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神奇之年(5)

類別:未分類 作者:(美)托馬斯·沃爾夫 本章:第306章 神奇之年(5)

    “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 書海閣(w)”

    然而,去下東區的旅行通常是一次奇特、難忘、動人的經曆。當蒙克那晚按約定時間乘車前往劇院時,這種感覺更強烈了。不知為何,他常常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紐約——盡管這滿是貧窮、悲慘、擁擠、處處受限,但這些都是紐約的本質特點;毫無疑問,他認為這就是紐約城最富足、最令人激動、最多姿多彩的地方。而此刻,就在這個傍晚,這個龐大的東區將以過去從未有過的方式向蒙克展示它令人激動的真實麵貌和勃勃生機。出租車沿著城外百老匯大街荒涼的路麵敏捷地奔跑著,然後向東轉身沿另一條岔道前行,最後再向南轉頭駛入第二大道。一到這,他們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用城人的話來說,那條街就是“小型的百老匯”。

    “貫穿整個東區的百老匯。”他似乎覺得,這個描述和這條街並不相稱。如果說它是百老匯,他倒覺得應該是一條更棒的百老匯——擁有生活的熱情,具有人流如織的喧鬧感,生活著更加富有、更具安全感的居民。

    正是這種特點使曼哈頓的上東區顯得如此美妙。今晚蒙克將首次體驗它的精彩。他突然意識到,在這座城市的各個地方隻有此處才給人一種歸屬感,隻有此處才有“家”的感覺。換言之,如果這條街不是唯一一條使他有此感受的街,那它也是最了不起、最重要的。時尚居民區那些鮭魚色的高大公寓缺乏人情味。看著那些建築——派克大街上高聳的建築,川流不息的車流,車道兩側低俗、毫無特色的建築外牆——給人一種淒涼的感覺。

    這一切在人的靈魂深處形成了一個無情的世界——沒有土地的生命世界,由無數神采飛揚的邁密登[61]構成的世界,每個人都特別優雅,具有千篇一律的冷峻外表和生活風格——天知道他們來自何處,他們通常也竭力隱瞞自己的身世,隻有上帝知道他們的住處。人行道上響起一陣響動,頗似成熟水稻的聲音,荒涼的路麵上飛舞著枯死的樹葉。將一把圓滑的沙礫猛地拋到牆上——哦,你可以隨便稱呼這兒,但是這兒決不是一個地方。

    地方!這就是他需要的字眼,此刻,這個簡單的字眼很好地詮釋了他心中的形象。東區算得上一處地方——這正是它如此美妙之所在。人們來自這,在這出生、生活、工作、勞動、死亡。究竟從哪些方麵可以看出這算不上愜意之地,算不上迷人之地,算不上適宜生活之地,恐怕誰也說不清。這是一個犯罪、貧窮、悲慘、疾病、暴力、汙穢、仇恨、苦難、謀殺、壓迫隨處可見的地方。統治者們在這片類似迦南的聖地接收了上百萬的壓迫者、摧殘者、受苦者、逃亡者,他們懷著自己迫切需要的希望,來到了這。統治者們將他們限製在這,剝削他們、背叛他們,為個人的利益榨幹他們的血液,強迫這些血肉之軀吃著苦難的麵包,生活在豬都不願待的地方。

    那東區的情況如何呢?在這種極端混亂的狀態下,它是否完蛋了呢?是否所有的人都已經離開了東區?現在,偉大的東區是否完全毀滅了?不——因為他突然看見,第一次親眼“見識了東區”,並明白東區的中心是看不見的;而且由於某些難解、頗具諷刺的往事,東區的主人靠竊來的成果變得愈加貧窮,而東區依靠自身的血液變得愈加強壯。

    不知何故,好像東區流出的每滴血、每滴汗和淚、邁出的每個疲倦的步伐,以及由貧窮、暴力、殘忍的勞作和人類的悲慘構成的體積巨大、氣味難聞的複合體——沒錯,還有東區擁擠的街頭發出的每聲喊叫、每次突然的大笑、每次微笑和每首歌曲——還有那些生活窘迫、困苦、貧窮者結成的深厚情誼,在巨大的膽量之下,這種兄弟情誼和飽受困苦的大地聯結起來。所有這一切都融入東區的肌體,為它平添了一份激動人心的生活,平添了一份溫情和多彩,這是他在任何別處看不到的。

    稱它為陳舊的馬鞍,老騎手已將它磨舊,老馬的汗水又使它恢複如初;稱它為舊鞋子、磨帽子、破椅子,中空的圓形舊石階,已被人類的腳踩了七個世紀——在這些東西中你能找到東區的某些特征。

    每滴汗、每滴血、每首歌、每個男孩的叫喊、每個孩子的啼哭,都以各自的方式構建了東區,融入每個黑暗、狹窄的走廊,體現在每個嘎吱作響的舊台階和每個閑置、下沉的欄杆上,又莫名其妙地進入東區那些汙跡斑斑的建築旮旯,那些古板、汙穢的公寓外牆以及石製建築的表麵——沒錯,甚至連那些古老的紅色磚牆都顯得如此激動人心、如此壯觀,所以隻需瞧它一眼便能感受到它的心跳,帶來電擊般的興奮,而且還會有一種莫名但卻強烈的興奮猛地噎在喉嚨。沒錯,所有這一切都融入了東區,也正是因為這一切,東區才變成了一個“地方”,而且正因為它是個“地方”,東區才會如此美妙。

    第二大街充滿了豐富多彩的夜生活。店鋪、餐館和百貨商店仍在開業;這洋溢著夜晚真正的活力,這種活力並不等於快樂,相反,卻閃爍著毫無滿足的希望,一種急切的期待,使人強烈地感覺到:這些激動人心、美輪美奐的東西觸手可及、隨時可以獲得。從這個意義來看,這又是最具美國特色的一條街,他覺得美國生活真正的差異、不同、分歧並不在於膚色、種族、地區、階級,而在於人們的類別。而且從最本質的方麵來看,這條街是一條典型的美國街:它在夜幕下充滿激情,偏愛夜晚,充滿興奮的期待,這是夜晚帶給我們所有人的共同感受。它和任何一條美國大街的基本生活十分相似——它像星期六晚上科羅拉多州某個小鎮的大街,農民、墨西哥人、身材高大的製糖工人都會湧向那;像南卡羅來納州或者弗吉尼亞州謝南多厄穀地的街道,農民和種棉者一齊湧向那;或者像皮德蒙特紡織鎮的街道,紡織工人成群結隊地走上街頭、擠入路旁的五分店和十分店;或者像賓夕法尼亞的荷蘭鎮,或者像東西南北任何一個小鎮的大街,人們在周六晚上前往他們眼的“市中心”——盼望“它”能出現。他們成群結夥、四處轉悠,但什也等不到。沒錯,這就是“它”。就像喉嚨的疼痛一樣,在他自己的小鎮上萬次與它相識,目睹過它,記得它,呼吸過它,感受過它奇特、莫名的刺激和強烈、想大聲呼喊的興奮。沒錯,這就是“它”——但是準確來講,這是它獨特的自我——這的周六晚上,每天夜晚,一年四季——隻是千篇一律的“美國”大街——真正美國的——在黑暗中懷著永的希望,這種希望從未實現過,但或許即將來臨。這就是美國的希望,瘋狂、黑夜的希望,這種希望為我們的詩歌、散文、思想和文化注入了生命力——希望賴以成長的黑暗,它孕育了我們的全部生命。這個“地方”幾乎湧動著美國的精神、希望,以及美國之夜的生命;從這個意義來看——沒錯,甚至在它汙漬斑斑的簷口、屋宇的表麵、古老的紅色磚牆上都體現出美國的特點——比派克大街“更他媽的具有美國特色”,他如是描述道。

    他們轉過拐角,再次來到兩棟房屋之間,然後停了下來——在他身邊,在角邊石上擺著一隻破舊不堪、汙漬斑斑的垃圾箱,其實是一隻用幾根破板條拚成的破箱子,還有劈劈啪啪響動的火焰,另外還有一群吵吵鬧鬧的街頭頑童,他們高聲尖叫著,一邊玩耍、一邊搖搖晃晃地蹦跳著;突然,他感到了空氣中的絲絲寒意,感受到了瘋狂、暗淡的希望和憂傷,他知道這兒馬上就要到十月份了——十月將再次到來。這一切如此迅速、如此刺激、如此壯美——爐火,劈啪的聲響,火焰,髒兮兮的垃圾箱,鑲邊石,角落,這令人興奮、搖曳不定、紅色火焰照耀下的公寓磚牆,掠過街頭頑童麵容的狂野、搖曳的火光——一切都顯現出來了,無須多言,隻需說明——這就是美國。

    與此同時,火光照亮的小頑童們開始爭論起來:一位膚色暗淡的意大利人和他頭發烏亮的猶太頭頭在一起,一位蓬頭垢麵、矮小的愛爾蘭人,他長著獅子鼻,臉上布滿了雀斑,上嘴唇很長——這幾張小臉湊在一起,他們結實、瘦小的身體擠在一起,密實得像個球,在爭論中靠得更緊了——他們的聲音稚嫩、粗暴、難聽,但卻義正詞嚴、憤憤不平——他們的聲音就像凱爾特人:

    “這是個工具!一點沒錯,這是個火把,啊哈,你真聰明!”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方便以後閱讀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第306章 神奇之年(5)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第306章 神奇之年(5)並對托馬斯·沃爾夫係列(套裝共3冊)(天使,望故鄉+時間與河流+網與石)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