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青城山

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庸人自擾hx 本章:第六百六十三章 青城山

    張緣一的身邊,原本還是火海一片的天地,靈光一閃,四周開始緩緩推移,如同一張被徐徐展開的畫卷,一張巨大的草原樣貌在張緣一的麵前鋪展開來。

    遠處,為露的霞光中,馬匹在小丘上吃草,幾頭奶牛在山坡下舒懶地躺著,偶爾聽到馬的幾聲嘶鳴。一望無際的草原被這些牲畜點綴的生趣盎然。火紅的太陽從草原升起之後,開闊平緩的大地反射著遍野的綠色。

    沒有高樓,沒有人煙,沒有商鋪,沒有喧器,有的隻是點綴在綠色海洋中的幾座乳白色的草垛。

    琥珀色的陽光溫暖而晴柔,一碧萬頃的草色鋪開綠綢般的絨毯,在他的身後連綿逶迤,與遙遠的地平線挽手相連。而珍珠般潔白的羊群,滾滾流動著,仿佛一朵朵疏淡飄逸的雲,在層瀾疊湧的綠浪泛起微漪......

    遠處日升而起,草原上的黎明,盡管熹微曙色給一些梁鑲金鍍銀。一些半融的灘淖泛著耀目的光。然而,羊群肯定還在圈惺忪待醒。乳牛佇立棚中咀嚼舊夢。看不到烈馬嘶鳴的壯闊,就不會有悠揚的馬頭琴韻掠過心弦。岑靜,如同另一番意境。

    草原空氣濕潤而幹淨,雖然不想想象的遼闊無邊,卻讓人陶醉,不是雄壯而是柔和而連綿,是自然而實在的美。

    看著那無際的草原如同一幅巨大的畫鋪展在天地間,綠得那純粹,綠得那渺遠,真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四下望過去,滿眼綠色,無遮無攔。將視線投射過去,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聚焦的點,四野茫茫,無邊無際,心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

    這就是一片靜止的海洋,讓人感覺有些恐慌,又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站在四顧蒼茫間有些茫然和悵然。

    放眼望去,草浪一波一波地蕩漾開去,幾朵金黃色的小花兒,點綴綠毯之上點點滴滴、千姿百態,成群的羊兒像天上的白雲;一朵一朵灑落在大草原上。朝霞映在湖麵,金閃閃、黃燦燦的,像一幅銅鏡中的圖畫。

    幾隻野鴨、魚鷹、水鳥盤旋在湖的低空,時而響箭般劃破水麵,嬉戲著玉珠迸跳的浪花,時而撞破水麵紮進湖,叨起一小魚兒飛上空中。趕上魚兒旺季,成百上千條魚兒在湖麵上下竄飛,有的擺動尾翼,有的來個“空翻”,靈性十足。

    張緣一神色疑惑不解,他打量起四周令他陌生無比的環境,自言自語道:“這到底是怎回事,我記得我明明已經打敗了朱雀啊,為什會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

    朱雀是被鎮壓在青城山之下的,哪怕是因為她的存在,青城山之下也發生了一下改變,但是,將一座地底世界,改變成一個大草原,張緣一相信,事情絕對不簡單。

    而在遠處,徐曉鋒高高在上,靜靜地俯瞰著張緣一,他觀察著張緣一的一言一行,說道:“朱雀的能力,可不僅僅是實力驚人那簡單,這也是為什朱雀在四聖獸如此超凡脫俗的原因,張緣一啊張緣一,如今才是真正的考驗,你接受得了嗎?”

    他突然輕輕笑了起來,一想到若是張緣一成功突破了朱雀的這招式,那他的計劃也就越來越接近了,他為了這一天已經等了太久太久,甚至於有些迫不及待起來了。

    徐曉鋒笑著笑著,想起了過去的總總,歎了一口氣道:“師兄啊,當初你我一同創造青城山,隻可惜了,我在你身邊這多年,你還是沒有看出我的私心,你我終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啊。”

    對於青城山的一切,他徐曉鋒都了如指掌,甚至於大多數的存在,都是他的監督之下一手打造而成,就連張德都不知道的是,這青城山遠遠不是常人所看到的,僅僅是一座道家宗門山峰那簡單。

    在青城山的暗處,他已經密謀了上萬年的計劃,一個足以改變整個世界的計劃。

    青城山位於玄陵潁川郡西南,東距潁川城區三百路,整個宗門麵積四百,最高峰朱雀峰拔地三千丈,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宗門內外,天師洞和圓明宮幽靜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青城山曆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禦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

    在古時與武當山、龍虎山、齊雲山、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青城山人才輩出,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曾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德。

    上古時期,天下百廢俱興,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德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七星大陸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七星大陸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他入鶴鳴山(今潁川郡大邑縣境內)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德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一直擔任青城山太上長老一職。

    往後的發展,青城武術在吸收外來武技的同時,與丹道、自然辟穀、易學、醫學交融互匯形成獨特完整體係,成為七星大陸武林四大門派之一。

    曆代統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一時期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特別是大梁時期道教興盛,青城山宮觀遍布,高道輩出。

    玄陵崛起之亂後,大梁不寧,大梁先帝玄宗、僖宗先後入蜀避難。

    玄宗命青城山修靈寶道場羅天大醮,設醮位兩千四百個。

    玄陵王朝設立之後,道門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曉、陳摶等曾遊青城山,杜光庭、譚峭等皆終老於青城山。其中玄陵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長期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整理和撰寫了大量道書。

    後人在白雲溪畔建“杜光庭讀書台”,供人憑吊。

    玄陵,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

    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來此朝拜,在常道觀再興天師道脈。

    玄陵年間,詩人白然來此,賦詩雲:“山中猶有讀書台,風掃清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與杜光庭同時的青城山常道觀道士張素卿,是玄陵五代畫家,以道教題材的繪畫而著名。

    後又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受邀來青城山主持教務,當時的青城山道教所傳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台碧洞宗,不過並沒有持續多久,陳清覺便退去職務。

    青城山古稱丈人山,為邛崍山脈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嶺,麵向川西平原。主峰朱雀峰拔地三千丈。

    青城山背靠千岷江,俯瞰潁川平原,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

    全山有36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青城山地質地貌上以“丹岩溝穀,赤壁陡崖”為特征,土壤類型主要為山地黃壤。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宗門的主體部分,約五十大小,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麵積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青城山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兩部分。

    前山以常觀、上清宮為核心,宮觀相望。建福宮、祖師殿、朝陽洞等人文景觀與金鞭岩、石筍峰、丈人山等自然風光彼此增色。

    主要景點為老君閣、月城湖、天師洞、上清宮、五洞天、仙履清涼、碧翠青城、天然圖畫、祖師殿、朝陽洞、圓明宮、建福宮。

    後山景區,青城後山距潁川一百,總麵積約一百五十大小,與臥龍宗相鄰。

    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泰安古鎮、水晶溶洞、三潭霧泉(金娃娃沱)、龍隱峽棧道、雙泉水簾、百丈長橋、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簷式的亭閣,建於大梁年間。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雪夜歌行》,方便以後閱讀雪夜歌行第六百六十三章 青城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雪夜歌行第六百六十三章 青城山並對雪夜歌行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