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國家利益論(一)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九國少子 本章:第十六章 國家利益論(一)

    三十年戰爭後的歐洲,各國不再為跨國利益,宗教信仰而戰了,它們對戰爭與和平的決斷,越來越多的受國家利益左右。這一變化當然不是在轉瞬之間完成的,也不是絕對的。但各國在一場戰爭中為對手,在下一場戰爭中又結成盟友,同盟的快速轉變明它們考慮的主要是現實政治而並非虔誠的宗教信仰了。

    以主權平等和獨立的民族君主國組成的歐洲國際社會代替了中世紀羅馬教皇為中心的神權政治體製。

    此時的歐洲大陸形成了一種多極均勢格局。而這種均勢並非是穩定的,而是以令人目眩的速度變化著。

    戰爭之後,法國,英國,瑞典實力都有所增強。法國意欲歐洲大陸霸權。瑞典則要建立波羅的海霸權。英國謀求海上霸權。當時衡量國力主要靠兩方麵,財稅,領土麵積。

    這一時期的均勢有其特有的特點,歐洲大國力量平衡有均勢維持,幾個大國基本處在勢均力敵的狀態。隔岸的英國則扮演離岸平衡手的原則。為了維持大國均勢,不惜肆無忌憚的分割,蠶食戰敗國和國的利益。防止大國戰爭進一步升級導致對現狀的破壞。

    但是這種均勢原則隻適用與歐洲,它們以此確保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統治。均勢隻是歐洲的大國權力關係和結構的反應。

    對於均勢理論在這我們會好好談一下,這本書讀起來會有些晦澀,其中的理論就更是枯燥了。但看讀完曆史並不夠,還要了解背後的規律,以後也會給大家穿插其他的理論,比如霸權穩定論,相互依存論等等。很多同學本來就被這本書嚇跑了,寫了理論之後估計嚇跑的更多了但該的還是要

    借這個機會,今我們首先要談的第一個理論。國家利益論。之後會聊一下均勢論。

    我們先來看一看國家利益概念的形成和發展。

    先了解一下形成階段。

    國家利益概念是是在歐洲最早的彌民族國家形成之後才出現的,它的出現是民族國家在形成過程中和神聖羅馬帝國以及教皇權威較量的結果。 16世紀,教皇權威下降,神聖羅馬帝國衰弱,歐洲統一的觀念受到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歐洲正在形成的民族君主國需要一種理論使得它們可以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控製反對正統觀念。

    接著便是發展階段。(1)國家至上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法國的黎塞留首先提出了國家至上理論,為法國獨立於神聖羅馬帝國提供了理論依據。此後,隨著神聖羅馬帝國日益衰落,歐洲民族君主國逐漸強大,王朝至上理論得到肯定和確立。

    ()王朝利益階段。在近代的世界史上,國家利益的概念又轉變為王朝利益。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下,君主的利益便是國家的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王朝利益的概念比起國家利益的概念倒退了一步。

    ()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利益階段。封建統治瓦解後,世界各國由封建國家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由於經濟的發展,一國國內甚至出現不同的利益集團。此時才出現了真正的國家利益概念。這時的國家利益不僅包含著政治利益,還包含著經濟利益。

    但是當今的國家利益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四點。

    首先,國家利益概念籠統化。一般來,一個國家的根本利益,是指國家的生存和延續的基本條件。比如領土的完整和國家主權的維護。但是,一個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對自己的國家利益做如此簡單的概括,否則便不需要形勢分析和外交決策了。在不同曆史階段和不同國家內,國家利益的含義是不同的。但是除了根本利益外如何確定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下的國家利益?學者們在解釋這個問題時往往用籠統化和空洞化的方式來處理,結果國家利益的概念就很不明確。為克服這個缺點,一些學者又會走到另一個極端,即將國家利益的概念解釋的包羅萬象,結果難以知道國家利益的內涵是什。不能用國家利益概念進行決策的實用的分析。

    第二點。在研究國家利益時,人們總會提出是誰的利益,這些利益由什人來決定?在每一個國家都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團,那當到是國家利益的時候,人們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目前的國家利益是不是代表全體國民的利益?

    第三點。如果國家利益是由統治者為了他們的集團利益而決定的,那是什因素決定統治者們選擇這樣的國家利益而不去選擇另外一種國家利益呢?

    第四點國家利益在政府決策中是最後用來解釋政府決策的呢?還是在政府的決策中起到關鍵作用?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的煙花》,方便以後閱讀曆史的煙花第十六章 國家利益論(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的煙花第十六章 國家利益論(一)並對曆史的煙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