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均勢論(二)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九國少子 本章:第三十四章 均勢論(二)

    均勢的目的是防止霸權的產生,維護穩定和共同安全,防止戰爭等。運用均勢所采取的手段無外乎結盟對抗強權,戰後領土補償,設立緩衝國,建立勢力範圍,外交幹涉和外交談判,削弱軍備和擴大軍備等。

    19世紀以來的均勢呈現四種主要類型。

    (1)歐洲均勢(1814-1815維也納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時期被稱為歐洲的“和平世紀”,當時的均勢不是全球性的,僅僅局限於歐洲。

    ()過渡性全球均勢(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列強衝突擴展到全球,均勢格局衝出歐洲,帶有全球性特點。

    ()兩極均勢(二戰後至60年代中期),反映美蘇和東西方之間的冷戰態勢,影響波及全球。

    (4)全球多極均勢(60年代中期以後)反映美蘇和東西方緩和關係和全球相互依存的發展趨勢。

    在當代,現實主義學派中最能把均勢戰略貫徹到外交決策中的當屬亨利·基辛格。

    基辛格提出依靠均勢建立適合美國霸權需要的“和平結構”主張,這種結構是實現外交哲學的重要目標。而均勢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在基辛格看來,原來的美蘇兩極格局已經變成了“五種力量中心”(美、蘇、中、日、西歐)的多極格局。或稱為軍事上的兩極和政治上的多極局麵。就像枝形吊燈一樣。

    過去衡量均勢的傳統是看領土,一國靠實力征服別國領土,隻要製止這種領土擴張便可以。但現在,國力的增長可以在一國領土之內實現,如發展核武器增加的實力要比擴張領土增加的多。核時代的均勢有一些新的內容。

    基辛格認為:(1)要明確國家利益是什,這仍是均勢的出發點。()要分析核條件下均勢力量的性質,這是實力的基礎。()要處理好核力量和政治影響的關係。(4)要分析核力量的優勢和差距。(5)要注意核武器的運用和發展。(6)要重視核軍備戰略的研究。

    斯坦利·霍夫曼和克勞德持一樣的觀點,認為曆史上出現的均勢是簡單均勢,當代的均勢是複合均勢。是由美蘇中日和西歐組成的一種“五種體係”,其特點是均勢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核競爭,核對峙。霍夫曼隨後提出維持均勢的四個條件。

    (1)要有五到六個實力大致相當的大國並存共處。

    ()存在一個中心均勢結構,有能力製止大國擴張行為。

    ()強國有某些共同的行為準則,以便能和平處理衝突和危機。

    (4)建立一個有權威性的國際組織,以穩定國際均勢體係。

    但是,均勢理論無力爭得由美國獨霸世界的目標,也無力挽回六、七十年代美國霸權衰敗的頹勢。這就促使美國人去尋找新的戰略。60年代末,70年代初崛起額科學行為主義便是均勢理論的修正派,也可以稱為反對派。

    代表人物卡爾·多伊奇認為在力量不完全均衡的情況下,集體安全比均勢更加重要。前者強調國家不過是國際關係的行為者之一,反對均勢學派視國家為唯一行為者,強調聯係和溝通,所以該學派也稱為溝通學派。首先,我們要一下,什是集體安全?

    集體安全理論的認為,集體安全有兩層涵義:第一層,建立穩定有效的集體安全保障體係,以集體的優勢實力製止戰爭和侵略行為;第二層,不僅保障大國的利益,而且確保弱國家的獨立主權和安全,這是集體安全能否實現的關鍵。眾多國家對國家安全和國際和平的集體相互保障。在集體安全保障下,侵略者進攻集體安全體係中任何一個國家即被視為侵犯所有國家。


>>章節報錯<<

如果您喜歡,請把《曆史的煙花》,方便以後閱讀曆史的煙花第三十四章 均勢論(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曆史的煙花第三十四章 均勢論(二)並對曆史的煙花章節有什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