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神奇之年(2)

類別:未分類 作者:(美)托馬斯·沃爾夫 本章:第303章 神奇之年(2)

    “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 書海閣(w)”

    他坐在那兒,皺著眉頭著這封信——這個以每小時二十節的速度穿越寸草不生大海的青年正蠻橫地蔑視著那個擁有綠色草坪的人。

    這個年輕人,如果不是這個時代的化身和象征,也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他是一位二十四歲的美國人,尚未結婚。如果他和自己時代、環境下的百萬青年有所不同,那至少他和某些青年一樣,已經外出踏上了尋找大陸金羊毛[58]的征程;此時,經過一年的彷徨之後,他開始再度“回家”。所以,人們再次看到了他緊皺的眉頭、冷酷的雙唇和輕蔑的眼神。

    雖說這個小夥子的外表讓人覺得他果敢剛毅、不苟言笑、堅定自信而又桀驁不馴,其實,我們這位孤高的主人公內心並非如此。事實上,他是個陰沉孤僻、戰戰兢兢,怏怏不樂的小夥子。他舅舅的信直截了當地勸他“回家”。怎說呢,他正在“回家”的路上,而這正是令他心緒不寧之處。因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無家可歸——自十六歲以來,他生活中的每次行動幾乎都是對他昔日家庭的反叛,都在試圖逃離家園,遠離家園,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新生活。而此刻,他意識到回家是多困難的一件事。

    他內心清楚,對於他的一切行動,他的家人比他本人更加迷惑不解。和他們那個階層的大多數美國人一樣,他的家人習慣用當地公認的價值觀來評價一個人的行動和成就。從這些標準來看,他的所作所為就顯得十分荒唐了。他去了歐洲,為什?人們會大吃一驚,語氣中透出一絲敬畏,也透出一絲不滿。他的家人從未“去過歐洲”。去歐洲——此刻,他帶著受傷的自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去歐洲對於有錢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哼!他們僅僅希望能湊起“飛”往歐洲並在那待上一年的花費。難道他以為自己——或他們——是百萬富翁嗎?因為他知道,在他們的眼,“去歐洲”是有錢人的特權。而且,盡管他們對那些說自己“不如”有錢人的觀點感到憤怒,但是依據美國複雜的道德標準,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認為有些事情富人做了就是合乎道德的,而窮人做了就不合常理。“去歐洲”便是一例。

    他知道自己的家人會如此認為,但是對於這種令人迷惑、惱火的觀點,他卻找不到合理的論據來反駁——這隻是一種令人惱火、不合情理的怨恨感,而且這種感受越來越強烈,因為他堅信自己是“對的”,但卻找不出充分的理由來反對那些他本人也清楚的既定標準——這使他心中那份神聖的自負和敵意變得愈加強烈。那份思鄉的愁緒令他難受,這份強烈的痛楚與其說來自遙遠的家,還不如說來自無家的感受。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這個時代的一個平凡例子——一位懷念家鄉、迫不及待返鄉的遊子,但他無家可返。他是一位被剝奪了權力的伊阿宋[59],仍然在尋找,仍不知足,但未能找到金羊毛,隻能空手而歸。當人們日後回顧這一切時,就會有更深的理解,他們會嘲笑這種朝聖行為的愚蠢,也會輕易忘掉這種找尋的價值。因為這種找尋的確因伊阿宋的行動而振奮人心,因伊阿宋的熱情而美麗。

    對這位年輕人來說,對很多像他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這並不隻是一次安逸、無所事事的遠遊,不同於那些紈子弟賦閑無事的娛樂和消遣,也不同於十八世紀的遠航探險——著名的“教育旅行”,有錢的年輕紳士通過這種旅行使自己的教育變得圓滿。而這位青年的朝聖行為卻要嚴峻、孤獨得多。在瘋狂、強烈的憧憬所帶來的狂喜中,他開始構思此行;在強烈的冒險精神中,他開始將計劃付諸實施,這是一次狂熱的探險,除了探險本身的孤獨和他模糊的信念外,此次探險並無任何力量或信念的支撐。甚至連哥倫布也不敢如此堅定、如此孤注一擲,因為他至少還有一群狂熱的冒險夥伴以及帝國冒險家的支持——而這位青年什也沒有。同樣,哥倫布有開辟西北航道的借口,返回時帶來了一把外國的泥土、一些無名之花的根莖,以此證明在人類生活的半球之外的確還存在另一個天堂。

    那這些人呢?這些一無所有的人——這些後世的年輕哥倫布們——竟如此直率、如此孤獨、如此荒謬——他們用別人的語言來應對同胞的揶揄、蔑視、嚴厲的責備,或者應對人們苛刻的嘲弄——這些忍饑挨餓的小船員們毫無信心,甚至連自己的目的都不確定,他們蔑視美好的憧憬,甚至不敢說出口——這些絕望的小船員甚至連自我認同的安全感都沒有,但是由於自尊和恐懼,他們不願把這一點暴露在自己同伴的麵前——他們一個接一個出發,懷著扇貝殼般易碎的希望獨自麵對狂暴的大海,在這個未知的世界尋找自我探索的神奇——在海上,透過異國鉛色、空曠的天際尋找美國——失落家園的真正本質——重新找回失去的家。這個脆弱、無家、徹底被遺棄的遊子——現在返航了,但他依然不知該說什,依然沒有收獲,依然在尋找——尋找自己的家園。

    然而,他並沒有完全被遺棄。被剝奪了權力的伊阿宋再次回到了西部。年輕的哥倫布再次起航回家,他破舊的口袋連一個叮當作響的金幣也沒有,在他所發現的美洲大陸上連巴手掌大的一塊土地也不屬於他。他給人十分寒酸的印象,然而——他並沒有完全被遺棄。

    這位青年坐在桌邊,很快就有一個人走進了吸煙室,來到了他的身旁,在同青年寒暄了幾句之後便坐在對麵的位置上,隨後他叫來了侍者。這位來者三十歲左右,身材有些敦實,頭發略帶紅色,麵容紅潤而潔淨,盡管他的外貌透出“戶外工作者”的健康氣質,但同時也流露出飽受酒精刺激的痕跡來。他的衣著很考究,衣服裁剪得合身、時尚,給人簡潔、隨和之感,隻有長期打交道的著名裁縫才能做出這樣的衣服來。或許把他描述成“運動”型的人更加貼切一些。這種類型的人在英國很常見,他們一生的最大興趣似乎隻有運動——打高爾夫球、打獵、騎馬——還有大量飲酒。透過某種難以界定但絕不會錯的特征,可以斷定此人屬於這個大家族中的美國分支。

    大家幾乎可以稱他為“後學院派”。倒不是說他有意裝嫩。事實上,他淡紅色的頭發已經變得越來越稀,有些禿頂了,腰部有一圈贅肉,但他似乎對這些漠不關心,樂觀而健康。把他稱作“後學院派”隻是因為他讀完大學後,並未變成一個更具責任感、更加認真的人。所以,如果他不能算作老大學生的話,也明顯屬於那種吸引大學男生的人。從他的外貌可以推斷出,他或許是那種習慣性、無意識地和那些年齡比自己小的人交往的人——這個推斷應該是正確的。

    事實上,吉姆·普利蒙斯是那種常常出沒於時尚大學周圍的人。他剛剛三十出頭——是新一代大學生的殘餘分子——他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仍然同大學生活、大學的人緊密聯係在一起。通常,這種人有一種並不光明正大的個人目的。他們的收入來路不明且不固定。他們通常在各種各樣的公司做臨時銷售員——他們對公司的價值或許在於他們所形成的“人脈”;他們的私交、他們“打交道”的能力、他們和大學生們的關係、他們對時尚學生生活的熟悉,依靠這些人際交情就可以使他們的業務變得輕鬆快捷。他們憑借這種本事為不同的公司效力。有的人在時尚的裁縫店或男裝供應商手下當差,有的人負責推銷汽車,有的人售賣香煙。普利蒙斯本人則在一家體育用品公司上班。

    普利蒙斯在同富人“打交道”方麵很有一手,像他這種人通常都是如此。事實上,他認識不少乘坐頭等艙的乘客,並和他們有很深的交情。他一上船,便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頭等艙”。蒙克估計現在他又在那兒了。

    “哦,你在這兒啊,”普利蒙斯不經意間看見了蒙克,邊說邊走過來在一張椅子上坐下。他的手在口袋亂摸著,想找他的煙鬥和煙袋,稍稍停頓了一下便問道:“你的呢?”這時,服務員朝桌子這邊走了過來。

    蒙克猶豫了一下,然後回答:“哦——我要一杯蘇格蘭威士忌加汽水。”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方便以後閱讀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第303章 神奇之年(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第303章 神奇之年(2)並對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