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古代帝王術案例

類別:未分類 作者:楊思輝 本章:參考古代帝王術案例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延續的時間長,其帝王專製製度也隨之發展得很成熟,而帝王治國理政的謀略和手段也很發達。所謂的“帝王權術”便是古代帝王治國理政的管理謀略的一部分,是帝王的攬權馭臣的計謀和手段。“帝王權術”稱呼不少,比如簡稱為“帝王術”,或稱為“君人南麵之術”,或稱“帝王權謀”,或稱“君王馭臣之術”等等。

    “帝王權術”有兩個基本特點,其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即利用皇權至上的專製管理機製,掌控至上權力,對朝中大臣和封疆大吏進行駕馭和掌控,驅使他們去為皇權專製體製服務;其二是在管理過程中,巧妙用“術”,這“術”主要是指一種政治權力的運用方法和技巧,而且常是“內暗外明”的,表麵上用的是“陽謀”,而背地耍的卻是“陰謀”,即明用“仁道”,暗用“心術”。具體說,一方麵,帝王冠冕堂皇地以道義、仁政、德治等實施其政治管理;而另一方麵,帝王卻用種種見不得光的陰謀和毒辣的手段來掌控朝局,駕馭群臣,掌控文武官員。所以,人們常說:“君心難測”。

    ?

    秦始皇畫像

    曆史文獻中,有不少關於“帝王權術”的論述,比如,在《管子》中有《心術篇》;在《呂氏春秋》中有《恃君覽》;在《淮南子》中有《主術訓》等,講的都是“帝王權術”。李世民親自撰寫了《帝範》,將“帝王權術”傳授給他的子女們;張居正為萬曆小皇帝專門編寫了關於“帝王權術”的通俗教科書——《帝鑒圖說》,等等,這都是很典型的事例。

    戰國秦漢之間,有一種學說,稱為“黃老之術”,就是將道家的學說演化為“君人南麵之術”,這就是一種“帝王權術”。司馬談在《太史公論六家要旨》總結說:“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所指的就是“君人南麵之術”的特點。它是一種兼收儒、墨、名、法等各家之所長,而以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為基礎所建立的一種統治術。後來,“君人南麵之術”又演化為“黃老之術”,其實,這是道家被演繹為“帝王權術”的重要表現。

    中國古代“帝王權術”之所以發展得特別成熟和精致,是有其特殊的曆史原因的:首先,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延續的時間長,在一個又一個朝代的更新過程中,從總趨勢看是一個鞏固皇權的過程,期間,皇權專製製度的發展雖有反複和曲折,但總的發展方向是皇權專製在不斷強化,到了明清時期,皇權專製達到頂峰狀態,所以,在其發展過程中,帝王謀略的發展也不斷成熟,“帝王權術”越來越變得完備和精致;其次,中國古代社會在早期演進的過程中,血緣氏族宗法關係沒有受到過強烈的衝擊,在進入“軸心時代”時,其血緣宗法傳統被延續下來,並與政治製度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倫理政治一體化的封建政治統治體製,如此一來,帝王統治謀略就需要有一套很像是符合倫理道義的政治策略,而實質上卻是服務於皇權專製統治的駕馭臣民的手段,於是,明用“道義”暗用“心術”的方式就成了曆代帝王經常使用的統治策略和方式,“帝王權術”變得非常發達;再次,由於周公“製禮作樂”的巨大影響,加上後來儒家學派的努力,造成了文化思想與政治統治高度結合,形成了很發達的“王道學說”“道統理論”和“王權主義”等,帝王的統治理論成了曆代皆比較盛行的學術論題,帝王統治學說成了經、史、子、集中的重要內容,如此一來,對“帝王權術”的研究也明暗成了古代學術的“顯學”之一。

    中國古代有如此發達的“帝王權術”,若具體分析,便會發現其內容非常豐富,學術研究和政治人物的經驗總結等都廣泛涉及到“帝王權術”,比如,常常被看成是經典史書的《資治通鑒》,其實是司馬光編著的政治權謀書,該書總結曆史上統治經驗的成敗得失,為的是“以資皇帝借鑒”,嚴格說,《資治通鑒》是“統治者曆史經驗的總結”,書中能清晰看到編者對於“帝王權術”闡述和評論。再如,盛行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們大講“縱橫捭闔”的謀略,他們注重劃交戰略和論辯技巧,其實,縱橫家們是在為君王提供“帝王權術”,輔佐君王統治和管理好國家,使他們所輔佐的國家強大起來,並力圖吞並其他弱國,當列國君王采納了縱橫家們提供的“帝王權術”的內容,縱橫家們也得到了權與利方麵的回報。還有,古代有很多權謀書,比如《長短經》《鬼穀子》《素書》《權書》等,書中有很多篇幅論述的正是“帝王權術”的內容,可以說,在中國古代的各種典籍中,關於“帝王權術”的思想內容是多樣而具體的,可以從各方麵進行分析,但是,最有代表性的“帝王權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的,即由儒家學說演化而來的帝王“仁政”之術;由道家學說演化而成的“君人南麵之術”;由法家學說演化而成的“法”“術”“勢”相結合的帝王統治術。

    第一,帝王“仁政”之術

    先秦孔子創立了儒家學說,後來,經過孟子、荀子和董仲舒等人的發揮,儒學思想被演化為“儒家帝王術”,即帝王的“仁政”之術。

    這“儒家帝王術”其明的目的是推行“仁政”,所強調的是統治者要“內聖”而“外王”,強調“修齊治平”,推崇以德治國,強調帝王首先要讓自己修養成仁義之君,並以身作則,推行其仁義之道,以仁德布於天下,以帝王的賢明來影響政局,以推行仁德來造就國泰民安。司馬談在《太史公論六家要旨》中將儒者與道家作比較時說:“儒者則不然,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如此則主勞而臣逸。至於大道之要,去健羨,絀聰明,釋此而任術。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騷動,欲與天地長久,非所聞也。”這雖然是從道家角度在批評儒家,但卻指出了“儒家帝王術”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以為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其實,這隻是儒家關於政治管理的一種願景,是仁政的理想,而實質上,隻是“儒家帝王術”所表現出來的“陽謀”的一麵,在另一方麵,卻是大有“陰謀”的,帝王們明講的是仁道、德治,而背地用的計謀和手段是不顧仁義的,是非常毒辣的,為了達到其維護皇權專製的目的,是不擇手段的。明一套,暗又是另一套,這是“儒家帝王術”的一個基本特征。

    ?打開APP查看高清大圖

    董仲舒畫像

    當然,“儒家帝王術”還可以從幾個重要方麵去理解:首先,儒家學說的一個基本的理論特征便是主張“仁義”,把政治管理看成是依照“仁義”來施政的,把倫理與政治統一起來,以倫理來服務於政治。所以,曆代帝王幾乎都喜歡講“王道”,把“以德為政”視為是其統治的基本方式,把儒家學說延伸為“德政學說”,構造了一整套“仁政”治國方略。孔子的“仁學”變成了帝王們以德治國的理論依據,變成了為政治服務的很管用的道德工具。

    其次,儒家“家國同構”的政治倫理一體化理念,使帝王有了將宗法關係納入政治統治的基本依據,於是,對於帝王來說,整個國也就是他的家,“家天下”理念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即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片國土被認為屬於帝王家的。比如,宋王朝,被稱為“趙家天下”,國是皇帝的家。與此相應,家也就是國,政治倫理結構以血緣關係為基礎,一個家族猶如一個“國家”,在一個家族,族權大於政權,族長的權力非常大,家族成員都必須絕對服從於族長,家庭成員必須服從於家長,而家族、家庭也成了維護皇權專製的重要社會單位,家規、族規成了鞏固皇權的倫理政治規則,皇權利用族權來鞏固其專製統治,宗法體製對於維護政治專製體製的穩固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帝王們玩轉著十分有效的“德治”統治術。

    再次,儒家利用其道德理論,輔助甚至代替法規成了維護統治秩序的重要工具,比如,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就是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所強調的是君、父、夫的絕對主導作用;而“五常”即將“仁、義、理、智、信”作為處理社會關係的準則,所強調的是“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在“三鋼”的關係中,“父為子綱”是基礎,其所訴求的目的是孝敬,是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即“盡孝”;而“君為臣綱”是最重要目的,所訴求的是“忠”,即對君主的絕對忠誠,這就是通常說的“盡忠”,正像朱熹所說的“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而“夫為妻綱”是規範家庭人倫的基礎,其訴求的是“節”,如朱熹所說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守節”成了規範古代女子道德繩索。其實,這“三綱五常”其實是極為厲害的統治手段,是帝王以道德規則為手段,推行專製統治的重要方式,說的是尊“德性”道德規範,行的卻是強化專製之實。所謂的“德政”,說白了其實就是讓“德”為“政”服務,將倫理綱常用來維護皇權統治。顯然,當所有的人真的都遵循“三綱五常”,那,皇帝的統治也就太輕鬆了,臣民們都成了順從統治的“小綿羊”,在帝王看來就是“政通人和”了,這正是古代封建社會統治者所青睞的“仁政”的社會政治理想狀態,也是“仁政之術”所要達到的效果。

    此外,儒家提出“內仁外禮”的倫理道德學說,即:內心的“仁”如果修養好了,被認為能“隨心所欲不逾矩”,讓行為都能符合“禮”,於是,眾人皆有“德性”,皆能有“德行”。問題在於,曆朝曆代的帝王,絕大多數不是自己內修仁德,外遵禮儀的,他們是把“仁”和“禮”這一“內”一“外”道德原則用來規範和教育臣民的,他們的目的是讓臣民們都能在心理和行為循規蹈矩,能順從統治秩序,而帝王們自己玩的是權術,用的是陰謀和心術。“內仁”“外禮”是對臣民的要求和約束,是帝王用來維護皇權專製的手段。

    最後,儒家學說中,也重視一些哲學方法,比如在處事方麵講“中庸之道”,強調“執兩用中”等;在對待矛盾方麵強調“和為貴”等,而這些方法論,後來被改造為帝王權謀中的“仁術”。比如,“中庸之道”演繹成折中處事,注重雙方互利,強調處事手段不過激,不走極端,講究處事得當。而“和為貴”的原則,變成了在政治鬥爭中注意不激化,不欺人太甚,不把對手逼死等方法。可惜的是,帝王講“和為貴”,常常隻是表麵文章或暫時策略,等到有足夠實力置對方於死地時,帝王的“和善”的臉具便扯下來了,必然是將政治對手置之死地而後快的。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楊思輝傳記》,方便以後閱讀楊思輝傳記參考古代帝王術案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楊思輝傳記參考古代帝王術案例並對楊思輝傳記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