兩大霸主,兩個對手之間,整體來看是處於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下的。

    最初的乃蠻,隻是遊弋於金山東部地區的一群處在蒙昧狀態的野蠻部族,在漢遼大戰中,才被漢帝國的遠征軍帶去一抹文明的光輝,後來逐漸形成的部落聯盟,都是進化的標誌,而乃蠻真正開始崛起,還得是被奉為「太陽汗」的劉金親自掌權後。

    雖然帝國皇室從來否認,魏王劉旻也從不承認,但在早期乃蠻部落聯盟的成立過程中,劉金那「劉旻之子」的身份,他身上流淌的漢帝國「皇室血脈」,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對乃蠻諸部的統一與融合,具備重大意義。

    等劉金成年掌權後,對乃蠻進行了諸多先進的製度化改革,大量從漢文化、製度中汲取經驗,借鑒學習,再加上與漠北契丹的爭鋒,內外力的驅動下,逐漸形成了一個占據漠北半壁,統馭百部,控弦十萬,半遊牧、半奴隸並且向封建王朝過渡的乃蠻金國。

    至於漠北契丹,雖然對乃蠻部保持了幾十年的軍事優勢,但它在很長時間內,都處在一個困難的軍政環境中,南邊、東北都有來自漢帝國的擠壓,東北方向又有蒙兀室韋的侵襲。

    而隨著老一輩契丹精英的離開,新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也隻能用「一蟹不如一蟹」來形容了,既不能繼承先輩們的事業與榮光,連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都守的艱難。

    同時,契丹雖然被漢帝國從「遼帝國」生生打成「漠北契丹」,又在後續的自我閹割(去漢化,殺漢族大臣)中,退化至遊牧生產生活的狀態,但在麵對漠北其餘部族尤其是附庸的部族雜胡時,依舊保持著「上國」的傲慢。

    隨著開寶後期,世祖皇帝對契丹的「寬容」,雙方關係的改善,經濟交流的加強,來南方帝國的美酒絲綢、精美玩物,也慢慢腐蝕著契丹高層......

    傲慢、腐化、墮落,對遊牧民族來說無一不是致命錯誤,隻不過,當來自南方那個龐然大物般帝國的壓迫小了,憑借著祖宗的積累,再加上契丹王耶律隆緒憑借著漫長的在位時間將治下臣民部族威脅團結在一起,

    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

    還是能夠支撐起漠北契丹的統治。

    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漠北契丹本身的問題與階級矛盾越來越嚴重,這份支撐,也越來越顯勉強罷了。

    另一方麵,漠北契丹不隻要麵對著來自乃蠻、室韋人的外部威脅,其本身還麵臨著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在南邊,漢帝國經營下的山陽漠南地區,日益繁榮,畜牧發達,牛羊眾多,草場也更加肥美,對漠北的眾多契丹部族吸引力十足,有選擇騷擾抄掠的,也有南下歸附的。

    東北的饒樂國,其王劉昕那可是具備大漢皇室與契丹王室雙重血脈的人,當然,對塞北的這些遊牧民族來說,談血脈什的還是太虛,關鍵在於慕強趨利的心理作用。

    漠南地區雖好,但畢竟距離漢帝國過近,同時,早沒有漠北部族的空間了。饒樂國則不然,作為世祖皇帝欽定的第一批封國,從草原部族的角度來看,其條件並不算差,治下擁有大片豐美的水草、土地條件,十分適宜畜牧業之發展。

    並且,與安東飽受朝廷猜忌不同,饒樂國與朝廷關係始終親善,聯係緊密,並且長期得到朝廷明暗的扶持與援助。

    再加上,劉昕本身素質並不算低,雖無過譽之名聲,也沒有建立什顯赫的功績,但在常年的為王治國經曆下來,也逐漸摸索總結出了一套融合漢家法製結合當地民情的國家治理規則。

    當年,世祖駕崩,諸王赴京奔喪,好兄弟劉曄又給了他一番良言善見,他也聽取了,開始了持續性地向漠北地區吸取招攬人口的政策。

    對於漠北的部族們來說,哪怕僅衝著饒樂國更低的稅賦與貢獻,都願意去,何況,還能從興國王廷(饒樂王城名興國,位於今齊齊哈爾西南)獲得草場與水源,還能獲得饒樂國的保護。

    自雍熙早期開始,從漠北契丹轄下,東遷南下,歸附於饒樂國,對於這種情況,漠北契丹自是設法阻止,一度引發動亂,還是在耶律隆緒於王廷召集諸大貴族、部落長,進行了一番減稅動員,降低部民負擔,又在大興安嶺褶皺帶西緣的丘陵地區建立了嚴厲的軍事管控後,向饒樂國的人口流失方才得到真正控製。

    但即便如此,前前後後,饒樂國也從漠北契丹薅了近十萬人口,極大地彌補了丁口子不足,增進饒樂之發展。但漠北契丹的血,也在漫長的歲月中,快流幹淨了。

    到建隆時代,漠北契丹雖然仍是漠北草原上一霸主,卻已肉眼可見地衰落腐朽,尤其在與乃蠻金國崛起之勢相對比的情況下,更是相形見絀。

    眾多內外在的因素導致,當劉金以侵國之兵東進之後,漠北契丹的抵擋,隻會越發無力。到建隆三年中秋之時,漠北契丹已經陷入全麵的崩潰,契丹人對漠北廣大草原及諸部族的統治,徹底被掀翻了。

    這一場「遼金之戰」,持續了四年時間,能堅持這久,也得益於耶律隆緒的苦苦支撐,隻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何況這個時空的耶律隆緒,還算不得巧婦。

    不過,耶律隆緒卻也不負「大契丹王」的尊嚴,雖則金國兵鋒強勁,金王劉金更是狡猾多智、勇猛善戰,但從始至終,耶律隆緒都沒服過軟,一直堅定堅決地領袖契丹軍隊與之力戰。

    四年間,雙方在漠北水草豐茂之地,進行了大大小小幾十次戰鬥,不過起關鍵性作用的隻有兩仗。第一仗發生在建隆元年秋,劉金在討滅契丹於烏孤山以西眾多部族之後,親率五萬金國主力東進,與八萬契丹大軍會戰於土兀刺河上遊地區(大致在今烏蘭巴托)。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世祖》,方便以後閱讀漢世祖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世祖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並對漢世祖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