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後元)終章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中丞佐吏 本章:第440章 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後元)終章

    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少帝成長計劃 書海閣網()”查找最新章節!

    文鼎十五年,已經逃到呼揭山的匈奴單於庭發生政變,軍臣被異母胞弟伊稚邪刺殺,自號單於,也就是後來的伊稚邪單於。

    得知匈奴發生了單於的兄弟刺殺單於的狀況,太宗皇帝遣使斥責,並派安北都護府都督何未央西進,討伐伊稚邪。

    夏四月,安北都護府發騎兵十萬,從姑且水西出草原,逼近了呼揭山。

    無可奈何之下,伊稚邪單於帶著僅剩的部眾和牧畜,進入了後來的西域。

    在此次戰鬥中,曾經因為罪惡被廢黜爵位的周勃之子周亞夫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朝堂百官提議給周亞夫加官進爵,太宗皇帝思考了很久,還是沒有答應。

    周勃原本是開國功侯,被太祖高皇帝封為絳侯,卻在呂太後駕崩的時候在長安作亂,太宗皇帝好幾次都饒恕了周勃,但周勃依舊死性不改,最終在家引咎自盡。

    太宗皇帝認為,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肯定和周勃一樣,腦後有反骨,所以一直壓製著周亞夫的官職。

    後來發生的事也說明,太宗皇帝的預測十分準確。

    文鼎十六年,太子妃剩下皇長孫,也就是後來的孝宣皇帝,太宗皇帝十分高興,並親自給皇長孫起名:彘。

    皇長孫出生時,太子已經二十六歲了,太宗皇帝對朝臣百官說:男子沒有年過二十還長不大的,我在二十歲的時候,已經在皇位上坐了八年,如今太子加冠成人已經過了六年,應該負擔起應有的責任了。

    於是下令太子監國,朝中所有的大小事務由太子處置,遇到重大的事情或者解決不了的事情,再由太子請示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勞苦一生,直到這時才過上了輕鬆地生活,每天都抱著皇長孫在長安城內戲耍。

    文鼎十七年,太宗皇帝第三次開科取士,實際上所有的事情都有監國的太子操辦。

    這一次考舉中,總共有超過十五萬的士子參加,其中通過第一輪、第二輪考試的幾萬人,基本都被新設立的水衡都尉任用為官吏。

    文鼎十八年,南越王趙佗突然病逝,王孫趙胡繼為南越王,並上表長安,請求長安認可。

    監國太子得到消息,在請示太宗皇帝之後回複趙胡:從高皇帝鼎立漢室以來,諸侯王就從來沒有不朝覲長安的道理,之前趙佗年事太高,車馬不便,現如今,趙胡卻再也沒有不朝長安的道理了。

    春二月,南越王孫趙胡從南越國都番禺城啟程,在夏六月抵達長安。

    趙胡朝覲長安的同時,將跟隨趙佗前往嶺南的前秦將士遺骸也帶了回來,太宗皇帝親自主持了接待,並按照國葬的禮儀,把這些遺骸葬在了驪山腳下。

    之後趙胡奉上了南越疆域的詳細地圖,朝堂百官便提議,為死去的趙佗蓋棺定論。

    太宗皇帝苦思許久,最終說道:南越王趙佗,奉先秦始皇帝的命令征服南越,對於諸夏的功勞都是可以看得見的。

    王趙佗以武立身,以武立命,以武為諸夏開疆拓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於是朝中百官共議,諡趙佗為南越武王,太宗皇帝賜下黃腸題奏、金縷玉衣各一,太後也賜下了不少冥器。

    文鼎十九年,南越內附,太宗皇帝封南越王孫趙胡為餘水侯。

    文鼎二十年,閩越、東越內附,太宗皇帝就讓梁文王劉的第三個兒子劉參去嶺南為王,以原本南越的國土為封土,以原本的南越國都番禺為王都,號越王。

    文鼎二十一年,龍首渠、六輔渠、白渠,以及漢中地區的褒斜道基本完工,由禦史大夫賈誼主持的鄭國渠拓寬、清理、另開支流的工程也終於結束。

    經過這次拓寬之後,鄭國渠和行開拓的支流能灌溉的田畝多出了上萬萬畝,匯集關中百餘萬戶家庭,再加上龍首渠、六輔渠、白渠等水利設施,關中有三分之一的地方都具備了種植水稻的條件。

    褒斜道的完工,則是讓關中的漢中地區與蜀郡之間的交通變得暢通了起來,蜀地的名產如蜀錦、玉石等物品,開始大量流入關中,天下其他地方的商品也開始進入蜀郡。

    在確定鄭國渠的工程沒有出現紕漏之後,太宗皇帝召集百官共議,最終決定敕封主持此次工程的禦史大夫賈誼徹侯之爵,封土為賈誼的故鄉洛陽城附近的平陰縣,食邑一千戶。

    文鼎二十二年,丞相酈寄的任期滿,從丞相的位置上光榮退休,被賜予了讚拜不名的榮譽。

    冬十二月,拜禦史大夫賈誼為丞相,尚書令晁錯為禦史大夫,已經成為大農的公孫弘為尚書令。

    文鼎二十三年,太宗皇帝頒布冊立詔書:以皇長孫劉彘為太孫,改名為徹。

    這時,皇長孫才六歲。

    世宗皇帝是在六歲時被冊立為太子,孝宣皇帝更是在六歲的時候被冊立為太孫,再加上孝懷皇帝也同樣是在六歲被冊立為太子,八歲登基,如此三次下來,皇長子年滿六歲冊立為儲君的規則,也成為漢室的傳統。

    直到三十年後,年剛三十六的孝宣皇帝病逝時,太子已經早於孝宣皇帝死去,孝宣皇帝沒有別的子嗣,孝文皇帝的其他子嗣也都已經失去,衛太後就按照兄終弟及的規則,把太宗皇帝的次子劉弗陵召入了長安。

    那時,蒙王劉弗陵已經年近六十,得知衛太後想要讓自己入繼大統,劉弗陵惶恐的說道:我已經是個即將死去的老人,如果染指神聖,恐怕會辜負太祖高皇帝的江山。

    於是衛太後下令,由蒙王劉弗陵的嫡長子劉嬰入繼大統,是為孝昭皇帝。

    在蒙王劉弗陵死去之後,孝昭皇帝追尊生父劉弗陵為孝烈皇帝,奉孝文皇帝劉賀為親父,為孝文皇帝建世宗廟;並奉孝宣皇帝劉徹為長兄。

    文鼎二十四年,孝惠皇帝的第五個兒子趙王劉太薨,太宗皇帝哀痛不能自已。

    朝臣百官通過商議,最終向太宗皇帝匯報: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無過,好民治。

    於是,將劉太諡為趙戴王,並將趙國的土地分為九部分,將劉太的十四個兒子其中八人封為諸侯王,將趙國的一半土地化為郡縣。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少帝成長計劃》,方便以後閱讀少帝成長計劃第440章 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後元)終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少帝成長計劃第440章 番外:《新史記·太宗本紀》(後元)終章並對少帝成長計劃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