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

類別:未分類 作者:[美]彼得·考夫曼 本章:第二章 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

    “從華爾街到矽穀(套裝共9冊) (xinshuhaige.com)”

    第二章

    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

    凡事往簡單處想,往認真處行。

    ——查理·芒格

    雖然主要是靠自學,本傑明·富蘭克林在新聞、出版、印刷、慈善、公共服務、科學、外交和發明等不同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富蘭克林的成功主要歸功於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奮工作的勁頭,還有他永不滿足的求知欲望和從容不迫的行為方式。除此之外,他頭腦聰明,樂於接受新事物,所以每當選擇新的鑽研領域,他很快就能融會貫通。查理·芒格將富蘭克林視為最大的偶像並不奇怪,因為芒格主要也是靠自學成材,而且也擁有許多富蘭克林的獨特品格。就像富蘭克林那樣,查理本人也是一個未雨綢繆、富有耐心、律己嚴厲和不偏不倚的超級大師。他充分利用這些特性,在個人生活和生意場上——尤其是在投資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為生態係統的商業世界,如果我們試圖理解一樣看似獨立存在的東西,我們將會發現它和宇宙間的其他一切都有聯係。

    ——約翰·繆爾

    “我發現把自由的市場經濟——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場經濟——當作某種生態係統是很有用的思維方式。動物在合適的地方能夠繁衍,同樣地,人隻要在社會上找到了專屬於自己的位置,也能夠做得很成功。

    “可惜能這想的人不多,因為早在達爾文時代以來,工業大亨之類的人就認為,適者生存的法則證明他們確實擁有過人的能力。但實際上,經濟確實很像生態係統,它們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

    “在商業世界,我們往往會發現,取勝的係統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個或幾個變量上走到近乎荒謬的極端——比如說好市多倉儲超市。”

    對查理來說,成功的投資隻是他小心謀劃、專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產品。沃倫·巴菲特曾經說:“查理能夠比任何活著的人更快、更準確地分析任何種類的交易。他能夠在60秒之內找出令人信服的弱點。他是一個完美的合夥人。”巴菲特為什會給他這高的評價呢?答案就在於芒格獨創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這也是本章的主題。

    本章正式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們作點簡單的介紹:考慮到查理的方法十分複雜,我們無意將接下來的內容編成“怎做”課程,以供有抱負的投資者參考,而是對“他看上去是怎做的”進行概述。我們在這的目標是展示查理方法的基本輪廓,讓你能夠更好地理解本書剩下篇章中的大量細節。如果你急於了解具體的方法,《芒格主義:查理的即席談話》和《查理十一講》——這兩章包含了大量出自查理自己手筆的文字——就各種各樣的領域提出了“怎做”的具體建議。在本章,能做到呈現查理在考慮投資時運用的思維過程,然後再扼要地指明他的投資指導方針,我們就很滿足了。

    芒格進行商業分析和評估的“多元思維模型”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隻用幾種。大多數人都隻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說的:‘在手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辦法。”

    查理的投資方法和大多數投資者所用的較為粗陋的係統完全不同。查理不會對一家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膚淺的獨立評估,而是對他打算要投資的公司的內部經營狀況及其所處的、更大的整體“生態係統”作出全麵的分析。他將他用來作出這種評估的工具稱為“多元思維模型”。他在幾篇講稿(尤其是第二、第三和第四講)中詳細地討論了這些模型,它們是一個收集和處理信息、並依照信息行動的框架。它們借用並完美地糅合了許多來自各個傳統學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和公式,這些學科包括曆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計學、經濟學等。查理采用“生態”投資分析法的無懈可擊的理由是:幾乎每個係統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若要理解這樣的係統,就必須熟練地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多元思維模式。正如約翰·繆爾談到自然界萬物相互聯係的現象時所說的:“如果我們試圖理解一樣看似獨立存在的東西,我們將會發現它和宇宙間的其他一切都有聯係。”

    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

    簡單是長期努力工作的結果,而不是起點。

    ——弗德克·邁特蘭德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係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係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係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係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然而,我這種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認可,甚至對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人們要是覺得一件事情“太難”,往往就會放棄去做它。

    ——查理·芒格

    願意改變想法

    當麵臨要改變想法、要證明無需這做的選擇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忙於尋找證據。

    ——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

    查理養成了一種異常罕見的性格——願意甚至渴望去證實和承認他自己的錯誤,並從中吸取教訓。他曾經說:“如果說伯克希爾取得了不錯的發展,那主要是因為沃倫和我非常善於破壞我們自己最愛的觀念。哪年你沒有破壞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你這年就白過了。”

    查理喜歡把人們的觀念和方法比喻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觀念或方法),那還有什比用它來取代你較為沒用的舊工具更好的呢?沃倫和我常常這做,但大多數人會像加爾布雷思說的那樣,永遠不舍得他們那些較為沒用的舊工具。”

    以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而聞名的托馬斯·阿爾法·愛迪生(1847——1931)堅持不懈地嚐試了“一萬種失敗的方法”,最終成功地發明了電燈泡。

    查理試圖發現與他的每個投資項目相關的宇宙,他所用的方法是牢牢地掌握全部——或者至少大部分——候選待投資公司內部及外部環境相關的因素。隻要得到正確的收集和組織,他的多元思維模型(據他估計,大概有100種)便能提供一個背景或者框架,使他具有看清生活本質和目標的非凡洞察力。我們在本章中更想指出的是,他的模型提供的分析結構使他能把紛繁複雜的投資問題簡化為一些清楚的基本要素。這些模型中最重要的例子包括工程學的冗餘備份模型,數學的複利模型,物理學和化學的臨界點、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學的現代達爾文綜合模型,以及心理學的認知誤判模型。

    這種廣譜分析法能夠讓人更好地理解許多和候選投資公司相關的因素是怎樣相互影響、相互聯係的。有時候,這種理解會揭示出更隱秘的情況,也就是會產生“波浪效應”或者“溢出效應”。在其他時候,這些因素聯合起來可能會創造出或好或壞的巨大“lolpalooza效應”。通過應用這個框架,查理得到了與絕大多數投資者不同的投資分析方法。他的方法接受了投資問題本質上非常複雜的現實,他不知疲倦地對投資問題進行科學的探討,而不是傳統的“調查”,他為它們進行充分的準備和廣泛的研究。

    查理在進行投資評估時采用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方法在商業世界中肯定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種方法是他原創的。查理找不到現成的方法來解決這個任務,所以他費勁地自創了大部分通過自學得來的係統。說他“自學”並非誇大其辭,他曾經說:“直到今天,我從來沒在任何地方上過任何化學、經濟學、心理學或者商學的課程。”然而這些學科——特別是心理學——卻構成了他的係統賴以立足的基礎。

    正是這種通過驚人的才智、耐心和數十年的相關經驗支撐起來的這種標誌性方法,使得查理成為備受巴菲特看重的商業模式識別大師。他就像一名國際象棋特級大師,通過邏輯、本能和直覺決定最具前景的投資“棋步”,同時又給人一種幻覺,似乎他的洞察力是輕易得來的。但請別弄錯了:這種“簡單”唯有在到達理解的漫長旅途的終點——而非起點——才會到來。他獨到的眼光得來不易:那是他畢生鑽研人類行為模式、商業係統和許多其他科學學科的產物。

    查理認為未雨綢繆、富有耐心、律己嚴厲和不偏不倚是最基本的指導原則。不管周圍的人怎想,不管自己的情緒有什波動,他永不背離這些原則,盡管許多人都認為“做人要懂得隨機應變”。這些原則若是得到堅定不移的遵守,便能產生最著名的芒格特征之一:不要非常頻繁地進行買賣。和巴菲特相同,芒格認為,隻要幾次決定便能造就成功的投資生涯。所以當查理喜歡一家企業的時候,他會下非常大的賭注,而且通常會長時間地持有該企業的股票(參見第一章中的《查理·芒格的合夥公司的投資業績》)。查理稱之為“坐等投資法”,並點明這種方法的好處:“你付給交易員的費用更少,聽到的廢話也更少,如果這種方法生效,稅務係統每年會給你1%——3%的額外回報。”在他看來,隻要購買三家公司的股票就足夠了。所以呢,查理願意將大比例的資金投給個別“受關注”的機會。沒有哪家華爾街機構、哪個理財顧問或者哪個開放式基金的經理會作出這樣的宣言!

    接受現實

    恐怕事情就是這樣的。假如有20種相互影響的因素,那你必須學會處理這種錯綜複雜的關係——因為世界就是這樣的。但如果你能像達爾文那樣,帶著好奇的毅力,循序漸進地去做,那你就不會覺得這是艱巨的任務。你將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完全能夠勝任。

    ——查理·芒格

    也許所有教育最有價值的結果是,當你不得不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你是否喜歡它,你都有能力去完成這項必須的任務。這是每個人應該學的第一課,然而,無論一個人多早接受教育,這可能是他徹底學到的最後一課。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自稱是達爾文的信徒或“門下走狗”

    《耐心的農夫》(Patience Escalier)1888年,梵高。

    耐心: “不厭倦等待地等待”的藝術

    “你看那些對衝基金——你認為他們能夠等待嗎?他們不知道怎等待!在我個人的投資組合,我曾經一連幾年就隻持有1000萬到1200萬的國債或地方債,然後不去動它們,隻是一直等待、等待……

    “正如傑西·利弗莫爾說過的:‘賺大錢的訣竅不在於買進賣出……而在於等待。’”

    既然查理取得了成功,而且也得到巴菲特的稱讚,為什其他人並沒有更多地使用他的投資技巧呢?也許答案是這樣的:對大多數人來說,查理的跨學科方法真的太難了。此外,很少投資者能夠做到像查理那樣,寧願顯得愚蠢,也不願隨“大流”。查理堅持不偏不倚的客觀態度,他能夠冷靜地逆流行觀點的潮流而上,一般投資者很少擁有這種素質。盡管這種行為往往會顯得固執或反叛,但查理的為人決不是這樣的。查理隻是相信他自己的判斷,即使那與大多數人的看法相左。很少有人看得出查理這種“獨狼”性格是他在投資界取得優異業績的原因。但實際上,性格主要是天生的,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性格,那他再怎努力,再怎聰明,閱曆再豐富,也未必能夠成為像查理·芒格這偉大的投資家。我們在本書其他的篇章中將會看到,先天的性格也是查理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在2004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上,有個年輕的股東問巴菲特怎樣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巴菲特分享了他的想法之後,查理插話說:“別吸毒。別亂穿馬路。避免染上艾滋病。”許多人以為他這個貌似調侃的回答隻是一句玩笑話而已(這句話確實很幽默),但實際上它如實反映了查理在生活中避免麻煩的普遍觀點和他在投資中避免失誤的特殊方法。

    旅鼠

    菲爾·費舍爾的影響

    “如果某個吸引我的人同意我的觀點,我就會很高興,所以我對菲爾·費舍爾有很多美好的回憶。”

    菲利浦·費舍爾(1907-2004),《怎樣選擇成長股》和許多其他書的作者,他在1931年開始他的投資生涯。和本傑明·格拉漢姆一樣,他畢生取得的成績讓人印象深刻,但費舍爾采用的是一種十分不同的方法。格拉漢姆通常投資價格低廉的“煙屁股”(當然,他對政府職員保險公司的投資是著名的例外),費舍爾則偏好購買那些能夠“增長、增長再增長”的高品質公司的股票。

    查理一般會先注意應該避免什,也就是說,先弄清楚應該別做什事情,然後才會考慮接下來要采取的行動。“我隻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啦。”這是查理很喜歡的一句妙語。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生意場上,查理避開了“棋盤”上那些無益的部分,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有利可圖的區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查理努力將各種複雜的情況簡化為一些最基本、最客觀的因素。然而,在追求理性和簡單的時候,查理也小心翼翼地避免他所說的“物理學妒忌”,就是人類那種將非常複雜的係統(比如說經濟係統)簡化為幾道牛頓式普遍公式的傾向。他堅定地擁護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告誡:“科學理論應該盡可能簡單,但不能過於簡單。”查理自己也說過:“我最反對的是過於自信、過於有把握地認為你清楚你的某次行動是利大於弊的。你要應付的是高度複雜的係統,在其中,任何事物都跟其他一切事物相互影響。”

    “當沃倫在商學院上課時,他說:‘我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隻能有20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你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將會真正地慎重考慮你做的事情,你將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你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這樣你的表現將會好得多。’”

    另外一個本傑明——格拉漢姆,不是富蘭克林——也對查理的投資觀念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格拉漢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中最具生命力的觀念之一是“市場先生”。在一般情況下,市場先生是一個脾氣溫和、頭腦理智的家夥,但有時候他也會受到非理性的恐懼或貪婪的驅使。格拉漢姆提醒投資者,對於股票的價值,要親自去作出客觀的判斷,不能依賴金融市場常見的躁狂抑鬱的行為。同樣地,查理認為,即使是那些最有能力、最有幹勁的人,他們的決定也並不總是基於理性作出的。正因為如此,他把人類作出錯誤判斷的某些心理因素當作能用於判斷投資機會的最重要的思維模型: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已經養成了使用雙軌分析的習慣。首先,理性地看,哪些因素真正控製了涉及的利益;其次,當大腦處於潛意識狀態時,有哪些潛意識因素會使大腦自動以各種方式形成雖然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前一種做法是理性分析法——就是你在打橋牌時所用的方法,認準真正的利益,找對真正的機會,等等。後一種做法是評估那些造成潛意識結論——大多數是錯誤的——的心理因素。”(關於這個問題,更詳細的討論請參考第四章的第十一篇講稿,查理在講稿中用心理學的思維模型闡明了人類作出錯誤判斷的25種常見誘因。)

    很明顯,到目前為止描述過的各種方法都不可能在大學課堂或者華爾街學到。它們是查理為了滿足他自己獨特的要求而憑空創造出來的。如果給它們起一個共同的名字,那應該是這樣的:“迅速殲滅不該做的事情,接著對該做的事情發起熟練的、跨學科的攻擊,然後,當合適的機會來臨——隻有當合適的機會來臨——就采取果斷的行動。”努力去培養和堅持這種方法值得嗎?查理是這想的:“如果你把自己訓練得更加客觀,擁有更多學科的知識,那你在考慮事情的時候,就能夠超越那些比你聰明得多的人,我覺得這是很好玩的。再說了,那樣還能賺到很多錢,我本人就是個活生生的證據。”

    本傑明·格拉漢姆的影響

    市場先生

    就短線投資而言,市場是一台投票機器。

    但就長線投資而言,它是一台稱重機器。

    價值評估

    最成功的投資必定是最像生意的投資。

    投資者購買股票應該像購買日用品——而不是像購買香水。

    ——本傑明·格拉漢姆

    悖論

    給你帶來麻煩的不是壞主意,而是好主意。你也許會說:“那不可能。那是相互矛盾的。”他(格拉漢姆)想說的是,如果一件事情是個壞主意,你不會做過頭。但如果一件事情是個好主意,蘊含著重要的真理,那你就沒辦法忽略了。然後你就很容易做過頭。所以呢,如果你把它們做過頭了,那些好主意是讓你遭受可怕後果的好方法。

    ——查理·芒格

    《先知耶利米哀悼耶路撒冷的毀滅》(Jeremiah Lamenting the Destruction of Jerusalem)1630年,倫勃朗。

    逆流遊泳

    “我們通過預測哪些人和公司會逆流遊泳來強調可知因素。我們並不預測水流的波動。”(照片:阿爾卡特拉斯島鯊魚節遊泳賽讓有經驗的遊泳者在寒冷的海水中逆流前進)

    雙軌分析

    “一般來說,股票的估值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人們評估小麥價值的方法——在使用者看來,小麥有多少實際的使用價值。第二種方法是人們評估倫勃朗等藝術家的價值的方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倫勃朗們被認為價值很高,是因為它們的價格在過去一路上漲。”

    “對我們來說,投資等於出去賭馬。我們要尋找一匹獲勝幾率是兩分之一、賠率是一賠三的馬。你要尋找的是標錯賠率的賭局。這就是投資的本質。你必須擁有足夠多的知識,才能知道賭局的賠率是不是標錯了。這就是價值投資。”

    芒格的投資評估過程

    “最重要的觀念是把股票當成企業的所有權,並根據它的競爭優勢來判斷該企業的持有價值。如果該企業未來的貼現現金流比你現在購買的股票價格要高,那這個企業就具有投資價值。當你占據優勢的時候才采取行動,這是非常基本的。你必須了解賠率,要訓練你自己,在賠率有利於你時才下賭注。我們隻是低下頭,盡最大努力去對付順風和逆風,每隔幾年就摘取結果而已。”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查理投資的項目並不多。也許IBM的創始人老托馬斯·沃森的話最好地概括了查理的方法。托馬斯·沃森說:“我不是天才。我有幾點聰明,我隻不過就留在這幾點麵。”查理最清楚他的“點”:他小心翼翼地劃出他的能力圈。為了停留在這些圈子之內,他首先進行了基本的、全麵的篩選,把他的投資領域局限在“簡單而且好理解的備選項目”之內。正如他所說的:“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為了確定“可以投資”的潛在項目,查理先選定一個容易理解的、有發展空間的、能夠在任何市場環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不難理解,能通過這第一道關卡的公司很少。例如,許多投資者偏愛的製藥業和高科技行業就直接被查理歸為“太難理解”的項目,那些大張旗鼓宣傳的“交易”和公開招股則立即被劃入“不能投資”的項目。那些能夠通過第一道關卡的公司還必須接受查理思維模型方法的篩選。這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很費勁,但也很有效果。查理討厭“披沙揀金”,也就是從一大堆沙子淘洗出幾粒小小的金子。他要用“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的方法,去尋找別人尚未發現的、有時候躺在一眼就能看見的平地上的大金塊。

    能力圈

    如果說我們有什本事的話,那就是我們能夠弄清楚我們什時候在能力圈的中心運作,什時候正在向邊緣靠近。

    ——沃倫·巴菲特

    如果你確有能力,你就會非常清楚能力圈的邊界在哪。如果你問起(你是否超出了能力圈),那就意味著你已經在圈子之外了。

    ——查理·芒格

    我不是天才。我有幾點聰明,我隻不過就留在這幾點麵。

    ——老托馬斯·沃森

    明確你的能力範圍

    在第九講中,查理講述了一個關於馬克斯·普朗克和他的司機的趣聞。司機經常拉著普朗克到德國各地舉辦公開的講座。有一次,對講座內容了如指掌的司機建議普朗克和他互換位子。司機完美無瑕地將講座的內容背誦出來之後,一個物理學家站了起來,提出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司機早就準備好了,“好吧,”他說,“慕尼黑這發達的城市,居然有市民提出如此簡單的問題,這讓我太吃驚了,所以我想請我的司機來回答。”

    在現實世界,弄清楚你何時是“馬克斯·普朗克”、何時是“司機”是很關鍵的。如果無法稱職地回答下一個問題,那你就缺乏真正的本領,非常有可能處在你的“能力圈”之外。

    沃倫和查理論“護城河”

    巴菲特:“那,讓我們來把護城河、保持它的寬度和保持它不被跨越作為一個偉大企業的首要標準。我們告訴我們的經理,我們想要護城河每年變寬。那並不意味著今年的利潤將會比去年的多,因為有時候這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護城河每年都變寬,企業的經營將會非常好。當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很狹窄的護城河——那就太危險了。我們不知道如何評估那種情況,因此,我們就不考慮它了。我們認為我們所有的生意——或者大部分生意——都有挖得很深的護城河。我們認為那些經理正在加寬它們。查理你說呢?”

    芒格:“你還能講得比這更好嗎?”

    巴菲特:“當然。請給這位先生來點花生糖。”

    ——錄自2000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年會

    在整個詳盡的評估過程中,查理並非數據資料的奴隸:他將各種相關因素都考慮在內,包括企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它所處的行業情況,即使這些因素很難被識別、測量或者化約為數字。不過呢,查理的縝密並沒有讓他忘記他的整體的“生態係統觀”:有時候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某個因素(他最喜歡舉好市多倉儲超市為例子)能夠使那單個因素變得具有與其自身不相稱的重要性。

    對待那些財務報告和它們的會計工作,查理總是持中西部特有的懷疑態度。它們至多是正確地計算企業真實價值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他要額外檢查的因素似乎有無窮多,包括當今及未來的製度大氣候,勞動力、供應商和客戶關係的狀況,技術變化的潛在影響,競爭優勢和劣勢,定價威力,環境問題,還有很重要的潛在風險變為現實的可能性(查理知道沒有無風險的投資項目這種東西,他尋找的是那些風險很小,而且容易理解的項目)。他會根據他自己對現實的認識,重新調整財務報表上所有的數字,包括實際的自由現金或“所有者”現金、產品庫存和其他經營性資本資產、固定資產,以及諸如品牌聲譽等通常被高估的無形資產。他也會評估股票期權、養老金計劃、退休醫療福利對現今和將來的真實影響。他會同樣嚴格地審查資產負債表中負債的部分。例如,在適當的情況下,他也許會認為像保險浮存金——可能許多年也無需賠付出去的保費收入——這樣的負債更應該被視為資產。他會對公司管理層進行特別的評估,那可不是傳統的數字運算所能囊括的——具體來說,他會評估他們的“能幹、可靠和為股東考慮”的程度。例如,他們如何分配現金?他們是站在股東的角度上聰明地分配它嗎?還是付給他們自己太多的酬勞?或是為了增長而盲目地追求增長?

    除此之外,他還試圖從方方麵麵——包括產品、市場、商標、雇員、分銷渠道、社會潮流等等——評估和理解企業的競爭優勢以及這種優勢的持久性。查理認為,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是該企業的“護城河”,是保護企業免遭入侵的無形溝壕。優秀的公司擁有很深的護城河,這些護城河不斷加寬,為公司提供長久的保護。持有這種獨特觀點的查理謹慎地權衡那些長期圍困大多數公司的“競爭性毀滅”力量。芒格和巴菲特極其關注這個問題:在漫長的經商生涯中,他們了解到,有時是很痛苦地了解到,能夠曆經數代而不衰的企業非常少。因此,他們努力識別而且隻購買那些有很大機會擊敗這些圍攻力量的企業。

    最後,查理會計算整個企業的真正價值,並在考慮到未來股權稀釋的情況下,去確定和市場的價格相比,每股的價值大約是多少。後麵這種比較是整個過程的目標——對比價值(你得到的)和價格(你付出的)。關於這方麵,他有個著名的觀點:“(購買)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購買)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巴菲特經常說,是查理讓他更加堅信這種方法的智慧:“查理很早就懂得這個道理,我是後來才明白的。”查理的睿見幫助巴菲特擺脫純粹的本傑明·格拉漢姆式投資,轉而關注一些偉大的企業,比如《華盛頓郵報》、政府職員保險公司(GEIGO)、可口可樂、吉列等等。

    獨立思考

    你是正確的或錯誤的,並不取決於大家是否同意你。你是正確的,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

    ——本傑明·格拉漢姆

    做生意時,最困難的事情是先讓你自己思考,再讓別人思考。

    ——哈維·費爾斯通

    運用邏輯,避免愚弄你自己。查理不會隻因為一件事情是我說的而接受它,盡管世界上大多數人會這樣。

    ——沃倫·巴菲特

    別愚弄你自己,記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理查德·費曼

    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總是取決於付出的價格。它在某個價格會很大,在其他一些價格會很小,而價格更高時,它便不複存在。

    ——本傑明·格拉漢姆

    (關於安全邊際,查理經常說,投資者能夠從工程學的“冗餘思維模型”中獲益。工程師設計橋梁時,會給它一個後備支撐係統以及額外的保護性力量,以防倒塌——投資策略也應該如此。)

    查理雖然極其仔細,但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有時候深受無關緊要的細節和旁騖之害。查理在分析的過程中會逐步排除一些投資變量,就像他排除其他變量那樣。等到分析結束時,他已經將候選投資項目簡化為一些最顯著的要素,也完全有信心決定到底要不要對其進行投資。價值評估到最後變成了一種哲學的評估,而不是數學的衡量。在分析本身和查理畢生積累的經驗及其在認知模型方麵的技巧的共同作用之下,他最終能夠得到一種投資“感覺”。

    本傑明·格拉漢姆曾經教我隻買便宜的股票,查理讓我改變了這種做法。這是查理對我真正的影響。要讓我從格拉漢姆的局限理論中走出來,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擴大了我的視野。

    ——沃倫·巴菲特

    到了這個時候,剩下的必定是一家極其優秀的候選投資公司。但查理並不會立刻衝出去購買它的股票。他知道在正確地評估股票的價值之後,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買入,所以他會進行更精細的篩選,也就是“扣動扳機之前”的檢查。當需要短時間內完成評估(他稱之為“急診”)的時候,這種方法特別有用。檢查清單上的項目如下:目前的價格和成交量是多少?交易行情如何?經營年報何時披露?是否存在其他敏感因素?是否存在隨時退出投資的策略?用來買股票的錢現在或將來有更好的用途嗎?手頭上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嗎?或者必須借貸?這筆資金的機會成本是多少?諸如此類。

    查理這種詳盡的篩選過程需要很強的自製力,而且會造成長時間沒有明顯的“行動”。但正如查理所說:“對於提出並完善投資策略或者執行這種策略來說,勤奮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就查理和沃倫而言,勤奮工作一直在進行,不管它是否會促使他們決定投資——通常不會。他們花在學習和思考上的時間,比花在行動上的時間要多,這種習慣絕對不是偶然的。這是每個行業真正的大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紀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種絕不妥協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決心。就像世界級的橋牌大師理查德·薩克豪瑟那樣,查理在意的並不是他本人是否能贏牌,而是是否能把手上的牌打好。盡管在芒格和巴菲特的世界,糟糕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有些結果並不在他們的掌握之中),但準備不足和倉促決策是不可原諒的,因為這些因素是可以控製的。

    在稀有的“黃金時機”,如果所有條件都剛剛好,查理決定要投資,那他很可能會決心下很大的賭注。他絕不會小打小鬧,或者進行“小額的投機性的投資”。這類行為包含著不確定性,然而查理為數極少的投資行為卻絕不是不確定的。正如他說過的,他的投資行為“結合了極度的耐心和極度的決心”。查理自信的來源並非誰或者多少人同意或反對他的觀點,而是客觀地看待和衡量自己的能力。這種自知之明使他在衡量他的實際知識、經驗和思維的正確性時,能夠擁有一種罕見的客觀態度。在這,我們再次看到,良好的個性素質——自律、耐心、冷靜、獨立——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缺乏這些品質,查理恐怕不可能取得如此傑出的投資業績。

    熟練和眼光

    你必須有濃厚的興趣去弄明白正在發生的事情背後的原因。如果你能夠長期保持這種心態,你關注現實的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高。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那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會失敗。

    你若想在任何領域擁有競爭力,就必須熟練地掌握該領域的方方麵麵,不管你是否喜歡這做,這是人類大腦的深層結構決定的。

    ——查理·芒格

    我發現,如果一個人的全部信息都局限於他的工作領域,那他的工作不會做得很好。一個人必須有眼光,他可以從書籍上或者人們身上——最好是兩者兼有——培養眼光。

    ——哈維·費爾斯通

    正確出牌

    “正確的思考方式是薩克豪瑟打橋牌的方式。它就是那簡單。”

    大多數玩家從被群體接受或者從對群體的歸屬感中得到快樂。然而,好的玩家從他應付遊戲各種局麵的能力中得到快樂。

    ——約翰·費恩

    投資就像打棒球,你要讓記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須盯著球場,而不是盯著記分牌。

    ——沃倫·巴菲特

    好吧,這是一家好公司。但它的股價足夠低嗎?它的管理層是由芒格和巴菲特滿意的人組成的嗎?如果股價低到可以購買的水平,那它這便宜正常嗎?背後有什蹊蹺?是否存在我現在沒看見的隱患?

    查理這種偉大的商業模式是怎來的呢?我們可以從他推薦的書目(見附錄)中看出一些端倪。《槍炮、病菌與鋼鐵》《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紀》和《達爾文的盲點》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關注前麵提到的“競爭性毀滅”問題,研究為什有些事物能夠適應環境,存活下來,甚至在經過很長的時間之後占據統治地位。當這個主題被應用於投資選擇時,芒格偏愛的企業就出現了:有些是通過消滅競爭對手而達到繁榮的企業(就像《自私的基因》麵描繪的),有些是通過合作而興旺的企業(《達爾文的盲點》)。我們再次看到,查理能夠熟練地應用許多學科的知識:有多少投資者能夠像查理經常做的那樣,考慮到如此之多、如此之複雜的因素呢?簡要舉幾個例子,他經常思考的因素包括“轉換”——比如熱力學的定律跟經濟學的定律有何相似之處(例如紙張和石油如何變成一份投遞到門口的報紙),心理傾向和激勵因素(尤其是它們創造的極端行為壓力,無論是好的壓力還是壞的壓力),以及基本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性(諸如“護城河”之類的正麵因素和競爭性毀滅的破壞之間持續不斷而且往往非常致命的相互影響)。查理極其熟練地掌握了各種不同的學科,所以能夠在投資時考慮到許多普通人不會考慮的因素,就這方麵而言,也許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競爭性毀滅”

    “我有一張剪報,那是1911年的《布法羅晚報》,上麵列出了當時紐約證券交易所成交最活躍的50家公司的股票。到今天,唯有一家公司仍是大型的獨立企業,那就是通用電氣公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競爭性毀滅’的力量有多強大。曆史證明,一家公司能夠長期以一種讓它的擁有者滿意的方式保留下來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當你專注的市場被狂熱的小型競爭對手——比如說露絲·布盧姆金、勒斯·施瓦伯或者山姆·沃爾頓——盯上時,那你要活下來就變得更難了。要怎樣才能和狂熱的對手競爭呢?惟一的辦法是挖一條盡可能好的護城河,然後不斷地努力加寬它。”

    公式的局限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從華爾街到矽穀(套裝共9冊)》,方便以後閱讀從華爾街到矽穀(套裝共9冊)第二章 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從華爾街到矽穀(套裝共9冊)第二章 芒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並對從華爾街到矽穀(套裝共9冊)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