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七十九章 長享三年,去往極北的貿易

類別:曆史軍事 作者:揮劍斬雲夢 本章:七百七十九章 長享三年,去往極北的貿易

    轉眼便是幾日過去,米屋的關船上卸下了糧米、鹽醬、酒水,又裝了一船的蝦夷地物產,準備返航了。

    要說此時的蝦夷地,能夠售賣的大宗物產並不多。海產的潛力很大,但還沒充分開發出來。而優質的木材,砍伐費力,運到近畿一帶,也不比東北各國的木材更有競爭力。至於稻米豆子,本地的食用尚且不足,還得從本州島輸入。

    所以,回程的關船上,隻是裝了些北地特產的毛皮、海產,以及一點草藥、補品。剩下最多的,就是壓艙的砂鐵礦。值得一提的是,北海道鐵礦、煤礦,都很豐富,具有工業化的基礎資源。而此地的鐵礦,又以淺層的砂鐵礦為主,容易開采,分散的也很廣。

    勝山館附近,就有一處地表的小砂鐵礦,可以就近開采,冶煉礦石,打造刀劍與頭盔。至於製造複雜的鎧甲,館中缺乏有技藝的匠人,卻是造不出來的。而這樣有技藝的大匠,還得看森野清,能不能想辦法弄來。

    蝦夷地開拓未久,離不開本州島上的物資與人手。而這一切,指望不了京都的將軍和貴人們,隻能靠相熟的商人。因此,武田信廣不顧寒冷,挺著老邁的身體,親自帶著一眾武士家臣,在港口為森野清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武田信廣麵帶笑意,吟誦送別。這一次,他倒是沒有吟白居易的詩,反而變成了王維。

    “歸!一定歸來!信廣公,最多三月,我必然會帶著遮洋船返回。你且稍稍等待!”

    大商人森野清笑著點頭,握了握故友的手。這個風俗,也是學自唐人,便如唐詩中所說,“親知握手三秋別,幾杖扶身萬行”。握手告別,隱含不舍之意,卻是極為親密的舉動了。

    “好!‘但去莫複問,白雲無盡時。’”

    武田信廣點了點頭,又吟了一句。這一句的意思,倒是催促森野清快些走了。

    森野清啞然失笑,搖了搖頭。他看了眼武田信廣身後的女真大馬,便和眾人告別。然後,兩艘關船升起風帆,劃起槳櫓,片刻就去的遠了。

    直到兩艘關船消失在天際,武田信廣才轉過身來。他看著白雪覆蓋中的山林,望著山間高處,自己親自建立的勝山館,回憶良久。片刻後,他才神情一肅,看向眾位武士,雷厲風行地下令。

    “通傳領地各村,挑選去過北地的資深漁民!準備好與蝦夷貿易的貨物,再抓緊打製一批貿易的鐵斧!...”

    “對了,村上季通,你是掌管船隻,出過外海的船奉行。且過來,隨我入館中,我有要事吩咐!”

    “嗨依!”

    眾位武士齊齊低頭,騎馬踏雪遠去。而一個低矮的中年武士,臉上飽經風霜,也騎上自己的小馬,跟著家主武田信廣,返回勝山館中。

    兩人沒有入茶室,直接在正殿跪坐。在領地的武士麵前,武田信廣可不會再吟詩說禪,拿出接待京都人物的那一套。他神情嚴肅,沉聲問道。

    “村上季通,我記得你去過樺太島以北,和當地的馴鹿部族交易過?”

    “是!那是十年前,我劃著小早船,帶著兩個武士,去那收購鹿皮...”

    說起當年的經曆,村上季通滄桑的臉上,依然可見幾許心季。

    “那一路波濤險阻,小早船起起伏伏,好幾次,就隻差一點,便要傾覆...好在佛祖庇佑,我們找到了沿海的薩哈人,用兩把鐵斧,換回了兩捆上好的鹿皮。然後我又用隨身攜帶的酒水,換了一小袋砂金。帶回來後,都交到了館中...”

    聽到這,武田信廣點了點頭,麵露回憶。

    當年的村上季通,還是一個年輕的武士。正因為他這一番勇敢的出海,帶回了值錢的皮毛與砂金,然後忠誠的獻給了家中,同時證明了自己的勇氣與忠誠!...武田信廣這才看重他,把對方一舉提拔為船奉行,如今也有十年了。

    “村上季通,這次米屋來人,你也看到了。”

    武田信廣麵色肅然,話語則稍稍溫和。

    “京都有大事發生,而本家的極北物產,在京中極受追捧。有大人物需要本家的良馬、藥材與毛皮,越是珍惜罕見,便越好!...”

    “因此,開春之後,我有意讓你親自駕船,去一趟極北各部,直接與各部貿易。季通,此事事關家中的大計,也唯有你,才能擔此大任!”

    “去極北地貿易?...”

    想起十年前駕著小船,在北海飄蕩的波濤險阻,村上季通的心中,便同樣波濤起伏。但是,家主武田信廣親自出麵,話又講到了這個份上,卻是無法拒絕的。數息後,村上季通便伏倒在地上,深深一禮,大聲應諾。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阿茲特克的永生者》,方便以後閱讀阿茲特克的永生者七百七十九章 長享三年,去往極北的貿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阿茲特克的永生者七百七十九章 長享三年,去往極北的貿易並對阿茲特克的永生者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