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諸夏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九折肱 本章:第185章 諸夏

    必須承認在楚人的深處湧蕩著中原文化的基因,這要追溯到楚的先人。最初,楚人祖先封於河南,後來輾轉流離,篳路藍縷到江漢流域,憑著堅韌不屈的精神,曆代楚人備嚐險阻,克服種種困難,融合了當地土著的民俗,形成了獨特的楚文化,楚人的底蘊仍然有著中原文明的因子。

    楚人不被周天子乃至中原諸侯認同,視為異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當時伐紂大潮中沒有出現楚人的身影,楚的先人鬻熊棄商奔周,後來三監之亂,商人後裔武庚作亂,周公出征戡亂,各路諸侯都積極響應,隻有楚人沒有參與,這麵有沒有作為商朝遺民而不忍的內情呢,資料已不得而知。但這次周公的戡亂成功,楚人並沒有得到封賞,連基本的封地都沒有。封於楚是在周公與成王出現嫌隙,周公因此奔楚避難,後來成王迎回周公,周公因此封熊繹於楚,地五十的蕞爾小國而已,地位低下,在周天子舉行的大型慶祝會上,連宴席的位置都沒有,隻負責打打雜。

    也正是因為這樣,後世楚人對周天子對待先人表達不滿,認為先人鬻熊為文王師,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封爵不過是低人一等的“子”爵,才有了楚武王那句“吾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同”,與周天子撕破臉,乃至自立為王,分庭抗禮。而楚國的曆代國君也無一不把“意欲觀中國之政”作為振興楚國北進中原的目標。

    從熊渠到楚武王到楚文王成王穆王,一路擴張,拓地千,楚人那種強悍和野蠻迅速控製了江漢流域,於是北望中原,幾代人的積累在楚成王時期有了一個豐碩的成果,齊桓公後中原無主,宋襄不自量力與楚爭鋒慘敗,楚成王成了左右中原局勢的實際宗主,在這個時期楚國達到了一個新階段。其後晉文公橫空出世,城濮之戰一舉霸天下,遏製了楚國進一步北進的勢頭。穆王父繼位,埋頭向東向南繼續發動兼並戰爭,穆王十二年,基本解決了楚國的後顧之憂,周邊蠻族俯首稱臣,楚莊王即位的楚國已是氣勢崢嶸,在內部安定後,楚莊王吹響了問鼎中原的號角,其時晉國靈公傀儡趙盾專權,無暇旁顧,西與強秦關係惡化,內有六卿勢力傾軋。邲之戰,楚莊王擊潰晉國,完成了楚國曆史上最輝煌的壯舉。

    楚莊王以後,楚國開始走走下坡路,不複曆代楚人的野蠻好戰,兼並擴張,而是出現了“興亡繼絕”的仁義之舉,連孔子都讚歎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複鄭與陳,釋宋之圍,接受王孫“在德不在鼎”的說教,拒絕京觀,種種異舉說明楚莊王正在接受並在楚國推動中原文化,尤其是周天子的禮樂文化。這恰恰成為了楚國興衰的轉折點。一個野蠻彪悍活力四射的民族,開始熱衷於中原的禮樂文化。曆史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天下強國唯二,曰秦曰楚,而秦楚同源,都是被中原視為非我族類,而楚自莊王以後,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並致力於在楚國推動中原禮儀,秦人始終擯棄中原文化,秦與楚的決戰,本該是一場強悍的對決,而楚國已被溫良的中原文化融化,於是秦克楚,一統天下。從這個角度看,莊王開始的中原文明化究竟對楚來講,是進步還是退步呢?

    賢哉楚莊王。孔子的這一評語肯定了楚莊王的道德功業,把楚莊王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相並列,春秋霸主之威名永載史冊。

    要知道齊桓公打的旗幟便是尊王攘夷,這的夷大半指南楚。楚人雖自謂與中原同脈,但在中原諸侯的心目中,視為異族。

    楚人熊渠時便不滿中原的輕視,認為楚先人鬻熊也曾為文武師,反以子爵封楚人,蕞爾小國五十。這種種歧視激發了楚人剛毅不屈,自立更生的熱望,輾轉南下,篳路藍縷一直遷徙到江漢流域,與當地蠻族相融合,楚人有著中原文化的基因,又吸收了蠻族土著的野蠻與狂野的特質,在艱難困苦中求存,曆代楚人備嚐險阻,逐漸從一個彈丸小國一躍而至千疆域。

    蓬勃的楚人將目光北望,熊渠喊出了那句激憤之語,吾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封三子為王,表達了楚人壓抑在心幾多年的憋屈。後厲王暴虐,熊渠隱忍,取消三子王號。但是楚人的野心代代而傳,至於楚武王舊話重提,自立為王,意欲以觀中國之政。

    楚人擴張兼並,一時統領江漢,成王時一戰敗宋襄,左右天下,楚之強勢震攝中原,幸有晉文公橫空出世,遏製了楚人北下的勢頭,從此晉楚爭鋒近兩百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那女子》,方便以後閱讀那女子第185章 諸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那女子第185章 諸夏並對那女子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